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代谢层次的辩证
水的代谢不好其实是有一些层次的,怎么讲呢?像张仲景的书里面有一个大概这样的倾向,就是同样是痰饮,或者说同样是水代谢不良,如果这个人他是中焦的水代谢不良的话,张仲景的主症里面通常不会写到“渴”这个字,不是绝对,是通常;那如果这个人是下焦的水代谢不良的话,张仲景的主症里面通常会有“口渴”这个现象,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下焦的水运作没有什么问题,代表他的膀胱气化功能还可以,那膀胱跟命门的气化机能还可以的话,他的身体就有能力把水送上来,所以他的嘴巴不会渴,所以中焦有水代谢不良的时候,这个人不太需要口渴的。
可是如果这个人是下焦有积水的话,那他的这个水送上来的能力就会出问题,所以水在中焦的时候,张仲景的主症不常用“渴”这个字,可是水在下焦的时候,张仲景的主症通常用到“渴”这个字。那苓桂术甘汤呢比较是一个中焦痰饮的药,所以如果你的苓桂术甘汤证是头昏、晕车,可是我嘴巴很渴,那就到五苓散那边去,就是五苓散或者真武汤比较能够转的动下焦的水,苓桂术甘汤转不动,所以这样子的分辨同学们要记得一下——就是中焦痰饮不带渴,下焦痰饮会带渴,这也是一个张仲景的书里面很清楚的可以看到的鉴别的点。
我们说真武汤证的头昏是什么?其实真武汤最厉害的主症就是他本人没什么感觉,真武汤最厉害的就是这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很漠然,真武汤的发烧是什么?发烧要裹棉被是麻*汤我们知道,发烧要踢棉被是白虎汤也都知道,发烧人家量体温说,你看你发烧39度耶,然后你说,真的真的啊,就是真武汤。
那真武汤的头昏也是这种,就是他本人也不觉得昏到处跑,可是别人看了,觉得你是不是喝酒醉了,怎么走路这么歪。就是真武汤就是肾阳虚了啊,然后就是那个小脑的那个机能变得很差,所以我就觉得我常常是真武汤证,就是走在家里面动不动踢到东西,如果不是家里面在闹鬼的话就是真武汤证,就是自己怎么那么笨了嘛——走路动不动就踩到什么绊倒什么。所以有一些老人家在外面出门很容易摔跤,你问他怎么摔的,他说我走的好好的,就不知道怎么摔的,其实这就是真武汤证。就是他的这个身体的一些本来自动可以做得很好的协调得很好的机能当机了,这一种的昏算是真武汤证,就是走路歪歪倒倒的,本人倒不觉得昏,这是真武汤。
防眩汤——虚证头昏
这几种昏之外,还有一个防眩汤,这个防眩汤同学还是知道一下比较好,这个防眩汤证它是脑虚。怎么讲呢?曹颖甫他有给一个很好的主证范围,他说这个人啊张开眼睛的时候觉得天旋地转,可是闭上眼睛又觉得好一点,那这个表明什么?表明这个人脑子里面的能量太不够了,张开眼睛神光外泄就虚得更厉害了,那就闭上眼睛能量不要散得太厉害,这样还好一点。所以,脑虚的头昏特征就是闭上眼睛好一点,张开眼睛就变严重。
这个方子呢其实有一些祛痰饮的药,有一些天麻之类的头昏的专病专方的药,而它里面更多的药都是补肝肾的药,那这样的方法治脑虚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有道理,因为我们说肾主骨,然后骨髓之海就是脑髓嘛,所以用补肝肾的药来治头脑之虚是有意义的。像有一次好像从前的那一个班啊,那个时候钟助教闹头昏闹得好厉害,然后就跟陈助教通电话,然后陈助教开什么药都医不好,什么桂枝汤啊,苓桂术甘汤啊,开了一堆都医不好,弄得他很烦恼,那结果后来钟助教自己喝了一贴防眩汤好了,就是有的时候头昏,要认得出来不属于张仲景这些水*的框架,而是一个虚证头昏。
