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咽喉肿痛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下集
TUhjnbcbe - 2021/7/28 11:17:00

病症详解见上集。

目录

上集

一、小儿咽喉肿痛用方

二、阴虚火盛用方

三、时气热*攻咽喉用方

四、因伤寒咽喉痛用方

五、清热解*,消肿止痛用方

下集

六、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方

七、清热平肝,利咽用方

八、热病,咽喉肿塞用方

九、清热泻火用方

十、其他症状用方

下集

六、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方

1.清喉利咽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利咽、宽胸润喉。

主治:风热外束,痰火上攻,咽喉肿痛,喉核红肿疼痛,,咽干口渴,急性咽炎,扁桃体体炎及慢性咽炎急性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组成:*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香附(醋制),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脑。

用法:制成颗粒剂,每袋装10g,密封。开水冲服,每次10g,1日2~3次。

2.复方瓜子金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利咽清热,散结止痛,祛痰止咳。

主治:风热性急性咽炎,痰热性的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组成:瓜子金90g,大青叶g,野菊花g,海金沙g,白花蛇舌草g,紫花地丁g。

用法:制成颗粒,每袋装10g(相当原生药14g)或20g(相当原生药28g),密封,防潮。开水冲服,每次20g,1日3次,儿童酌减。

3.青果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利咽,生津。

主治:咽喉肿痛,口渴。

组成:青果浸膏g。

用法:制成冲剂,没袋装20g,密闭,防潮,避热。开水冲服,每次10~20g,1日2次。

4.复方青果冲剂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利咽。

主治:口干舌燥,声哑失音,咽喉肿痛。

组成:胖大海5g,青果g,金果榄20g,麦冬60g,玄参60g,诃子60g,甘草20g。

用法:制成冲剂,每袋装10g(相当总药材约11g),密封。开水冲服,每次10g,1日2~3次。

5.穿心莲片

来源:《部颁标准》。

别名:清感穿心莲片《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利咽,止咳化痰。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支气管炎,扁桃腺炎。

组成:穿心莲g,买麻藤g。

用法:制成素片或糖衣片,每片重0.5g或0.25g,密封。口服,大片每次1~2片,小片每次2~4片,1日2~3次。

6.清咽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凉解热,生津止渴。

主治:咽喉肿痛,声嘶音哑,口干舌燥、咽下不利。

组成:桔梗g,硼砂40g,寒水石g,青黛40g,冰片6g,薄荷脑20g,诃子(去核)g,甘草g,甘草霜20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口服,每次4~6片,1日2次。

宜忌:忌食辛辣物。

7.金鸣片

来源:《新药转正标准》。

功用:清热生津,开音利咽。

主治: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咽喉肿痛,声哑失音,用声过度后的咽干、咽痒、发声费力、起声困难等症。

组成:地*,硼砂(煅),玄参,牛*,麦冬,冰片,丹参,薄荷脑,乌梅,珍珠粉,玄明粉。

用法:制成片剂。含化,每次1~2片,1日3~4次。

8.清膈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主治:内蕴*热引起的口渴咽干,咽喉肿痛,水浆难下,声哑失音,面赤腮肿,大便燥结。

组成:金银花60g,连翘60g,玄参60g,射干60g,山豆根60g,*连30g,熟大*30g,龙胆60g,石膏30g,玄明粉60g,桔梗60g,麦冬60g,薄荷30g,地*45g,硼砂30g,甘草15g,水牛角浓缩粉6g,牛*2.4g,冰片6g。

用法: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密封。口服,每次1丸,1日2次。

宜忌:孕妇忌服。

9.清咽润喉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主治:风热内壅,肺胃热盛,胸膈不利,口渴心烦,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失音声哑。

组成:射干30g,山豆根30g,桔梗30g,僵蚕(麸炒)15g,栀子(姜炙)15g,牡丹皮30g,青果30g,金果榄15g,麦冬45g,玄参45g,知母50g,地*45g,白芍60g,浙贝母30g,甘草60g,冰片6g,水牛角浓缩粉3g。

用法: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密闭,防潮。温开水送服或含化,每次2丸,1日2次。

宜忌:忌食辛辣食物。

10.西*清醒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利咽喉,解热除烦。

主治:肺胃蕴热引起的口苦舌燥,咽喉肿痛,烦躁不安,气滞胸满,头晕耳鸣。

组成:藏青果g,*芩g,金果榄g,栀子g,防己g,槟榔g,木香g,甘草g,薄荷冰60g,冰片45g。

用法:制成大蜜丸,每丸重6g,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口服,每次2丸,1日2次。

