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芪,很多人都不陌生。今天,我就用“名医用*芪的经验”作一简述,以便加深大家对*芪的理解,医学家们也可适时选用。
一、“*芪”一名的由来
李时珍说:“耆者,长也。*耆色*,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芪。”(《本草纲目》)。《药性歌诀》云:“*耆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
药理研究发现,*芪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素、*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强心、托*、排脓、生肌、止汗的功效。
二、《神农本草经》:*芪疗疮补虚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芪列为“上品”,言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从整段文字来看,早期中医使用*芪多用于治疗外科疾病,而“补虚”之功好像并不是太突出。
针对*芪的“疗疮”之效,后人依此将*芪用于疮疡、痈疽诸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的托脓散,清代《医宗金鉴》的托里透脓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内托生肌散等,均以*芪益气托脓为主药,属于外科托法范畴。
三、张仲景:*芪补虚、通阳、护卫
医圣仲景治急症不用*芪,而治杂病则用*芪,意在缓缓收功。他在《金匮要略》中用*芪,其义有三:
一是补虚理劳:如*芪建中汤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等;
二是通阳逐痹:如*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等;
三是护卫除湿:如防己*芪汤、防己茯苓汤、*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芪汤及乌头汤治疗“风水”“皮水”“*汗”“历节”等。
仲景用*芪重在扶正祛邪,益气补虚的基础上,配以淡渗祛湿药、通经活络药、祛风散寒药等,治疗疑难疾病。
四、李东垣:*芪补中益气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脾胃派(补土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脾胃论》中,阐发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道理,认为元气乃人生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源的“脾胃论”主张,并拟定出以补益中气、健脾益胃为功效的新方——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调中益气汤,此三方均以*芪为主药。
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描述,*芪“补中益气”,与之相配的是白术、人参,可谓补益中气的三把斧;升提阳气时,必配升麻、柴胡。
此外,东垣用*芪,又必加陈皮以佐之,以防*芪补而壅滞。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说,“这是东垣一大发明。”
五、王清任:*芪补气化瘀
王清任是清代革新医学家,所著《医林改错》载方33首,其中用*芪者15首,用*芪命名或以*芪为君药者10首。*芪最大用量八两,最小用量五钱。
虽然全书没有*芪专论篇,但他的主导思想是补气化瘀,他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故借*芪大补元气,以促血活,如补阳还五汤、足卫和荣汤、*芪桃红汤、*芪赤风汤等。
值得注意的是,*芪虽好,在服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禁忌事项,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