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篇总结
我们首先来看中风。中风的形成,责之于内外两端,内因脏腑虚弱,气血不足,外因风邪入中,以致经络瘀阻,脏腑功能失常。中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眼?斜,半身不遂,脉微而数。按病位不同,中风可以分为入络、入经、入腑、入脏四类,各自有不同的症状表现。邪在于络,表现为肌肤不仁;邪在于经,表现为重不胜;邪入于腑,表现为不识人;邪入于脏,表现为舌即难言,口吐涎。我们需要把中风与痹证区分开。中风表现为半身不遂,脉微而数;痹证则是但臂不遂,脉涩。中风共有四张方剂,但并不是对应经络脏腑的病位。侯氏黑散,通常医家们倾向于认为这不是仲景原方,但应用中侯氏黑散仍有效。它主治中受风邪,挟寒尚未变热,四肢烦重,而心胸中有恶寒和空虚的感觉,有去风、除热、补虚、下痰的功用。第二张方是风引汤,也被普遍认为是宋人附加入本篇的方子。风引,是指风热挟痰,注于四肢,四肢痹不仁,失语、*气冲心等表现,类似于抽搐,主要是风与热所致。风引汤重镇、下热、清热。第三张方是防己地*汤,治疗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这是血虚生热,邪集中在阳分的表现。防己地*汤主要是生地*汁,可以养血除热。头风摩散,这是张外治方,将药散摩在头部疼痛的部分。头部因受风邪而作痛的,古称“首风”,也属风病范围,所以本方也收集在中风篇里。历节病总结
历节病,现在一般认为属于痹证的一种,其关节病变比较明显。临床表现为关节的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以关节的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特征。历节病是以肝肾气血不足为内因,风寒湿邪侵犯为诱因。其病因具体可以分为五类:肝肾不足、水湿内侵;血虚受风;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过食酸咸,内伤肝肾;胃有蕴热,复感风湿。历节病的治疗以祛湿通阳宣痹为主,佐以滋补肝肾,或益气养血。治疗方向有两个,偏于风湿化热伤阴的,症状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兼以清热。偏于寒湿为主的,症状为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的,用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宣痹。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