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与您分享的医案是:*芪桂枝五物汤治愈后背至后颈部麻木1个月案
关键词:*芪桂枝五物汤方证;3剂而愈!香苏散方证;笔者敢于与明代医家方有执叫板:方有执关于半夏散及汤条文的理解大谬矣,离仲景本意远矣!
何某,女,67岁,初诊日期:年5月29日。
主诉:反复后背至后颈部麻木1个月。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后背至后颈部麻木,麻木平均每天发作2-3次,患者甚为苦恼,现为求治疗,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后背至后颈部麻木,麻木带的宽度大约为3cm,局部无怕风怕冷,麻木平均每天发作2-3次,胃脘部胀痛,无恶心呕吐,咽部有痰不易咯出,痰质以稀为主,大便偏干,1次/日。
查体:形体略偏胖,舌暗红有瘀点,苔少,局部苔薄*,舌面有液线,脉沉细。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体会到*芪桂枝五物汤临床使用的最重要的指征(方证)为:局部肌肤麻木不仁。本案中患者反复后背至后颈部麻木,脉沉细。符合*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芪桂枝五物汤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说:“香苏散治四时瘟疫伤寒”。笔者临床体会到香苏散的方证是:胃脘部胀满,不思饮食,偏怕冷,苔薄白,或舌有液线。本案中患者胃脘部胀痛,舌面有液线,符合香苏散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香苏散证。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半夏散及汤的方证是:咽痛,因寒而发或恶寒,咽部色泽与周围色泽基本一致,无明显发红,咽部分泌物清稀量多,欲呕,舌淡,苔白。本案中患者咽部有痰难咯出,痰质以稀为主。符合半夏散及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半夏散及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血痹*芪桂枝五物汤证香苏散证半夏散及汤证
治疗:方用*芪桂枝五物汤合香苏散合半夏散及汤。
生*芪45g,桂枝15g,白芍15g,大枣15g,
生姜60g,香附15g,紫苏梗15g,陈皮15g,
生白术18g,清半夏15g,炙甘草15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随访:患者诉服药3剂后后背至颈部麻木已愈。服药7剂后咽部有痰减轻30-40%,胃脘部胀痛已愈,感觉精力明显较前充沛。
按语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芪桂枝五物汤方*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紧则邪之微也。血中之邪,始以阳气伤而得入,终必得阳气通而后出;而痹之为病,血既以风入而痹于外,阳亦以血痹而止于中,故必针以引阳使出,阳出而邪去,邪去而脉紧乃和,血痹乃通,以是知血分受痹,不当独治其血矣。……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即阳不足而阴为痹之象。不仁者,肌体顽痹,痛痒不觉,如风痹状,而实非风也。*芪、桂枝五物,和营之滞,助卫之行,亦针引阳气之意。以脉阴阳俱微,故不可针而可药,经所谓阴阳行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清·徐彬《金匮要略论注》说:“然此由全体风湿血相搏,痹其阳气,使之不仁。故以桂枝壮气行阳,芍药和阴,姜枣以和上焦荣卫,协力驱风,则病原拔,而所入微邪,亦为强弩之末矣。此即桂枝汤去草加芪也。立法之意,重在引阳,故嫌甘草之缓小,若*芪之强有力也”。日·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说:“据桂枝汤法,生姜当用三两,而多至六两者何?生姜味辛,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中用之,不独专于发散也”。又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风痹乃顽麻、疼痛兼有,而血痹则唯顽麻而无疼痛,历节则唯疼痛而不顽麻”。由以上可知,*芪桂枝五物汤主治劳累或平素体弱之人汗出伤阳后风邪趁虚而入血,阳不足血痹而出现身体不仁症状;其病证主要为卫外不足而营有滞,营卫不足,故病形虽如风痹状但无疼痛。结合临床经验,笔者体会到*芪桂枝五物汤临床使用的最重要的指征(方证)为:局部肌肤麻木不仁。本案中患者反复后背至后颈部麻木,脉沉细。符合*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故用之以益气温阳,和营通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说:“香苏散治四时瘟疫伤寒。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不去白)二两。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香苏散为临床治疗气滞胃痛的常用方剂。国医大师王绵之十分推崇香苏散,说“受了外感,同时感觉胃不舒服的(胃脘痛、胃气痛、胃寒痛),可用此方。”当代张磊《六经方剂讲记》谓“(香苏散治疗)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就是素有胃疾而复有外感,平常胃就满、就闷,就不舒服,不想吃东西。”笔者临床体会到香苏散的方证是:胃脘部胀满,不思饮食,偏怕冷,苔薄白,或舌有液线。本案中患者胃脘部胀痛,舌面有液线,符合香苏散的方证,故用之以行气除满。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不当散服”。
