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某,女,66岁,年6月17日初诊。
患者眩晕2周,发作时天旋地转,不能站立,迭经中西医诊治,病无起色,平素时时汗出,动辄益甚。
刻诊:舌淡苔白,脉沉微。
陈老曰:此为少阴阳虚不能化气,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用真武汤。
处方:
人参15g茯苓30g白术20g
白芍15g生姜15g泽泻20g
制附片20g(先煎40分钟)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随访得知,药后病即痊愈。
陈老临床擅用真武汤,尤其是20世纪70、80年代使用颇多。先生认为本方为治少阴阳虚,水液失调,痰饮水湿,阻滞三焦之常用方,综古今运用之萃及他自己临证经验,列举42种病症载于所著《中医治法与方剂》。少阴阳虚,有阳虚不能化气、阳虚不能化血、阳虚不能化津、阳虚不能化精四类病变。真武汤所治病证之机制,以阳虚不能化津的水液代谢失调为主。其阳虚不能化气之心阳亏虚、表卫不固、筋脉失温也较为常见,阳虚不能化精的证象亦不鲜见。本例属阳虚不能化津,阳虚不能化气,兼而有之。
《伤寒论》第82条谓:“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主之。”病在表而里阳素虚,发汗后里阳愈虚,则火不制水,正如柯琴所谓:“坎宫之火用不宣,则肾家之水体失职,不润下而逆行。”水湿上犯清阳则眩晕;太阳之表阳以少阴之里阳为基础,里阳亏虚,则表卫不固,故病人平素自汗。予真武汤既温阳以行水,又温阳以化气,津气两顾,则眩晕汗出皆止。考虑病人年事已高,且脉沉微,故加人参补益元气,合附子以振奋阳气,合术、苓健运脾气;加泽泻寓泽泻汤结构,增强导浊阴下行之力。
陈老使用真武汤的基本依据是舌体淡胖,本案未见湿滞舌体之淡胖,何以用之?此仍证与象不符。象有表象、真象、假象之分,同一个证表象多端,真象、假象可同时表现,年轻医生初入临床,多有迷惑。
陈老曰:五脏系统中都有相反的证象,如五苓散可治疗水泻,而余尝用其治疗便秘,截然相反的症却隐含了相同的证,即水湿阻滞。前者为水湿停于肠道,下注后窍,发为泄泻,后者为水湿停滞,津不布肠,则大便干燥发为便秘。他如防己*芪汤治体表之肢体浮肿与体常自汗,麻杏石甘汤治七窍之鼻塞与流涕等,俱为象异而证(病变的机制)同。
此案舌体淡而不胖,与患者平素多汗,津从表泄有关。用本方治阳虚湿滞之带下量多,因湿从前阴而走,舌体亦多呈淡而不胖之特点,临证用方切不可按图索骥。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推荐阅读:
《陈潮祖医案精解》——眩晕(一)
|征稿启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