这样的一个补脑的方子,其实这个方子还有另外一点可以参考的地方,就像是萧圣扬老师他们那一派的讲法啊,他们就会说人啦会长脑瘤啊,如果以五脏来分类的话,不是肝阴实就是肾阴实。也就是人的脑比较跟肝肾有关,所以脑虚的时候也是补肝补肾,你从这个角度看就会觉得有道理,肾跟骨髓跟脑的关系就不用讲了,那肝的话你看看,脑内痛,足厥阴肝经怎么样连过去的,怎么样川芎这个药可以治到脑内去的,其实都可以看到肝跟脑的连属的关系的,所以这个方子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到它的意义。
除了这一个层面之外呢,治疗脑虚其实我们一般还有另外一路的开药方法,就是用孙思邈说的那个,脑跟人的少阳区块是同进退的说法,就是脑跟胆经是同进退的。那我们说胆经经过人的三焦,所谓的淋巴系统,当然我说淋巴系统能够运油到脑部,这是一个很挫的话,已经被我们学过西医的助教吐过槽了,他说油其实也是可以在血管里面运输的,没有说一定要靠淋巴。但是就是我们中医会有这样的看法,你就当作形而上的看法好了,就是人的气要能够畅达于胆经,通畅于三焦,这个能量才能够进入人的头脑,让人的头脑变好起来,就是说,人的头脑要有元气来抓住营养,让头脑不要虚的话,必须这个区块的气是很通畅的。
所以像刘渡舟治疗劳累,因为人太累而晕眩的导致的脑虚的话,他就是用一个李东垣的那个益气聪明汤跟温胆汤一起用。益气聪明汤基本上就是*参五钱、*芪五钱、那治疗头痛的蔓荆子三钱、葛根三钱、那*柏、白芍各两钱、升麻一钱半、炙甘草一钱,这样子,一天一帖。
益气聪明汤
*耆半两,甘草半两,芍药1钱,*柏1钱(酒制,锉,炒*),人参半两,升麻3钱,葛根3钱,蔓荆子1钱半。
如烦闷或有热,渐加*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如脾胃虚去之。
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
忌烟火酸物。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得肿更妙。
这个益气聪明汤在台湾其实是很被滥用的,因为这个名字啊,大家都觉得小孩子吃了会考上建中,如果你的头昏是劳累引起的话,益气聪明汤加上这个所谓的这个三焦区块的一个引经的方——温胆汤这样一起用的话,把元气升提到头部的话,那这样的话脑虚的情况,就是脑气虚就要用到益气聪明汤加温胆汤的。
当然脑气虚的头昏就是跟泽泻汤的头昏是很难分的,那你只能从他的得病的过程里面看出来,就是看看他是不是比较属于痰饮的体质,就是舌头很肥啦,舌苔很滑啦之类的啊,就是脉又弦又软啊就是可以用泽泻汤的。那这个脑气虚的用药啊,益气聪明汤你看我们临床上面是治疗小孩子的头脑笨比较有效吗,啊?不是吧。小孩子比较笨的话不一定吃了它有效的,那益气聪明汤如果以专病专方来讲的话,它是治疗落枕的特效药,就是后脑勺僵啊,颈椎病,临床上面用益气聪明汤的效果是不错的,就是顺便带一下,就是如果你的头啊,颈啊常常这样的不爽不爽或者怎么样,颈椎病的话这个方子反而是特效药,就是把元气通到头的这个方子啊,它可以把这个往头部的这个关卡上那些不通畅的东西把它打通,临床上是这样子在用的。
一般的家常常常能够遇到的头晕,大概非常粗略的跟同学讲一下,但是这样子是不是就能够跟同学把这个头晕啊分辨得很清楚了呢?其实不尽然啊。所以如果这个人头晕的同时,他又吐得很厉害的,那说不定就到了另外一个汤证的主症框架了,那我想我们干脆今天就跟大家用力一点啊。
我把《痰饮篇》跟大家带一遍,就是也不细讲。同学照着这些辩证点,有些方子临床上面有需要就可以用,因为我如果要上课细细来讲这个篇章的话,其实呢也只是帮助大家理解,但是实际上,学医这个东西是不太需要那么理解的。我常常都说,理解这个东西是思考力,我们实际上开药开的好不好是感知力和表现力,所以大家不理解也没关系,就是你知道怎么开药就可以了。
