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明四妙丸类方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为检索数据库,分别以“四妙丸”“四妙汤”“四妙方”为主题、篇关摘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四妙丸类方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运用Excel、IBMSPSSModeler18.0和IBMSPSS25.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借助Cytoscape3.8.2软件构建加味中药中最高频药物的成分-交集靶点-通路图。结果共筛选到篇文献,包含44种病名、72种主治症状和30种配伍比例;首方剂涉及味加味中药,共频次,以土茯苓为首的高频药物33味,加味中药按功效分类可分为18种,药味共频次,药性共频次,归经共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组关联规则,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共收集四妙丸活性成分42个,土茯苓活性成分15个,筛选四妙丸-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交集靶点31个,通路29条,四妙丸-土茯苓-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交集靶点26个,通路38条。结论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对四妙丸类方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进行总结,为指导四妙丸类方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并为研发相关创新药物提供数据参考。
四妙丸出自清代张秉承所著的《成方便读》,由*柏、苍术、牛膝和薏苡仁4味药组成,是在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二妙散的基础上,增加牛膝和薏苡仁2味,水泛为丸,化裁而成。原方有云:“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肝肾不虚湿热决不流入筋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领苍术*柏,入下焦而祛湿热也,再加苡仁,……苡仁独入阳明,去湿热而利筋络,故四味合用之,为治痿之妙药也”[1]。四妙丸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广泛用于湿热下注所致之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等。新近报道,四妙丸可调和肾脏之阴阳失衡,蒸化、开阖、推动肾气以升清降浊[2]。现代临床应用该方多以四妙丸类方如与中药加味、联合化学药等形式,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多种疾病,如痛风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肾病以及慢性盆腔炎等,其药理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抗氧化、促尿酸排泄等相关[3]。尽管四妙丸临床应用报道较多,但至今其临床用药规律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四妙丸类方临床主治疾病、加味中药用药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四妙丸类方的现代临床应用及衍生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为搜索数据库,分别以“四妙丸”“四妙散”“四妙汤”和“四妙方”为主题、篇关摘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年1月1日至年9月1日。
1.2处方筛选
1.2.1纳入标准临床用药案例和名医经验;有明确的药方记载,且除使用的中成药外,其他组方必须要有明确的剂量。
1.2.2排除标准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基础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与化学药联合应用;与四妙勇安汤有关;发表在不同期刊上的重复性研究等。
1.3数据处理
1.3.1建立数据库将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库,将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对文献名称、药物剂量、主治疾病、主要病名、加味中药等内容进行整理。
1.3.2中药标准化以《中国药典》年版[4]的中药命名为标准,对涉及的中药药名进行统一,如将“银花”统一为金银花,“丹皮”统一为牡丹皮,“生地”统一为生地*,“灵仙”统一为威灵仙。将不同炮制品且药物功效发生变化的归为不同药物,如将“甘草”和“炙甘草”划分为不同药物,并统计药性、药味和归经,若一味中药有多种药性、药味及归经,则全部记录在内。
1.3.3数据分析采用IBMSPSSModeler18.0和IBM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绘制网络关系图和聚类树状图,关联规则是反映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支持度反映了2种药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反映了一种药出现后另一种药出现的概率,提升度反映了一种药物的出现对另一种药物的出现概率产生的变化,因此提升度大于1才有意义,关联规则说明了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聚类分析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的过程,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因此聚类分析说明了几种药物之间的共性。
1.4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构建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