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63
各位朋友,我们在这一讲中接着上一讲来继续讨论水气病。原文: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这一段师生对话很精彩,表现出老师水平很高,根据脉象就能说出患者目前的症状,非常了不起。我们还原一下场景:老师带学生上门诊,接诊了一个患者,患者表现是水气病,很严重,他的面目身体四肢都肿的很厉害,小便不利。一个水肿病人来了,这个望诊就可以看出来,全身浮肿,病人还说尿少。这种情况老师和学生都明白了。老师摸完脉,巴拉巴拉就把患者的症状说出来了,学生非常佩服,赶紧请教老师,老师您摸完脉,没有说水肿的事,而是说病人应该有胸痛,气上冲,咽部异物感,伴有轻微的咳嗽气喘。我们问过病人,的确是这样子,老师您太牛啦,给我们讲讲吧,病人到底是什么脉呢?老师说,你们都过来摸摸,他的脉沉而紧。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个脉象,沉主水,紧主寒,那么水寒之气结聚在脐下关元这个部位,也就是说这种脉象提示寒湿,一般都是水往下流,所以这个水寒之气就结聚在下焦,主要是关元这个部位。下焦关键的脏腑是肾,对吧。寒水之气结在下焦,在一开始的时候,寒水邪气相对也比较微弱。而且年盛不觉,就是年青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年纪大了,阳气衰减到一定程度啦,营卫气血就不和了。随着年龄增长,阳损阴盛,阳气一天比一天虚损,阴寒之气一天比一天严重。原本结在关元的寒气,慢慢地就开始有动作了。水寒之气裹挟肾水一起往上冲。气上冲咽,结果就是喉咙里头像被一块烤肉噎住一样,咽部异物感。水气上冲,所过之处,气机就不畅,表现出满闷或疼痛,胁下急痛。可见,这一种寒性水气病,是慢慢得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得很明显。它在开始的时候,是很轻微的,年青的时候,一般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等到年纪大了,阳气渐衰,营卫不足的时候,这种阴寒邪气才逐渐明显起来,当正气不能胜邪时,邪气就会来侵犯人体了。接下来还一波三折,有一段误诊误治的经历。首诊医生见到上述临床表现,考虑是留饮,我在想病人胁痛,咽部异物感,伴有轻微咳喘,医生容易误诊为悬饮,当时可能用了十枣汤之类的攻下逐水的方剂。结果呢?大下之后,冲气还是没解决。按理说,治疗这种寒饮上冲,应该用苓桂剂温阳化水。现在错误地用了攻下治疗,阳气大损,本来就是阳损阴盛,如今大下后阳气更伤,病不但不除,可能还会加重。可是,误治还没完,还在继续。医生发现下法不管用,你不是咽部有烤肉堵住嘛,我给你催吐,吐出来就好了。结果呢,吐法又伤了胃气和津液,病人胃里说不出的难受,咽喉干燥想喝水,小便更少了。阳气受伤太重了,饮食也消化不了,面目手足都肿起来了。可见,医源性的损害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啊。水肿以后,医生见到疾病大概了,诊断水饮,用葶苈丸下水,这下有效果了,浮肿消除啦,可是,很快又来了,因为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葶苈子苦寒更伤阳气。再加上患者胃气受伤,饮食没有适当节制,很快水谷不化,浮肿都回来了。跟之前一样,胸胁苦痛,咳嗽喘逆。可见,单纯去水,不是根本。那到底正确的治疗流程和决策该怎么做呢?老师揭开答案:应该先治疗气上冲,冲气消失后再治疗咳嗽,咳嗽好了喘逆自己也会好,最后再治疗水肿。这就是前面《脏腑经络先后病》里提到的既有卒病又有痼疾,应当先治卒病,然后再治痼疾,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治疗流程有啦,方子呢?原文没讲,我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气上冲阶段,可以考虑苓桂剂,然后咳嗽喘逆,可以选择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之类处方,最后治疗水肿,可以考虑真武汤。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风水脉浮,提示病在表。病在表,卫气虚不能固表,所以汗出恶风。病在表应该有身疼痛,现如今伴有水湿,所以身重。治疗要益气固表,利水除湿,用防己*芪汤。腹痛加芍药。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收听。如果您觉得才叔的读书分享有帮助,请摸一下右下角“在看”,谢谢啦。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