问曰:饮病奈何?师曰:饮病有四,曰痰饮,曰悬饮,曰溢饮,曰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痰饮篇》呢,它一开始是张仲景问他老师说,痰饮是怎么一回事?他老师就说,哦,这个痰饮我把它分成四种啊,一种叫痰饮,一种叫悬饮,一种叫溢饮,一种叫支饮。他又说,如果啊一个人本来是肥人,现在这个人忽然不肥了,可是这个不肥了之后他的肠子就变得咕噜咕噜在响,那原来这些让他肥的水都掉到肚子里面去了,这个我们称之为痰饮,就随便他讲了啊,他只是这么分类的。他说,如果这个水呢是流到这个肋骨里面,咳嗽的时候会扯到会痛,就好像那个痰饮是悬挂在那边,扯在那边,那就叫悬饮。他说,如果是水气呢散到手脚,当汗不汗,就是说本来发汗,这个多余的死水会随着这个汗水出去,可是你又没有发汗成功,然后就散在那边,就身体啊、手脚这样痛啊,那边一点点在痛,那这就叫溢饮,就是满出去的水就叫溢饮。如果是水啊塞在这个隔膜这个地方呢,然后让人呼吸不顺畅啊,然后呢人有点水肿水肿的,那这样叫作支饮,就是塞在某个部位,像一条树枝杠在那边一样。
水在心,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必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则少气身重;水在肝,则胁下支满,嚏则胁痛;水在肾,则心下悸。
心下有留饮,其人必背寒冷如掌大,咳①则肋下痛引缺盆。
“心下有留饮”,就是有水积在这个心下,就是如果胃的这个地方有水积在这边,这个人会怎么样啊?会背上寒冷如掌大。这个“背寒冷如掌大”,背上中间有一坨冷冷的,其实它就是你的这个地方有痰饮啊,让你的阳气好像透不出去,所以这个地方特别怎么啊?那这个其实也是苓桂术甘汤证。所以如果你遇到有人他的背上是这样有一坨拳头大,或者巴掌大的发冷的话,这里也是用苓桂术甘汤,那如果是整个背都发冷的话,这个是《少阴篇》的附子汤了,那是另外治了。那他说这样的人呢如果咳嗽的话,就会扯到肋骨这边都会痛。他说如果这个人胸口有痰饮积在那边的话,就会呼吸会变得很浅啦,容易口渴啦,然后手脚容易发痛风啊,都是知道一下就好。
那他讲到一个普通人,本来没有病的人叫平人嘛,他说一个人如果吃得少,喝得多,那这个水呢积在心下啊,渐渐渐渐就会变成一个痰饮病,那比较严重的是会心悸,那如果是比较轻微的,就是呼吸会变浅。
胸中有留饮,其人必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夫平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
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
如果你把到一个人两只手的脉都是很弦的,那这个代表这个人的体质很寒,可是如果是单边比较弦的,那就是他某个部位有痰饮这样子。那“食少饮多”,这是我们台湾人的典型的饮食方式不是吗?就是饭才吃三碗,水要喝八杯,这个是非常标准的食少饮多啊,那于是大家都很容易得痰饮,所以苓桂术甘汤这个方子不要小看它,其实很多人照镜子伸个舌头都是苓桂术甘汤证。而且痰证多怪病,有时候同学啊,讲一些他的病听起来不三不四的,好像跟哪条都对不上,这个时候我们通常照痰证医得比较多,就是他身体里面有痰饮,所以他整个身体的机能运作都乱掉了,不过那种怪病的痰饮我们往往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处理的,怪病的痰,那个方子以后教到再来谈好了。
那这个下面一条我们看过了啊,“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那接下来讲到甘遂半夏汤。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