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说:“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客邪,邪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合用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怫郁之热也”。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伤寒约编》说:“此咽中痛,是寒闭其窍,病属少阴,脉必沉细迟微,证必憎寒发呕,故可用半夏除呕,桂枝疗寒,汤散酌宜。若夹相火,则辛温切禁矣”。可见尤在泾、徐大椿均认为半夏散及汤均是用来治疗寒客咽喉之证,笔者赞同此观点。
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说:“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壅而痹痛者言也,是故主之以桂枝祛风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三物者,是又为咽痛之一治也”。可见方有执认为半夏散及汤是用来治疗风痰热客于咽喉之证,笔者认为方有执的观点大谬矣,离仲景本意远矣!半夏散及汤的三味药:半夏,桂枝,炙甘草。半夏,性辛、温;桂枝,性辛、甘、温;甘草,性甘、平。可见三味药的药性是辛、温、甘,如何可以用来治疗风痰热客于咽喉?笔者认为如用半夏散及汤治疗风痰热客于咽喉,轻者咽痛加重,重者可咽喉水肿加重,甚至毙命!
综合以上可知,半夏散及汤主治感受风寒侵犯咽喉之咽痛之症,笔者临床体会到半夏散及汤的方证是:咽痛,因寒而发或恶寒,咽部色泽与周围色泽基本一致,无明显发红,咽部分泌物清稀量多,欲呕,舌淡,苔白。本案中患者咽部有痰难咯出,痰质以稀为主,脉沉细。符合半夏散及汤的方证,故用之以祛风散寒,利咽化痰。
方证总结
*芪桂枝五物汤临床使用的最重要的指征(方证)为: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香苏散的方证是:胃脘部胀满,不思饮食,偏怕冷,苔薄白,或舌有液线。
半夏散及汤的方证是:咽痛,因寒而发或恶寒,咽部色泽与周围色泽基本一致,无明显发红,咽部分泌物清稀量多,欲呕,舌淡,苔白。
医案七十六:感受经方1剂而愈的疗效:《外台》茯苓饮治愈反复腹胀满,不欲饮食3个月案
医案七十五: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治愈头晕1个月案;橘皮竹茹汤治愈呃逆5天案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试用第一版)》的通知
医案七十四:大猪胆汁加醋方治愈便秘案
第七期《伤寒杂病论类方方证与疑难病治疗》系统培训班(河北)
医案七十三:附子理中汤合*芪桂枝五物汤治愈胃痛、双下肢麻木半年案
重磅!喜讯,喜讯!博士生导师何庆勇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入室弟子招生
以上内容来源于何教授新书《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更多精彩尽在书中。
“白夜”系列一
《方证辨证解伤寒》
“白夜”系列二
《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
另有新书可以加购!
淘宝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何庆勇教授简介
何庆勇,字鹏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中国荣耀医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现工作于中国医院心内科。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金匮要略》课程授课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提出了“类方一方证一主证”辨证新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89篇,发表SCI文章20篇,独著或主编《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伤寒论钤法》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出版1年内均已销售超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数万余人次,被业内誉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临床研究第一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谙熟中医经典,尤其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
快来加入我们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