宜忌:忌食辛辣厚味。

11.喉药散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咽利喉,消肿定痛。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溃烂,乳蛾,小儿热盛惊风。

组成:人中白(水漂)72.3g,儿茶11.7g,青黛5.9g,寒水石11.7g,硼砂(煅制)11.7g,山柰11.7g,射干11.7g,*连31.3g,钟乳石11.7g,朱砂35.2g,冰片11.7g,麝香2g,牛*2g,甘草11.7g。

用法:制成散剂,每瓶装1g,1.5g,3g等3种规格,密封,防潮,避热。口服,每次0.2g,小儿减半。外用,吹喷于患处。

宜忌:忌食辛辣热物。

七、清热平肝,利咽用方

1.龙胆草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湿热*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组成:龙胆g。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片重0.26g,密封。口服,每次4片,1日3次。

2.三七花冲剂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平肝,利咽。

主治:肝阳偏亢,风热痰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头晕目眩,耳鸣,高血压等症。

组成:三七花0g。

用法:制成冲剂,每袋(块)重13g,密封。开水冲服,每次1袋(块),1日3次。

3.喉疳清解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清热化湿,扶脾平肝。

主治:因脾滞湿困,胃火亢盛所致咽喉部溃疡,症见咽喉疼痛,咽后壁惞红溃疡,舌红苔腻。

组成:赤芍9克,丹皮9克,泽泻9克,*芩9克,元参9克,白芍9克,桔梗45克,射干3~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可配合使用含漱药(银花12克,西月石6克,土牛膝根30克,薄荷4.5克,生甘草4.5克)煎汤含漱多次。

加减:如证见脾虚湿重者,去元参,加薏苡仁、山药、白术、*芪等,以利湿健脾;如胃火炽盛者,加山栀、知母、挂金灯、牛蒡子等泻火利咽;如湿热兼盛,加碧玉散包煎,以清热渗湿。

验案:王某,女,59岁,咽部屡发溃疡已有2年。素有关节炎、胆囊炎史。口苦腰酸,小便频数、刺痛,舌有芒刺、苔腻,脉缓。证属肝旺热渴,肾阴不足,兼夹湿热互阻。治予清热淡渗,益阴利咽。处方:赤芍、白芍、丹皮、泽泻、淡*芩、元参、焦山栀、桑寄生、碧玉散(包煎)各9克,生薏苡仁、挂金灯、淡竹叶各12克,白桔梗4.5克,射干3克,二十一剂。二诊:两周来咽部片状腐蚀好转,溃疡面缩小,扁桃体下方尚有轻度微白膜未脱净,有时黎明间自觉面热汗出,大便通畅,小便频数,刺痛已消。舌苔薄净,脉象缓和。再予泄肝益阴,清化余热,处方:赤芍、白芍、丹皮、元参、天花粉、焦山栀、桑寄生、挂金灯各9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2.4克,十四剂。三诊:咽部溃疡愈合已有一周,近微又复起,左扁桃体根部凹窝下有线条形之痕,有形如豆粒之浅小溃疡,但无假膜,舌色红苔薄*,脉缓。近日睡眠欠佳,肝经余热复升,再予清化益阴。处方:赤芍、白芍、丹皮、*芩、焦山栀、元参、天花粉各9克,射干、白桔梗各4.5克,挂金灯12克,甘中*3克,淡竹叶15克,七剂。药后仅留小浅溃疡,症情稳定,出院带方:元参、花粉各9克,桔梗3克,淡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代茶饮。

八、热病,咽喉肿塞用方

1.木通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主治:热病,喉中闭塞疼痛。

组成:木通(锉),羚羊角(镑),芍药,络石各一两,升麻二两,射干一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荔,加竹叶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一自三次。

2.升麻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主治:热病,咽喉肿塞,连舌根疼痛,及干呕头疼,不下食。

组成:川升麻一两,羚羊角屑半两,白药一两,玄参三分,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前胡一两(去芦头),石膏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朴消二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加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3.射干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主治:热病,脾肺壅热,咽喉肿塞,连舌根痛。

组成:射干一两,川升麻一两,硼砂半两(研),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豉心二合(微炒),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细研)。

用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每服含一丸,咽津。

4.犀角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主治:热病。咽喉赤肿,口内生疮,不能下食。

组成:犀角屑一两,川升麻一两,川大*一两(锉碎,微炒),马牙消半两,*柏半两(锉),*药一两。

用法:上为散。以水四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入蜜三合相和,煎一两沸,放温,徐徐含咽。