甘遂半夏汤是这个人的脉沉在底下,那这个人想大便,常常大便,他就大便之后就会比较舒服,就是他拉了肚子会觉得好像松一点,可是拉完了发现他的这个胃还继续胀在这边,那你有没有看到他的这个胃透露出的信息,就是他的胃这个部位的痰饮呢就是怎么样都下不来,那你就需要用东西把它抓下来,那张仲景选择,上面勾住你的胃的这个部分呢我们用甘遂跟半夏把它打下来,那下面的那个捕手是谁呢?用白芍。
我们说从前有一个方叫作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它是治疗看起来好像是感冒,实际上是水运化不良,而它的这个症状是“心下满,微痛”,就是胃有一点胀胀的痛痛的,那就是要用白芍把这个水抓下来,而这一条也是回馈到《神农本草经》中白芍如何利尿,像甘遂半夏汤或者桂枝去桂加苓术汤都是在证明白芍利尿是有这么一回事的这个条文,那于是呢就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个拉住你的胃不肯下来的水邪拉下来啊。那这个药方里面还有这个蜂蜜了,就是不只是那几个药草还要加蜂蜜。那另外,苓桂术甘汤的条文我们看到啊,像14-33我们看过了。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那接下来14-34,“悬饮内痛,脉沉而弦者,十枣汤主之”。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如果你的这个痰饮已经扯到会痛了,那十枣汤证我们之前也讲过了。那再来,“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个我们也讲过,就是当你,就是说本来这些死水如果散到手,人本身来动一动可能会出一点汗这个水邪就排掉了,可是你偏偏呢你今天在骑机车,穿背心骑机车吹冷风,身体也不敢出汗,然后死水就已经散到你的手里面,然后你骑完机车回家就觉得手里面在痛,而这个痛又不是什么筋骨酸痛,就是觉得是肉里面在痛,会一点一点的再痛,这是溢饮,那你用大小青龙汤发一下,这是什么道理?我们最近有讲到肺胀说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汤,也可以用小青龙汤对不对?然后这个道理差不多。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者,木防己汤主之;不差,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隔间支饮与厥阴病木防己汤辩证
他说这个人“膈间支饮”,这个膈膜这个地方有支饮会怎么样呢?他说这个人呢会胸口发闷发喘,然后呢胃的这个地方呢一坨硬梆梆,然后呢“脸色发黑,脉沉紧”,然后呢医生医来医去都搞不好,他说用木防己汤。这个主症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木防己汤是我们今天啊治心脏病的特效药之一,那这里他是说这个痰饮在膈间,就是跟膈膜沾到的痰饮啊,就已经属于这个六经辩证的厥阴区块了,就是肝、厥阴肝经、跟隔膜、跟隔膜上面肺脏以外的的部分,就是所谓的膏肓地带啊,就是我们肉体的心脏所存在的部位,所以如果膈膜的附近有痰饮的话,等于是你在流经辩证里面的厥阴区块有很多痰饮,那厥阴区块有痰饮的人呢,他的手厥阴心包就会受影响,就是他的肉体的心脏会受影响。所以当一个人有厥阴病的时候,他可能会有心脏病,可能会有糖尿病,可能会有什么就是类似的这样的病都会加到一起的,所以这个就是肉体的心脏病。
如果有一个人呢他告诉你说,医生判我心脏病,什么瓣膜怎么样怎么样,你不要管他西医讲的是什么,你看一下他的脸色有没有发黑,然后再确认一下他的胃这个地方有没有发胀,那如果都有的话,给他这个木防己汤,把这个区块的痰饮拔掉,那他的心脏就轻松了,病情就会好很多了,所以这是一个临床上面哦我们心脏病常用的药。
