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又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视之。”此皆古人遣药配方之大法,几千年来为医家之所重视。
盖药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发挥其性能,使其有利于病情,除选择适当之单味药物外,还必须配偶相关作用之药物,使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适应病情,提高疗效,此乃医师之良者。
一、对药
(一)、人参配苏木
人参补气,众所周知。凡一切气虚、阳气虚脱为必不可少之要药。然临床常见气虚而兼有血瘀证者不少,盖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瘀滞之候,此乃虚中挟实之证。
当此之时,徒补其气而不顾其瘀,非其治也。如产后气虚,喘息而面青黑者,为气虚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参苏饮(即人参与苏木二味)为急救之剂。
盖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老气虚之体,而出现胸闷、胸痛、舌质瘀紫等症。用人参配偶苏木益气行瘀,双管齐下,乃为对证之治。如无人参,用太子参加大剂量亦可生效。
(二)、苏木配降香
苏木出自古苏方国,故亦名苏方木;降香主产于印度,均为晋唐以后南方进口药材。二者均为木类,色赤微有香气,能入血分,行气活血,祛瘀定痛。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对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对肝郁血滞、胃痛挟瘀,以及妇科血瘀气滞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三)、香附配郁金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为调气解郁之要药。然香附行气有余,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郁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以为助,则作用更为显著。
盖香附行气以活血,郁金则活血以行气,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大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气。
用于肝病、胃病、胁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妇科血气诸病,均有良效。
(四)、乌药配白芍
李时珍曰:“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由此可知,乌药辛温散气行气,为气郁结滞者必不可之品。然辛温香窜,多用久用则易耗真气,必得白芍之苦平酸凉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温,香而不窜,物尽其利。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顺血脉,平肝缓中,与乌药之走气分达到相辅相成之作用。
用治疗胁痛、胃脘疼痛,屡建良效,几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剂。
(五)、泽泻配泽兰
泽泻性味甘平,张元素谓其“入肾经,去阳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本品总以淡渗利水,专走气分以为功。泽兰气香而温,李时珍谓其“专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消痈*,破瘀血,消癥瘕,而为妇人要药”。可见《本经》谓泽兰能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间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滞,阻碍气化而为水肿臌胀。
今以泽兰专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泽泻之专入气分,渗湿以行水,二者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用于肝硬化之腹胀,或肾病综合征之腹胀而兼浮肿者,往往用泽泻配偶泽兰投服,收到良效。
(六)、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通利二便,为治下焦湿热要药;牛膝苦酸性平,为足厥阴、少阴之药,性亦善下行。《本经》谓其“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堕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补肝肾,和脉络,强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与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湿热,通利筋骨痹痛。凡一切下肢因湿热血瘀气滞而致之关节不利,拘挛痹痛等证,均为必用之品。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于下行,凡高血压所致之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七)、当归配茴香
当归辛甘而温,养血活血,为妇科要药,凡胎产经带门中多有用之;茴香辛香而温,暖丹田,补命门,开胃调中。
用二味配偶治疗下焦虚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经带而见少腹隐痛,以及小肠疝气,久泻腹痛诸证,屡见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麦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莳萝,性与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为茴香之另一种,今人称八角茴为大茴香者非也。