5.地*煎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主治:热病,热*攻咽喉肿痛,连舌根痛。

九、清热泻火用方

1.清火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泻火,通便。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组成:大青叶g,大*g,石膏50g,薄荷脑0.65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封。口服,每次6片,1日2次。

宜忌:无实热者及孕妇慎用。

2.清宁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泻火,通便。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组成:大*g,绿豆25g,车前草25g,白术(炒)25g,黑豆25g,半夏(制)25g,香附(醋制)25g,桑叶25g,桃枝5g,牛乳50g,厚朴(姜制)25g,麦芽25g,陈皮25g,侧柏叶25g。

用法:上药制成丸剂,每丸重9g。口服,每次1丸,1日1~2次。

宜忌:孕妇忌服。

3.冰梅上清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退火。

主治:上焦积热,喉肿疼痛,鼻干口苦,口舌生疮。

组成:冰片8g,乌梅肉96g,儿茶g,桔梗g,诃子g,山豆根30g,浆粉g,硼砂g,芒硝20g,甘草82g,薄荷80g。

用法:水泛为丸,每30丸重1g,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3g;噙化,每次1g;小儿减半。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用。

4.清咽宁肺汤

来源:《眼科阐微》卷三。

主治:咽喉不清,火气上炎。

组成:桔梗二钱,山栀(炒),*芩,桑白皮,甘草,前胡,知母,贝母各一钱,陈皮,半夏各八分。

用法:水煎,食后服。

5.增损如圣汤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别名:增损如圣散(《普济方》卷六十四)。

主治:心肺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

组成:桔梗二两,甘草(微炒)一两五钱,防风半两,枳壳(汤浸,去瓤)二钱半。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酥如枣大,搅匀,食后温服。

6.消风散火汤

来源:《医醇剩义》卷二。

主治:风火上升,面红目赤,口燥咽疼。

组成: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元参二钱,茯苓二钱,桔梗一钱,柴胡一钱,薄荷一钱,蝉衣一钱,桑叶一钱,连翘一钱五分,牛蒡子三钱,蒌皮二钱,竹叶十片,黑芝麻三钱。

7.集雪膏

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主治:疹后火邪克金,咽喉肿痛,痰涎咳嗽,口渴发热,欲成疹怯者。

组成:生地,玄参,丹皮,杏仁,桔梗,贝母,百部,知母,橘红,薄荷,麦冬,鳖甲(醋炒),桑白皮,石菖蒲各一两。

用法:上药水熬三次,去滓,再熬至三碗,入炼蜜慢火熬成膏,埋地出火*收贮。每服数匙,津液化下,不拘时候。

8.加味龙麝紫金饼

来源:《证治宝鉴》卷十。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加味龙麝紫金丸。

主治:上焦风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肺经不清,声音不利,痰涎壅盛。

组成:生地,玄参,琥珀,犀角(生,镑),羚羊角(镑),

薄荷,桔梗,升麻,凝水石(煅),连翘,人参,牙消(另研),赤茯苓各五钱,川芎,朱砂(水飞)各一两,诃子(去核),牛*,冰片,青黛各四钱,石膏三钱,麝香少许,金箔百张(为衣)。

9.加减七宝散

来源:《医学集成》卷二。

主治:喉证,红肿痰盛,属阳证者。

组成:火消三钱,硼砂,礞石,明雄各一钱,全蝎一钱,枯矾,冰片各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吹喉。

10.口疳吹药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火消肿。

主治:咽喉红肿,口舌肿痛,风火牙疳。

组成:青黛g,冰片75g,*连50g,甘草50g,玄明粉50g,儿茶50g,硼砂(煅)g,人中白g,僵蚕g,山豆根g,薄荷g。

用法:制成散剂,密闭,防潮贮藏。外用,每次用少许,吹喉、搽口。

十、其他症状用方

1.青果丸

来源:《中国药典》。

本方制成合剂,名“止嗽青果合剂”。

功用:宣肺化痰,止咳定喘。

主治:风寒束肺引起的咳嗽痰盛,胸膈满闷,气促作喘,口燥咽干。

组成:西青果g,麻*96g,苦杏仁(去皮炒)g,石膏48g,甘草62.4g,紫苏子(炒)g,紫苏叶g,半夏(制)g,浙贝母g,桑白皮(蜜制)g,白果仁g,*芩g,款冬花g,冰片17.2g。