我们之前讲到石膏的时候,有讲到石膏治疗哪一种痰啊?会牵丝的痰,那如果石膏还化不掉牵丝的痰的话,那就要用芒硝来化,所以那就加上石膏的木防己汤如果不行的话,好,那把石膏拿掉,换芒硝跟茯苓来把这个痰代谢掉,那就无论如何,这个方剂的这个胜算还是很高的啊。实在有一点点拉肚子的时候呢,这个病就好了,所以遇到有心脏病的人不妨观察一下,能够挂到这个主症的人其实还不少,那如果挂到这个主症,就还蛮容易医好的。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与头眩
“其人苦冒眩”,就是这个人好像头好像被什么东西罩住的那样子,眼部昏花的这种晕眩,一般我们主症是抓这个,躺着站着都在发昏的用泽泻汤。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汤主之。
如果是他的这个胸闷的这种支饮啊,那它就是用厚朴跟大*呢硬把这个痰泻下来,所以我说你说胸口就要用枳实,肚子比较用厚朴,那这也未必嘛,这边是胸口用厚朴,所以我刚刚讲就是说,有一些这样的倾向存在,但是我都不敢讲到绝对。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那他说如果是支饮,当一个人都快不能呼吸了,肺都被痰饮塞住了,那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我们教过。
支饮,口不渴,作呕者,或吐水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与胃中痰饮辩证
那再来呢就开始挂到不只是头昏了,再是呕吐了。那如果有痰饮,你的嘴巴不渴,可是你一直呕,一直吐水,那代表的是这个水啊恐怕是在你的胃里面。这个痰饮不是在组织里,而是在胃的胃袋里,这样子要把水消化下去的话,当然是半夏跟生姜了,所以用的都很重,小半夏汤这样子喝下去。
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者,防己椒目葶苈大*丸主之。
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之头昏呕吐
如果你这个痰饮呢是在肠子之间,所以你看他前面在中焦的支饮他口不渴,但是腹满、肠间有水气就口舌干燥啊,这是他的张仲景的写症状的一个习惯。那这个己椒苈*丸的用些药物啊,把这个药性逼到肠子之间,就把肠子之间的水抽掉就是己椒苈*丸。那如果下面一个他说,“膈间有水气”,这个人呢呕吐而他又头昏,又心悸,这些都加到一起的话,你说这是苓桂术甘汤吗?它又不是啊,是小半夏汤再加上茯苓,那这样子的话,这一串的症状比较能够处理得掉,所以你就知道说,头昏如果加上呕吐的话,可能要用到小半夏加茯苓汤。
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与头眩吐涎
如果这个人是肚脐底下有那种跳动跳动的感觉,然后他一直在好像口水很多,或者是呕吐那种涎沫,就是吐那种很多那种,我们说有时候蛮恶心的时候会忽然变多嘛,那这样子的这种头昏呢,他就是用五苓散,就是比较牵涉到下焦的水循环不良,光是用苓桂术甘汤这种中焦药也没有什么用,所以用五苓散去转这个下焦的水气。
肌肉纤维化VS麦门冬汤+补中益气(芍药、桔梗加味)
我们上这个基础课,我想每个礼拜能够学到的东西都好像还有很多。可是,有的时候虽然说,好像我们学到的东西并不能够立刻在生活中另外能用得上,可是有的时候这个中医的学到的东西大概可以说,是一种零件吧?这些零件、这样的一种基本功,在一些需要的时候它还是可以排列组合出我们所需要的医术哦。像前一阵子,陈助教他有一个朋友是做牙医的,他就跟陈助教讲说,有些人呐他的那个嚼槟榔嚼太多了,口腔的肌肉都纤维化了,牙医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要怎么救,只能让他做运动,嘴巴要常常拉开,不然的话就会渐渐渐渐拉不开这样子。那陈助教就回来问我说,这个口腔的肌肉纤维化要怎么医啊。我觉得说,这个我恐怕不会哦,这个嚼槟榔在古代社会好像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个我看过的古医书没有什么嚼槟榔肌肉纤维化,这个没听说过,好像也不会。
