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痰饮
TUhjnbcbe - 2022/2/25 13:22:00
痰饮源水气作
  水气上逆,得阳煎熬则稠而成痰,得阴凝聚则稀而成饮。然水归于肾,而受制于脾,治者必以脾肾为主。
  燥湿分治痰略
  方书支离不可听,只以燥湿为辨。燥痰宜润肺,湿痰宜温脾,握要之法也。宜参之“虚痨”、“咳嗽”等篇。或老痰宜王节斋化痰丸,实痰怪症宜滚痰丸之类。
  四饮名宜斟酌
  《金匮》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注:即今之久咳痰喘是也。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注:即今之停饮胁痛症也。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注:即今之风水、水肿症也。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注:即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症也。又,支饮,偏而不中正也。
  参五脏细量度
  四饮犹未尽,饮邪之为病也。凡五脏有偏虚之处,而饮留之。言脏不及腑者,腑属阳,在腑则行矣。《金匮》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补和攻视强弱
  宜补,宜攻,宜和,视乎病情,亦视乎人之本体强弱而施治也。
  十六方各凿凿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甘遂半夏汤、十枣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泽泻汤、厚朴大*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己椒葶苈丸、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附外台茯苓饮。
  温药和博返约
  《金匮》云:病痰者,当以温药和之。忽揭出“温药和之”四字,即金针之度也。盖痰,水病也。水归于肾,而受制于脾。欲水由地中行而归其壑者,非用温药以化气不可也;欲水不泛溢而筑以堤防者,非用温药以补脾不可也。如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小半夏汤、五苓散之类,皆温药也。即如十枣汤之十枚大枣,甘遂半夏汤之半升白蜜,木防己汤之参、桂,葶苈汤之大枣,亦寓温和之意。至于攻下之法,不过一时之权宜,而始终不可离温和之旨也。
  阴霾除阳光灼
  饮为阴邪,必使离照当空,而群阴方能退散。余每用参苓术附加生姜汁之类取效。
  滋润流时医错
  方中若杂以地*、麦冬、五味附和其阴,则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救矣。即肾气丸亦宜慎用。
  真武汤水归壑
  方中以茯苓之淡以导之,白术之燥以制之,生姜之辛以行之,白芍之苦以泄之,得附子本经之药,领之以归其壑。
  白散方窥秘钥
  《三因》白散之妙,喻嘉言解之甚详。见于《医门法律·中风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