用法: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密闭。口服,每次2丸,1日2次。

2.喉痛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音化痰,退热止嗽。

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口干舌燥,大便不通。

组成:大*g,绿豆4g,橘红40g,琥珀4g,人参10g,钟乳石(制)3g,柳枝4g,绿茶80g,青果浸膏4g,玄明粉15g,寒水石3g,水牛角浓缩粉4.35g,羚羊角2.g,蜂蜜4g,五倍子g,牛*4g,沉香20g,朱砂3g,硼砂5g。

用法:制成浓缩水丸,每丸重0.6g,密闭,防潮。含服,每次1丸,1日3~5次。

3.加减古方五汁饮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主治:咽肿目赤,烦渴咳嗽,纳呆欲呕。

组成:蜜柑二个(去皮子),鲜藕四两(去皮节),荸荠二十个(去皮),青果二十个(去核),生姜一薄片(去皮)。

用法:共捣如泥,用布拧汁,随时饮之。

4.加减普济消*饮

来源:《医门八法》卷三。

主治:咽喉肿痛,其肿在咽喉两旁,色多红紫,伴见烦躁发渴,大便秘结,舌生*苔等实热症。

组成:生当归五钱,生地*五钱,生*芩三钱,马屁勃一钱,板兰根三钱,南薄荷三钱,生栀子三钱,川大*五钱,天花粉三钱,怀牛膝三钱(孕妇勿用),元明粉三钱(冲服,孕妇勿用)。

5.泻白化*汤

来源:《痘疹全书》卷下。

主治:痘疮咽喉肿痛或生疮,有声而不清者。

组成:桔梗,石膏(煅,研),地骨皮,天花粉,甘草。

用法:白水煎,加竹沥服。

6.络石射干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主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

组成:络石三分,射干一两半,芍药,升麻各一两一分,露蜂房(炙),蒺藜子(炒去角)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入马牙消一钱匕,搅匀、食后临卧温服。细细含咽亦得。

7.发声散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三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主治:咽痛烦闷,咽物即痛,不宜寒凉药过泄之者。

组成:瓜蒌一枚,白僵蚕(微炒)五分,桔梗七钱半,甘草(炒)三钱。

用法:上为细末。少许干掺。

加减:

咽喉肿痛,左右有红,或只一边红紫,长大,水米难下,用此一钱,朴消一钱,和匀掺喉中,咽津;

如喉中生赤肿,或有小白头疮,用前散一钱匕,白矾(细研)五分,干掺。

8.小硼砂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

主治:咽喉肿,疮生疼痛。

组成:硼砂,马消石各三钱,桔梗,甘草,薄荷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干掺咽中。

9.夺命散

来源:《普济方》卷六十。

主治:咽喉痛。

组成:胆矾,牙消,甘草,青黛各一钱。

用法:上为末。每用少许,用筒儿吹在喉中。

10.碧玉散

来源:《普济方》卷六十三。

主治:咽喉肿痛。

组成:僵蚕,青黛各一两,蒲*,盆消,甘草各二两,薄荷三两。

用法:上为末。每用少许吹咽喉内。咽之无妨,频用妙。

11.吹喉七宝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别名:七宝散(《医家四要》卷三)。

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痹,缠喉。

组成:火消,牙皂,全蝎,雄*,硼砂,白矾,胆矾。

用法:上为细末。吹患处。

12.防风立效散

来源:《类编朱氏集验方》卷九。

主治:咽喉病。

组成:柴胡,升麻,牛蒡子(炒),全蝎,石膏(生用),干葛,赤芍药,甘草各一两,北防风,郁金,薄荷叶,半夏(泡),赤茯苓,北细辛,川芎,羌活各半两,桔梗,荆芥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葱头一个,煎至一盏,食后卧时温服,滓合煎服。候发散后,又相间服《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解*雄*丸。

宜忌:忌酒、*物。

13.冰硼散

来源:《咽喉脉证通论》。

主治:喉症。

组成:冰片一钱,硼砂一钱,山豆根二钱。

用法:吹患处。

14.苔罗散

来源:《喉科指掌》卷一。

主治:烟筒误伤咽喉,以至肿痛溃烂。

组成:蔗渣五分,*柏三分,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三分,硼砂三分,大红绒五分,绿罗五分,青苔三分(井口者佳),人中白一钱,青黛三分,龙骨三分,松萝茶三分,薄荷叶五分,冰片三分。

用法:共研极细末。吹之。

加减:生肌,加赤石脂、白蜡。

15.酸粉液

来源:《喉科家训》卷一。

功用:退炎,消肿,除痰。

主治:咽头、喉头各种肿痛,痰多。

组成:元明粉五钱,西月石四钱,制牙皂二钱。

用法:共为细末。以酸醋一两和匀,外用。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咽喉肿痛病症详解及中药方集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