(八)、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温,专入肺经气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专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泄热润燥。
故李杲云:“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气一血,相辅相成,合奏利气治血之功。
用于肺经痰瘀阻滞之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等证,取其二者兼用,达到气血两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发之气,祛瘀而能生新,为祛瘀中之良药,对肺经之血瘀气阻者可以常服而不为害。
(九)、瓜蒌配贝母
瓜蒌苦寒,功能润肺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消痈肿疮*。贝母亦苦甘微寒,润肺治咳,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消痈肿疮*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辅相成,对肺经痰瘀阻滞、咳唾*痰脓痰、胸痞胸痛等症均有良效。
用于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以及冠心病之胸痹胸痛而见*厚苔者,取其涤痰散结、清热开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痈解*之作用,对一切热*壅结者亦为必用之剂。
然瓜蒌用仁,必须打碎方能取效。贝母有川贝与大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贝较强,而大贝解*之力较强,不可不知。
(十)、半夏配贝母
半夏味辛性温而有*,贝母味辛平而无*;半夏性燥而去湿痰,贝母性润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阴脾经,燥湿化痰以止咳,贝母入太阴肺经,润燥化痰以止咳。
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润,治标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病之见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十一)、苍术配*柏
苍术苦温,性辛香而燥烈;*柏苦寒,行隆冬肃杀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湿热之证,名为二妙散。
盖二药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湿热之证多能生效。
用于湿热所致之关节痹痛之症,特别对急性风湿热合而为痹之证,用之多见良效。
在剂量方面,对急性关节红肿灼痛场合,苍术可达30克至50克、*柏可达20克至30克,少则药力不到,疗效不显。此余数十年之经经验所得。
(十二)、干姜炭配*芩炭
干姜辛温,*芩苦寒,性味虽然相反,但合用则有相反相成,辛开苦降之功,对中焦寒热错杂之证有良效。
二味炒炭存性,变为黑色,以血见黑则止,又为中焦止血圣剂。
凡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诸种血证,不论其寒热虚实,于处方中配用二味,均可收到止血之效。
(十三)、*连配干姜
*连性味大苦大寒,干姜性味大辛大热,古方姜连散二味合用为方,正取其辛开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约,达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
用于一切胃肠诸证,取二味君臣相济取得良效。若寒多热少者,则干姜用量加大,*连用量极少以济之;若热多寒少者,则*连剂量加大,干姜用量减少以济之,往往药后无不良反应,而疗效卓著。
(十四)、*芩配生姜
*芩与*连均属苦寒之剂,能泻诸火,然严格区分,*连究以清中下焦之火为其所长,*芩究以清中上二焦之火为其所长。
李时珍谓一味*芩汤专清肺热,故肺热者多用之。本品清中有透,故凡上焦风热者亦用之,不似*连之大苦大寒专事苦降者比,多用干姜之辛温而守者佐之。然*芩究属苦寒之剂,必配以生姜之辛温散发以佐之。
用于肺经风热,或胃病之应用*芩苦寒者多与生姜配偶为用,清热而能宣透,苦寒而不伤胃。其间剂量之多少,运用之精妙,存乎其人。
(十五)、丹皮配赤芍
丹皮气辛而香,味苦而凉,专入血分,辛香能行血中瘀滞,苦凉能清血中伏火。凡血瘀,血热者皆能治之。
然丹皮必得赤芍苦凉之助而功力更胜。盖赤芍亦入血分,功专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与丹皮配用,正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用于一切火热迫血妄行或时行热*、风火相煽之斑疹等证以及皮肤科之风火搔痒诸证,二者兼用均有良效。
处方配伍表一:二至四画字
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人参配*芪
益气和胃
大半夏汤
2、人参配甘草
益气养心
定志丸
3、人参配白术
益气生脉
生脉散
4、人参配半夏
益气养阴
麦门冬汤
5、人参配茯苓
益气补肾
两仪膏
6、人参配五味子
益肺肾、定喘嗽
人参蛤蚧散
7、人参配麦冬
益气养阴
麦门冬汤
8、人参配熟地
益气补肾
两仪膏
9、人参配蛤蚧
益肺肾、定喘嗽
人参蛤蚧散
10、人参配附子
益气回阳
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
11、人参配地*麦麦冬
养阴补气
三才汤
12、人参配紫苏
益气解表
参苏散
13、丁香配肉桂
散寒止痛
丁香散
14、丁香配柿楴
降逆止呃
丁香柿楴汤
15、甘姜配甘草
温中益气
理中丸
16、干姜配白术
温中健脾
理中丸
17、甘姜配附子
温中回阳
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18、甘姜配*连
辛开苦降
连理汤、半夏泻心汤
19、干姜配细辛、五味
开盖兼施温肺化饮敛气
小青龙汤
20、大*配芒硝
泻热结下燥屎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21、大*配枳实厚朴
