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主战坦克设计的低矮紧凑,实际上一点正面作
TUhjnbcbe - 2022/5/18 1:20:00
全网抖音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mrendu.com/fengshang/xinchao/1639.html

坦克最早在一战期间出现时,还是外形非常怪异的“水柜”。不过此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球主要坦克的外形就开始趋向于大同小异。也就是都出现了可以度旋转的炮塔,设置在底盘之上,底盘两侧设置车轮和履带。此时各*事强国之间,坦克的最大差异,就不再是基本外形,而是吨位和火力的差别了。到了二战中后期,中型坦克成为主流,还出现了近百吨的超重型坦克。而到了冷战期间,超轻型坦克和超重型坦克这两个极端类型都基本不再发展,而是在中型坦克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中型偏重的主战坦克。现代主战坦克其实有越来越重的趋势,60吨甚至70吨的全重,已经和二战期间的重型坦克相差无几了。而二战后的苏式主战坦克和西方的主战坦克,却逐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设计路线。

这就是苏式主战坦克越来越追求低矮紧凑的设计思路;而西方主战坦克则仍然保持一贯的高大特点。苏联坦克设计师认为:把主战坦克设计的低矮紧凑,可以大大减少在实战中被对手炮弹命中的概率;因此可以全面提升苏式主战坦克的生存概率。而且外形紧凑的坦克,可以在有限的体积之内,用同样重量的装甲实现平均更厚的防御强度,因此可以与减少命中概率一样,提高苏式坦克在实战中的存活率。而且还因为整体尺寸小,那么苏式主战坦克一般满载也不会超过45吨,大多数情况下,42吨就已经是作战全重。也因为整体重量更小,因此采用到马力的动力系统,就可以实现西方坦克马力的动力系统仍然达不到的高速越野能力。虽然苏联坦克设计师的想法很不错。但是此后几十年的实践,

却被反复证明,主战坦克设计的低矮紧凑,其带来的综合使用效率和实际作战能力,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说白了,就是低矮紧凑的特点,实战中一点用都没有!苏式主战坦克比同代的西方主战坦克低矮紧凑的特点,在全面对比下其实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从T54到T72,这些苏式主战坦克的整体高度,基本都限制在了2.2米之内。而同时代的西方主战坦克的高度基本都在2.5米以上,甚至像M60等型号的高度几乎在2.8米。且不说各种坦克最终的长宽尺寸,仅仅高度一项,就导致了两类主战坦克的内部空间几乎差了一半。比如T72的全部内部空间只有11立方米,而M1系列的内部空间高达20立方米以上。如此巨大的差异,恐怕其内部乘员组的感受,一开始就是大相径庭的。苏联坦克设计师认为把坦克,

设计的尺寸更小,自然可以减少被对手炮弹命中的概率。这种想法,在二战期间的观瞄条件下还算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到了冷战期间,在双向稳定系统、激光测距仪和高精度炮长和车长瞄准仪这些先进设备都成为标配的情况下,2.2米高度和2.5米高度的坦克正面,完全就是同一个数量级而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区别,都可以在米的距离上发射穿甲弹精确命中对方,而且如果准备打对方的底盘,绝不会命中炮塔。而此时内部空间不足的弱点,反倒十分明显了。内部空间局促,首先就是严重降低坦克乘员组的工作体验,毕竟人挤人的环境,让谁在里面都感觉不舒服。就算是T72采用了自动装弹机,把乘员组的人数从4人降低到了3人,但是拥挤感仍然比没有自动装弹机的、4名乘员的M1系列感觉更好。

毕竟平均一人只有3.3立方的生存空间,和平均一人还有5立方的生存空间的直接感观还是不同。内部过于狭窄,还让T系列坦克后期的技术升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就算是想提高功率,也只能安装最大马力的发动机;而西式主战坦克早就普及了马力的发动机。内部空间太小,甚至连大功率的空调都没有富余的安装空间。最大的问题,还在于T系列坦克因为内部空间局促,直接限制了乘员组的身高体重,大部分坦克乘员身高都不到,最高的也只允许到。而M1坦克的乘员组则基本不限制身高。尤其是最后面那个黑色涂装的,往往要求在以上,因为必须有专门快速装填炮弹的持续蛮力!

瀚海狼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主战坦克设计的低矮紧凑,实际上一点正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