原文:
味苦,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精,神药经云:必欲长生服山精。生山谷。
注解:
1、白术:苦平,健脾,专门除湿,健脾整胃,通利三焦利水,补脾正药。白术去关节上和肠胃里的湿。与茯苓并用,白术收湿,茯苓利尿,治水肿,胃口不开。
2、苍术:苦辛平,燥湿,治上湿,燥土利水,性散善行。
入经络: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应用方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人参汤、真武汤、五苓散、甘草附子汤、附子汤、麻*升麻汤、理中丸、术附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人参汤/理中汤、防己*芪汤、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茯苓饮、茯苓戎盐汤、茯苓泽泻汤、当归芍药散、当归散、白术散、薯蓣丸、越婢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连汤、完带汤、利火汤、麻*加术汤、固本止崩汤、固气汤、引精止血汤、平肝开郁止血汤、清海丸、温经摄血汤、助仙丹、安老汤、温脐化湿汤、健固汤、顺经两安汤、益经汤、顺肝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安奠二天汤、援土固胎汤、解郁汤、救损安胎汤、息焚安胎汤、利气泄火汤、固气填精汤、引气归血汤、补气升肠饮、温肾止呕汤、十全大补汤、救败求生汤、完胞饮、转气汤、两收汤、收膜汤、通肝生乳汤
主治:
1、白术为健脾胃要药,功能利水去湿,和中调气,外科用托疡疮。
2、苍术(去湿)和泽泻(利水)一起是解酒的处方。
3、白术入脾,苍术入胃;苍术能发汗,白术敛汗;
药性:味苦性平
禁忌:
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血,齿血,咽塞,便秘,滞下均忌,溃疡用之反生脓作痛,忌与蛤雀桃李菘菜青鱼同食。
应用:
1、白术去关节上和肠胃里的湿。
2、下痢得很厉害,用赤石子去炒一下;一般用*土炒。
3、白术健脾。脾开窍于唇四白,脾湿中湿盛之人口唇会干,因为津液上不来
4、白术对脾气虚的便秘很好。比如,老年人便秘,承气汤太猛,老人反而会肚子痛而大便不出来。此时用白术加熟地。白朮的剂量不可以少于40克才有通便的效果。
引述:
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眼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治心腹胀满,腹中冷痛,胃虚下利,多年气痢,除寒热止呕逆。
反胃利小便,主五劳七伤,补腰膝长肌肉,治妇人症瘕。
理胃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即呕,胃脘痛,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气逆里急脐腹痛。
内含甘润之油质,可以滋脾之阴,外发辛香之温性,故可以畅达脾之阳,尤以浙产之油质最厚,可补脾之膏油,油不粘水,故能利水,其气香味甘而苦温,能升发,故补脾温土,使脾土之气上达,和肝气以伸脾气,为补脾之正药。
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利,不利,旁治身烦疼,痰饮失精,眩冒下利喜唾。
白术补脾补气,苍术燥湿发汗。
苍术甘溢,主治与白术同,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于白术。
味苦,浙江的最好,能泻、能燥、能坚--祛湿,专门除湿,健脾整胃,通利三焦利水,补脾正药。用土炒过,白术原色是白色。
应用与比较:
1、麻杏薏甘汤和麻*加术汤比较:
(1)麻*加术汤就是痛,皮肤表痛,湿在皮肤表皮之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痒。服后微微出汗;
(2)麻杏薏甘汤痛是在关节中,特别是皮肤表面上黑黑的。皮肤特别干燥又兼有风湿关节痛时,就是麻杏薏甘汤证了。不痒,是疣。湿在表皮的第二层的地万。服后湿从小便排。
(3)麻杏薏甘汤用在随天气变化的情况,只要一遇到阴天,关节就开始酸了,就是麻杏薏甘汤了。
薏苡仁与白术,入脾脏:
(1)薏苡仁仁剂一定可以通利大便,可以让湿往下焦走。薏苡仁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收表湿,治疗皮表太湿所引起的皮肤病。像有的小孩子皮肤化脓,长了很多疮在上面。疮生出来后就产生很多脓水,此时我们就可以加薏仁进去,因为薏仁能够收敛表湿。所以皮肤科的药我们常常用薏仁,还有连翘。
(2)白术强脾。
2、白术利腰脐之气,原是利肾中之湿也。肾不湿则腰不疼,湿去而腰脐自利矣。如人腰疼也,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一剂而疼减半,再剂而痛如失矣。
3、酒湿作泻,经年累月而不愈者,亦止消用白术一味,一连数服,未有不效者。而且湿去而泻止,泻止而脾健,脾健而胃亦健,精神奋发,颜色光彩,受益正无穷也。
4、如人患疟病,用白术二两、半夏一两,米饭为丸,一日服尽即愈。白术健脾开胃之神药,而其妙尤能去湿,半夏去痰,无痰不成疟,而无湿亦不成痰。利湿则痰己清其源,消痰则疟已失其*,况脾胃健旺,无非阳气之升腾,疟鬼又于何地存身哉。此效之所以甚捷也。
5、人心气疼,乃湿挟寒邪,上犯膻中也,苍术不能入膻中,然善走大肠而祛湿,实其专功也。故与川乌同用,引湿邪下行,使寒气不敢上犯膻中,而心痛立定。若不用苍术而用白术,则白术引入心中,反大害矣。
6、腰痛不能俯仰,用白术四两,酒二碗,水二碗,煎汤饮之,即止疼痛,不必更加他药也。
7、知母能去肺热的湿;白朮是去中焦的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