导积滞、泻里实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22、大*配*连
泻火止血、泄热除痞
三*泻心汤
23、大*配山栀
通利湿热
八正散、茵陈蒿汤
24、大*配茵陈
泄热退*
茵陈蒿汤
25、大*配丹皮
泄瘀热消痈肿
大*牡丹汤
26、大*配桃仁
泻瘀通经
下瘀血汤、抵挡汤
27、大*配蟅虫
破血逐瘀
大*蟅虫丸
28、大*配甘遂芫花
峻下逐水
大陷胸汤
29、大*配附子
温阳通下
大*附子汤
30、大*配巴豆
峻下寒结
三物备急丸
31、大戟配甘遂芫花
峻下逐水
十枣汤
32、大枣配生姜
调和营卫、调和脾胃
桂枝汤、旋复代赭汤
33、大枣配小麦甘草
养心神、缓肝急
甘麦大枣汤
34、大蓟配小蓟
凉血止血
十灰散
35、山栀配丹皮
凉血清火
丹栀逍遥散
36、山栀配茵陈
清利湿热、退*疸
茵陈蒿汤
37、山栀配地*
滋补脾肾之阴
六味地*丸
37、山药配扁豆
平补脾胃
参苓白术散
39、山药配茯苓
健脾渗湿
参苓白术散
40、山楂配神曲
和胃消食
保和丸
41、山茱萸配地*
滋补肾阴
六味地*丸
42、川芎配当归
和血调经
四物汤、芎归散
43、川芎配细辛
散寒止痛
川芎茶调散
44、川断配杜仲
补肾健腰安胎
寿胎丸
45、女贞子配旱莲草,
平补肝肾之阴
二至丸
46、天麻配半夏
祛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47、天麻配钩藤
平肝熄风
天麻钩藤饮
48、天冬配麦冬
甘寒滋润
天王补心丹
49、天冬配地*人参
养阴补气
三才汤
50、木香配砂仁
理气止痛
香砂枳术丸香砂六君子汤
51、木香配*连
清热止痢
香莲丸
52、木香配槟榔
行气导滞
木香槟榔丸
53、木香配乌药茴香
行气散寒止痛
天台乌药散
54、五灵脂配蒲*
活血止痛
失笑散
55、五味子配麦冬
敛肺养阴
生脉散
56、五味子配人参
益气生脉
生脉散
57、五味子配吴茱萸
温中止泻
四神丸
处方配伍表二:四至五画字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车前子配木通
温中止泻
八正散
2、贝母配瓜蒌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3、贝母配知母
清肺化痰
二母散
4、贝母配杏仁
理嗽化痰
桑杏汤
5、贝母配半夏
化痰止嗽
半贝丸
6、升麻配*芪
益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
7、升麻配葛根
解肌透疹
升麻葛根汤
8、升麻配柴胡
升举清阳
补中益气汤
9、乌药配益智仁
温肾缩尿
缩泉丸
10、丹皮配芍药
凉血活血
犀角地*汤
11、甘草配石膏
清热生津
玉泉散
12、甘草配桔梗
祛痰利咽
桔梗汤
13、甘草配芍药
缓急止痛酸甘化阴
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
14、甘草配滑石
清热利湿
六一散
15、甘草配银花
清热解*
仙方活命饮
16、石膏配麻*
清热平喘
麻杏石甘汤
17、石膏配知母
清热泻火
白虎汤
18、石膏配地*
补肾阴清胃热
玉女煎
19、石菖蒲配远志
定志开窍
定志丸
20、龙骨配牡蛎
潜阳敛汗涩精
参附龙牡汤
21、代赭石配旋复花
下气降逆
旋复代赭汤
22、仙茅配仙灵脾
温肾壮阳
二仙汤
23、冬瓜子配桃仁
祛瘀消痈
苇茎汤、大*牡丹汤
24、生姜配半夏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
25、白术配芍药
和理肝脾
痛泻要方
26、白术配*芩
温散寒湿
白术附子汤
27、白术配枳实
消补兼施
枳术丸、枳实消痞丸
28、白头翁配秦皮
清热止痢
白头翁汤
29、白芥子配苏子莱菔子
降气化痰
三子养亲汤
30、白芷配羌活
祛风止痛
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
31、白芷配藁本
散风止痛
辛夷散
32、瓜蒌配半夏
宽胸涤痰
栝蒌薤白半夏汤
33、瓜蒌配薤白
通阳宽胸
栝薤白白酒汤
34、玄参配地*麦冬
养阴生津润燥通便
增液汤
35、半夏配茯苓
和胃化痰
二陈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36、半夏配秫米
和胃安寐
半夏秫米汤
37、半夏配陈皮
理气化痰
二陈汤
38、半夏配南星
燥湿化汤
导痰汤
39、半夏配厚朴
降气化痰
半夏厚朴汤
40、半夏配*连
辛开苦降
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41、半夏配麦冬
和胃养阴
麦门冬汤
42、半夏配硫磺
温肾通便
半硫丸
43、半夏配贝母
化痰止嗽
半贝丸
处方配伍表三:六画字药物
功效
成方举例
1、地*配当归
补血滋阴
四物汤
2、地*配芍药
凉血补血止血
犀角地*汤、四物汤
3、地*配玄参麦冬
养阴生津润燥通便
增液汤
4、地*配犀角
清营解*凉血止血
犀角地*汤
5、地骨皮配桑白皮
泻肺除蒸
泻白散
6、地骨皮配青蒿
清热除蒸
清骨散
7、芍药配柴胡
疏肝解郁
逍遥散、四逆散
8、芍药配桂枝
调和营卫
桂枝汤
9、芍药配枳实
疏理气血
四逆散、大柴胡汤
10、芍药配*芩
清热和里,治痢安胎
*芩汤
11、芍药配当归
和血调经
当归芍药散
12、芝麻配桑叶
补肝肾
桑麻丸
13、百部配紫菀款冬
润肺止嗽
止嗽散、百花膏
14、当归配*芪
补气生血
当归补血汤
15、当归配远志
补血宁心
归脾汤
16、当归配桃仁
活血祛瘀
生化汤
17、肉桂配丁香
温散止痛
丁桂散
18、肉桂配附子
温补命火
桂附八味丸
19、肉桂配*连
交通心肾
交泰丸
20、竹茹配橘皮
降逆止呃
橘皮竹茹汤
21、竹茹配枳实
和胃化痰
温胆汤
22、朱砂配*连
清心安神
朱砂安神丸
23、朱砂配磁石
重镇潜阳
磁珠丸
24、冰片配麝香
开窍消肿止痛
至保丹、七厘散
25、防风配荆芥
疏风解表
荆防败*散
26、防风配苍术
祛风胜湿
神术散
27、防风配羌活
祛风胜湿解表
羌活胜湿汤
28、防风配白术
疏肝止泻
痛泻要方
29、防风配*芪
益气利水祛风湿
防已*芪汤
30、防风配*芪
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
31、防已配茯苓
利水渗湿
防已茯苓汤
32、红花配桃仁
活血行瘀
桃红四物汤
33、远志配酸枣仁
养心安神
天王不心丹
34、远志配石菖蒲
定志开窍
定志丸
35、远志配当归
补血宁心
归脾汤
这是分享中医知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爱好中医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