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风温病之秘诀
林佳明
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是治疗风温病的名篇,咱们系统学习其精华,请见下文:
一,
风温病的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患的是风温病呢?根据风温病的提纲症判断。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中提出风温病的提纲症原文是:“风温为病,春月和冬月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意思是说在春天或者冬季气候应该寒冷而反暖时,病人症见怕风或不怕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可以判定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也就是判定病人患的是风温病。
二,
风温病四大提纲症分别是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其病机分别叙述于下:
1,身热:风温之邪内侵,正气与邪气斗争,故发热。
2,咳嗽:风温之邪从口鼻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故咳嗽。
3,心烦:肺的热邪上扰神明,故心烦。
4,口渴:热邪耗伤津液,导致体内缺津液,故口渴。
三,
风温病是感受风温之邪。如果风温之邪侵袭体表犯卫气,由于肺主卫气,胃是卫气之根,所以肺胃内应。如果风温之邪从口鼻入,由于口通于胃,鼻通于肺,所以肺胃受伤。故风温病以肺胃为病变中心。
四,
风温病发展由浅入深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遵循卫气营血辩证体系。
五,
虽然风温病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但是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肺胃有热邪贯穿风温病始终。因此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清肺胃的热邪。用药讲究轻透养阴,轻透是指用连翘等体轻具有散风热之品,养阴是指用麦冬等养肺胃阴之品。
六,
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内容一共12条。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诊治秘诀后,再看《外感温病篇》,就能看明白了。讲解其中第二条如下:
1,原文:风温证,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舌苔白者,邪在表也。当用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桑叶,川贝之属,凉解表邪。
林佳明:
2,讲解:首先根据风温病提纲症判断疾病是否是风温病,风温病提纲症是:“或恶风或不恶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原文所列的症状中有畏风,身热,咳嗽,口渴,具备风温病的提纲症,可以判定是风温病!其次判断风温病处于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用卫气营血辨证法来判断。卫气营血辨证法主要通过舌象来判断。如果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是卫分证;如果舌苔厚白而干或厚*而干,舌边舌尖红,脉数,是气分证;如果舌质绛,神昏,脉细数,是营分证;如果舌质深绛,谵语,发斑,症状昼轻夜重,是血分证。此条原文所列症状中有脉浮数,舌苔白,符合判定为卫分证的标准,可以判定是卫分证。由于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初期以肺为主,所以诊断为肺卫证。治疗用薄荷,桑叶辛凉解表散风热,用川贝清肺热。用桔梗宣发肺气的同时用杏仁和前胡肃降肺气,恢复肺宣发和肃降正常功能,此方仅六味药,组方紧严密,紧扣病机,故方小而效宏!
林佳明:
温病两个中心一个基本法,即:风温以肺胃为中心,湿热以脾胃为中心。诊治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本法。
林佳明:
?林佳明:
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以什么思路诊治?请看上图,*元御说:“气降生精,又精升为血”,这个生血的生理过程出问题而贫血,就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林佳明:
再障贫血,西医讲的清楚,可是无良策,讲的再清楚都是废话。[偷笑][玫瑰]
林佳明:
而中医屡创奇迹,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林佳明:
气降生精,又精升为血,在这个生血的生理过程中,肺燥使生血全过程出现障碍,用麦门冬汤治肺,同时升脾降胃旋转中气助肺降右,则一切按排好了,剩下的事就是时间问题。
林佳明:
妇女闭经,其中许多人的病因,就这个病因导致血虚而闭经。
林佳明:
中医的病机是圆循环,太伟大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是下半圆。
林佳明:
?林佳明:
调血压,不得其术,治低血压与治高血压一样难的。请看上图,肝升肾水化为心阳,在此过程中出问题,则心气不足而患低血压,健脾疏肝,益肾阴或肾阳,则肝升化为心阳,血压就永远上去了。常见低血压的病机是左半圆。
林佳明:
?林佳明:
刚才讲了两个半圆病机,假如中医病机不是圆,许多病就无解了。
林佳明:
?林佳明:
再来看上半圆病机,许多人气虚,补气则好了,可是药停一又气虚了。没会补之故
林佳明:
肝升化为心阳,阳极生阴,心阳不足则不生阴,心阳不凉降为气,而见气虚证。病机之始在肝,病机之终在肺。肺主气嘛
林佳明:
天热极了肯定下雨,阳极生阴也。
林佳明:
刚才均是简单讲病机,也许不理解,这无所谓,有个印象即可以。咱们逐渐来。
林佳明:
?林佳明:
一气周流虽然是圆,但是气是左升,右降。与升起理论不矛盾,而是一致。与心肾相交体系也合拍。
林佳明:
我们真的就是技术不精,功夫浅。如果炉火纯青,治许多大病太轻松了。现在我最后悔的是读大学时,时间利用率不高,只为考试过关!