那陈助教看我不会呢,也不为难我啊,就去找外面的高手去请教,反正天下高人非常多哦,就是我不会就有别人会。然后呢,陈助教就去问到了,有人会医这个,他就打听到了去问了。结果,陈助教就回来说,其实那个人说这样这样医。那我听就觉得说,奇怪,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好像有点没道理,因为他说的那些内容,我们其实前一阵子上课的时候都上过,只是可能是我也不够聪明或怎么样吧,就是我没有把这些东西加到一起。那陈助教问到的人,他有效的方子呢,就是麦门冬汤,然后呢加一点补中益气汤,然后加一点桔梗跟芍药。那那个道理是怎么样呢?就是纤维化基本上已经被归纳于阴虚类,我们说牙龈肉不够的话要嚼麦门冬,或者是肺纤维化要用麦门冬,这都已经一开始都讲了。然后呢,补中益气汤呢是把药性拖上来嘛,因为你要把这个药性作用在脸部的话,可以用一点升提的药。那如果是升提的力量还不够,那加一点桔梗,桔梗可以把药性约束,再推到头部来。
当归芍药散+苓桂术甘汤VS晕眩(贫血)
这个肌肉需要滋阴这个血不一定进得去,那既然血进不去,你就要帮他血都通进去,所以就加一点芍药,就是这样子。那其实,你说加芍药的话,我想我们经方是直接用一个方子叫作当归芍药散哦,那是妇人科用的方子,那个方子拿来通血的。像是我上次讲到苓桂术甘汤的时候讲到晕眩嘛,晕眩,如果有人的晕眩是比较属于贫血型的,那就要在你的晕眩的药里面再加当归芍药散。比如说苓桂术甘汤加当归芍药散,这样子才能够把血通过去,不然的话,血路还是不够通,当归芍药散本身除了通血之外,也有一点很补血的效果这样子。所以当陈助教告诉我这个谜底的时候,我会觉得,哎,其实这些基本元素我们也是都晓得,只是这个临床的排列组合呢没有很想把它想出来,就没办法想出来了。
苓桂枣甘汤VS脏结VS淤血
苓桂甘枣汤其实它还出现在另外一条,就是所谓的肾脏结。所谓什么脏结起来,他说脏结就是这个脏呢一开始是有瘀血,然后变成失去功能。那有瘀血而失去功能,我们理所当然会觉得要用破瘀血的药才对,那为什么肾脏结起来不是破瘀血的药而是用苓桂枣甘汤呢?其实我不太能够理解。
那有形的的身体这个层面我不能理解的话,只好退一步到无形的身体去看。比如说,他就说哦这个症状是,小腹这边觉得硬梆梆的,然后按起来有一点痛哦,那隐隐作痛,然后摸的时候觉得小腹的这种一坨一坨的东西,好像有一颗一颗的,然后小便一下子干净,一下子浓浊,然后脉乱七八糟,那这样子吃苓桂枣甘汤。那当然这个症状如果以气化的身体来看,他是属于奔豚那一类的嘛,就蛮容易理解了。可是如果你用有形的身体来看,肾脏有瘀血的时候真的是用这个方吗?我也搞不清楚哦。所以这个都是我也不敢讲究竟是怎么样哦,就是要有人勇敢地当第一只白老鼠试吃过之后,才会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茯苓甘草汤VS五苓散VS口渴VS水循环障碍
茯苓甘草汤,其实茯苓甘草汤是张仲景给它的方名啊,它的以成分来讲是什么呢?是苓桂姜甘汤,就是茯苓、桂枝、甘草、生姜。那这个苓桂姜甘汤跟茯苓甘草汤我们也不是很需要急着谈,因为呢我们接下来教了五苓散之后,就会跟大家碰面了。这个汤它还有个指导意义,就是张仲景把它放在五苓散证的框架来谈。也就是说啊,五苓散的主症通常会带着一个“口渴”的症状。然后张仲景就说,如果在这个主症框架下,咦,那个人不口渴的话要用什么方呢?用这个苓桂姜甘。也就是说呀,这个部分可以对比出来就是,所谓的苓桂剂,这个处理中焦水,往往这个人呢没有渴的症状。就是人要渴必须他的下焦的水运转不上来才会渴,那要运转下焦水的方子是五苓散。那相对来讲,这个茯苓甘草汤那就是把胃里面的积水排除的一贴方子哦。就是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得出来,张仲景他是在这个处理水的话,有不同的位置的水,有不同的打法。
