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读经典学五加减正气散治湿温之一
TUhjnbcbe - 2022/2/23 13:46:00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可见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和脘腹满闷疼痛、呕吐腹泻、肠鸣纳呆等湿困中焦之里证,结合苔白腻即可使用,临床应用广泛。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有藿香、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厚朴、法半夏、茯苓、桔梗、大腹皮、甘草、大枣、生姜组成,方中藿香为君,外解表邪,内化温浊,其入药部位为藿香叶,药力较强;苏叶、白芷为臣,助藿香辛散表邪,二陈汤、平胃散理气燥湿和中,只不过苍术换为白术,若寒湿偏胜,则可苍、白术同用;桔梗、大腹皮理气为佐,能够畅达三焦气机;生姜、大枣为使药,扶正以助药力。纵观全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化湿力强,解表力弱,适当加减可治疗湿温诸患。

图一藿香正气散

《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根据湿温之邪病位范围,病邪湿温轻重的不同创立五加减正气散,临床可参考应用。

一加减正气散

原方:五八、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一加减正气散主之。

原文见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等症,证属湿温蕴于三焦,气机不畅。与藿香正气散证比较,没有表邪,湿偏于热,故治法以理气化湿清热为主,吴氏曰:“正气散本苦辛温兼甘法,今加减之,乃苦辛微寒法也。”一加减正气散用藿香梗,“取其走中而不走外也”,去除藿香正气散中解表药苏叶、白芷,理气化湿药取陈皮、厚朴、茯苓皮,吴氏认为茯苓皮性凉,“泻湿热独胜”,改桔梗为杏仁以降气利肺,加茵陈清利湿热,神曲、麦芽和中焦助脾胃。一加强正气散有两点需要了解,一是其所治湿温乃湿重热轻,故方中理气化湿药重,清热力轻,只有茵陈可清热化湿;二是重视和中焦,原方中藿香、陈皮、茯苓皮均可理气化湿和中,又加神曲、麦芽助之,以其胃气得复而邪去正复。纵观全方以清化中焦湿热为主。

图二一加减正气散

二加减正气散

原文:五九、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

原文可见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等症状,乃湿蕴中焦,走窜经络所致。身痛乃湿温阻遏经络气机,气血不畅而致,因湿由内生,故虽可见身体疼痛,而无恶寒畏风等表证。症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是脉象模糊,或吴氏指脉象可疾可缓,可浮可沉,可强可弱之意吧,与症状相比,脉象就不重要了,只有具有脘闷便溏、身痛舌白就可用二加减正气散了。方中仍以藿香为君,陈皮、厚朴、茯苓皮理气化湿为臣,加了四味能够化湿通络的药物:防己、大豆*卷、通草、苡仁。防己苦寒,能够祛风湿止痛,是治疗痹痛较好的药物之一,需要要注意的是防己两个来源,一个是防己科的粉防己(汉防己),一个是马兜铃科的广防己(木防己),后者因具有肾*性,故应当尽量选择粉防己。大豆*卷“从湿热蒸变而成,能化蕴酿之湿热”,苡仁可以健脾化湿,除痹通络,通草能够清热化湿利尿。纵观全方,即可以清化中焦之湿热,又可以祛除经络中之邪气。

图三二加减正气散

正所谓:

藿香正气解表里,灵活加减治湿温;

苦辛微寒为主法,吴氏醇正可效仿;

一加减主和中焦,二加减可通络经。

灵兰中易堂

传承精华,发扬国粹。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经典学五加减正气散治湿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