林佳明:
防己
原文: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防己为《本经》中品,《本经》云防己味辛平,与现在的认识相差甚远,现代一般认为防己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木防己)的根,其性大苦大寒。
汉防己与木防己相比,后者苦寒更甚,近年来受到马兜铃酸事件(马兜铃酸对肾的*害性)的影响,中国药典规定木防己不再入药。
所以猜测,《本经》所记载的防己可能与现在教材所讲的不是同一种植物,尤其与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木防己)不同。
但不能由此否认,汉唐之前的医方所用的防己与《本经》所言的防己一致。
特别是东汉张仲景的方剂,极有可能与《本经》中的防己是同一种植物。
《本经》谓本品“主风寒温疟”,当属于外感疾病,然本品在外感病中极少应用。
不过,对于外感风湿而致的风湿痹痛,不论寒热均可应用。
因为防己具有祛风湿止痛之功。
《温病条辨》载宣痹汤,由防己、薏苡仁、蚕沙等组成,主治风湿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圣济总录》之防己饮,由防己、麻*、茯苓等组成,主治风寒湿痹。
防己虽然辛平,其平中偏凉,故有清热之功,理论上讲,对于邪热所致的痫病是可以应用的,但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应用,均未查找到防己治疗热痫的记录。
“除邪利大小便”,说明防己既能利小便,又能泻下,然其泻下之功未见临床应用的记录,所以认为“利大小便”当为“利小便”之误。
林佳明:
防己具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之功,*煌教授认为:防己主治下肢水肿。
其肿多为按之如泥,并可伴有腰痛腰重、膝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身体困重乃至腹满、喘促等。
水肿如为一身悉肿,则多为麻*证,方如越婢汤证或麻*加术汤证;
如独足肿,多有足屈伸不利,为芍药证,方如芍药甘草汤。两下肢水肿,则多为防己证,方如防己*芪汤、防己茯苓汤。
在《金匮要略》中防己*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是利水消肿的名方。
防己*芪汤由防己、*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系风邪袭表,卫表气虚不固所致。
临床上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肾炎、特发性水肿、妊娠水肿等。
姚某,男性,23岁,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经激素治疗未能治愈,近仍乏力,纳差,心悸,双下肢浮肿,口干思饮,汗出恶风,苔白腻,脉细弦滑。尿常规:比重1.,蛋白(+++),白细胞1~3/HP,红细胞15~20/HP。
证属表虚里饮,治以固表利水,与防己*芪汤:
防己10g,生*芪12g,炙甘草6g,苍术10g,生姜10g,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3剂,小便增多,双下肢肿减,汗出减少。
继加减服用1个月,浮肿消除,唯感乏力,查尿常规:尿比重1.,尿蛋白(+),白细胞0~1/HP,红细胞1~10/HP,再继续随证治之。3个月后查尿蛋白为(+)。
林佳明:
岳美中先生是一位经方大家,治一40岁男患者,患慢性肾炎,多年不愈,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且汗出恶风,脉浮,舌质淡白,边有齿痕。尿蛋白(+++),红细胞(+)。
岳老投防己*芪汤:
防己18g,生*芪24g,白术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掰)4枚。嘱其长期服用。
患者连续服此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两个月,尿蛋白消失,一切症状痊愈。
防己茯苓汤由防己、*芪、茯苓、桂枝、甘草组成,主治皮水,症见“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系气虚阳郁所致。
某男,28岁,病浮肿1年,时轻时重,用过西药,也用过中药健脾、温肾、发汗、利尿法等,效果不明显。当我会诊时,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小便短*,脉象弦滑,舌质嫩红,苔薄白,没有脾肾阳虚的证候。
进一步观察,腹大按之不坚,叩之不实,胸膈不闷,能食,食后不作胀,大便每天1次,很少矢气,说明水不在里而在肌表。
因此考虑到《金匮要略》上所说的“风水”和“皮水”,这两个证候都是水在肌表,但风水有外感风寒症状,皮水则不然。
所以不拟采用麻*加术汤和越婢加术汤发汗,而用防己茯苓汤行气利尿。
诚然,皮水也可用发汗法,但久病已经用过发汗,不宜再伤卫气。
处方:汉防己、生*芪、带皮茯苓各15g,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2片,红枣3枚。
用*芪协助防己,桂枝、茯苓、甘草、姜、枣调和营卫,一同走表,通阳气以行水,使之仍从小便排出。服2剂后,小便渐增,即以原方加减,约半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现代中药学认为防己的作用主要有二:
祛风湿,利水。
不管是祛风湿,还是利水,实际上都与湿邪有关,这在《本经》中早有记载,即利小便,也就是利水。
抓住这一点,也就掌握了防己的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