所以到时候再看五苓散的时候,我们会更加地认识这个方子,让你分得出来,哦,什么水是停在下焦,什么水它只是停在中焦而已。而且你说,水停中焦已经有个苓桂术甘汤化中焦痰饮了,那苓桂姜甘跟苓桂术甘差在哪里啊?唉,有差。因为苓桂姜甘这个水停的时候啊,你拍一拍肚子会觉得你的胃里面有一兜水在这哗啦哗啦,那苓桂术甘就整个胃都被水撑得肿起来。其实等于是,一个是水在胃这个袋子里面,一个是水在胃的组织里面,那这样子我们也看得出来,白术跟生姜的作用是如何的不同。同学如果以后留意这些小地方,日子久了,开药的一进一退就会慢慢超出张仲景已有的方的范畴了,开始有自己的排列组合。就像是我刚刚上课的时候谈到那个闲话,有人他就拿这些从仲景方的世界学到的一些基本功,让他治疗嘴巴的这个肌肉的纤维化,让他自己可以排列组合一个适当的做法,所以这就是一个我想同学学基本功的一个思路吧。
苓桂杏甘结构VS咳嗽浮肿
像这个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其实这个方子如果你扣掉一些周边的药,会发现它其实是所谓的苓桂杏甘结构,就是茯苓、桂枝、杏仁、甘草结构,那这个是治疗什么呢?这个是小青龙汤之后的一个变化的内容之一,就是当这个人他咳嗽啊,他的脸有点浮肿浮肿的。那你说,本来脸浮肿的话,那它退肿是麻*最快,可是这个人之所以会搞到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在吃小青龙汤,有麻*把他搞虚了,所以才有这些从好像奔豚啊什么这个气啊,从冲脉落到下阴啊,乱七八糟的。所以你不能再用麻*了,于是你就变成加杏仁来代替麻*,来退这个水肿。那临床上面呢用这个苓桂杏甘汤治疗这种咳嗽,能不能消退了这个浮肿呢?哎,果然可以。所以变成它会引申到一个所谓的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的时候,你用这个舒肺的药可以处理这个水症。
这个地方我是有一篇小论文,李克绍写的,就是它专门谈到这个“肺为水之上源”的这个论点。他就讲到:其实很多治肺的药跟水的关系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那么不密切。因为我们说到“肺为水之上源”,如果以五行去思考就是说金生水嘛,所以肺是水的妈妈,就是会这样糊弄过去,不觉得它有什么重要性。但是在临床上面,让我们发现它有十足的重要性的,就不能忽略这件事情。所以这些资料以后可能还要找机会补给同学哦,去看到一个人的肺要怎么处理,才可以帮助到这个人的水代谢。那至于说五苓散的话,它本身的结构其实虽然有茯苓有桂枝,而它的茯苓跟桂枝的确是在做这个帮助气化的机能没有错,但是它本身的结构来讲,已经开始超脱苓桂剂的框架了,所以我就先不放。
苓桂茜红汤VS冠心病
临床上面还有一个常用的苓桂剂,不是经方,叫做苓桂茜红汤,就是茯苓桂枝里面加茜草、红花。那这个方子呢,我们说茯苓桂枝是能够镇固心阳的药,那茜草红花都是化瘀血的药,所以这是临床上面说如果有一种冠心病,然后你叫他伸舌头,舌头边边或者旁底下或者边边有一种比较深蓝色的瘀斑的话,那就用苓桂茜红汤来保养这种心脏病,就是化瘀然后顾护心阳的一个方子。那这个地方就是稍微跟同学讲一下,那茯苓甘草汤呢之后教了五苓散,会比较仔细地来讲这件事情。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