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仿补阳还五汤洽愈眩晕一例
李某,男,59岁。
初诊∶年2月19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年底突发眩晕,头昏如转,剧作1天后,眩晕虽减未止。平素常觉头目不清,步履不稳,泛恶纳差,精神委顿,并有脐腹部作胀隐痛,大便稀溏。
诊查;刻下腹痛虽减,余症仍在。脉象濡滑,舌边红,苔薄。
辨证;证由烦劳过度,肝肾精血耗伤,不能上荣于脑,又因脾胃失调,气虚亦显。治法∶拟调补肝肾兼理脾胃。
处方∶太子参15g滁菊6g明天麻6g潼白蒺藜各10g炒川芎12g制半夏9g生谷麦芽各18g炒当归10g粉葛根12g干荷叶20g钩藤15g(后下)全蝎1g(研吞)5剂
二诊∶2月29日。今经X线摄片检查,颈椎C4、C5、C6。中度肥大。颈项活动仍欠利,头晕胀,间或胸闷泛恶,肠鸣不痛,大便成形日2次,两目干涩。脉濡滑,苔薄白。胃肠病有好转之象,宜调治颈椎为主。
处方∶葛根15g炒川芎15g云茯苓15g明天麻6g制半夏(竹沥5g拌)10g炒当归10g炒赤白芍各6g潼白蒺藜各10g佛手片12g地鳖虫6g炙姜蚕9g花粉12g谷麦芽各18g3剂
三诊;3月12日。胃肠痛已趋向稳定,腹已无胀痛,头晕,胸闷欲恶,步履欠稳等症仍未见好车。口苦干粘。脉虚弦细,舌边淡红,苔薄白。病属颈椎肥大,证属正虚痰瘀阻络。改为病证结合同治。
处方;生*芪15g全当归10g炒川芎15g炒赤白芍各9g藏红花6g炙地龙6g云茯苓12g制半夏10g明天麻6g炒茅术9g炒枳实9g潼白蒺藜各10g嫩钩藤15g(后人)谷麦芽各18g7剂
四诊∶3月24日。依病证结合同治法治疗,无副作用,晕胀略减,大便成形,腹未胀痛。舌边淡红,苔薄白,口粘干稍减,脉细小。仍守原法调治。
处方∶生*芪20g当归12g炒川芎15g炒赤白芍各9g藏红花6g炙地龙6g云茯苓15g制半夏12g明天麻6g炒茅术9g炒枳实9g佛手片9g谷麦芽各15g白蔻仁3g(研后入)7剂
五诊∶3月1日。投补阳还五汤加味,尚觉舒适。脉细弱,舌边淡红,苔*腻。口干苦粘,烦劳过度则倦怠头晕,四肢发麻,活动欠利。拟守前方增损。
处方;生*芪20g藏红花6g瓜蒌皮12g谷麦芽各18g炒当归12g炙地龙6g生白术9g绵茵陈18g炒川芎15g云茯苓15g炒枳实9g炒赤白芍各9g制半夏9g佛手片9g14剂
另;参三七1.5g,麝香0.09g,炙僵蚕1.5g,以上作—天量,研细和匀装胶囊,每日服2次,服20天。
本例患者证具两端,即不仅有眩晕病且有肠胃失调,为免顾此失彼,故初诊以理脾胃与调补肝肾为主,随着胃肠症状的好转,三诊改为补气活血佐以和胃,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遂使眩晕肢麻、步履不稳等症得以渐减。因患者原有腹胀痛,故*芪等补药由小量渐加,活血药亦随证而调整。
据张老经验,颈椎病眩晕,虽有肢麻,泛恶等肝风痰浊之象,然予平肝熄风化痰治疗,效多不佳。张老参考西医医理,知本病的病理为颈椎退行性病变,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受压迫而肿胀,此当属中医的痰与瘀,加之本病多发于老人,鲜见于青年,知病之本当为正虚,故立法从补气行血通络着手,仿补阳还五汤意调治。参三七等3药研粉吞服,其功在于通络活血。
关于眩晕病因,前人曾概括有三∶即肝风、痰浊、正虚。张老认为上述3点虽为眩晕主因,但不应局限于此,血瘀、水饮等亦为常见病因,应予补充,且诸病因多混杂出现,本案即是一例。
本案以西医之理为中医所用。补阳还五汤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者,今仿其理移用于治疗眩晕,不仅理可通,且效亦验。"医者,意也",诚哉斯言。
十、心肾调补法治愈肾亏一例
张某,男,57岁。初诊∶年10月4日。
主诉及病史∶年8月起,两足胫浮肿,按之凹陷。尿频,淋沥不畅,无刺痛,并有目胞微浮,腰部酸楚。
诊查;脉虚细数,两尺部均弱,舌质淡红,有齿印。
辨证;证属肾亏,泌尿失常,水湿流积于下,过劳心君亦伤。治法∶拟心肾同调。
处方∶鲜生地15g云茯苓12g生*芪18g淮小麦30g怀山药18g炒丹皮10g炒白术9g大麦冬12g山萸肉6g汉防已15g炒枣仁15g枸杞子10g
二诊;10月13日。7剂后尿频略减,尚爽利,足胫仍肿。诉脉象夜间较快,在95次/分以上。顷诊脉虚细迟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证由烦劳失度,心肾俱伤,心血伤则营卫周行乏济,心神失宁,故夜脉数,证已有日,不易骤复。仍守原意增损调治。
处方;生熟地各15g云茯苓12g生*芪30g炒枣仁15g怀山药20g丹参18g汉防己15g柏子仁10g山萸肉9g炒白芍18g炒白术12g青龙齿20g麦冬12g琥珀片10片(分吞)生晒参6g7剂
二诊;10月27日。足胫肿退,目胞微浮亦平,腰酸楚得正,脉数亦平,心率80次/分左右。顷诊脉虚小尺弱稍转有力,舌质淡红胖。心肾两伤已见,好转,宗前方出入,巩固疗效。
处方;白术12g煨益智9g杞子12g生晒参6g(另煎)桑寄生15g生*芪30g山药15g山萸肉9g仙茅15g山楂12g防己12g生熟地各15g云茯苓10g枣仁10g蛤士蟆油5g(另煎)
肿证不外虚实两因,实当分利,虚当议补。就本病而论,不仅有尿频、腰酸、两尺脉弱等明显肾虚见证,尚有脉数、心悸等心经气血不足见证。病机在于烦劳过度,心肾两亏,尤以肾虚为著。心虚则悸,肾虚则开阖失司,水湿下流,发为胫肿。张老从心肾同调入手治疗,方以六味地*丸补肾,因证有尿频故去泽泻不用,取防己*芪汤补虚消肿,加麦冬、枣仁、小麦养心。二诊尽管未见明显效验,然认证既确,守法不移,只是于前方加熟地、生晒参、柏子仁、琥珀、龙齿等,以增强补益和镇心之力。守法守方,遂取得明显效验。
张老认为,治疗肿病首察虚实很重要,不能一见肿就用分利法,本例治疗基本上以补为主,虽未专事消肿而肿自消,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