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
据透露,4月12日、13日,我国两款新冠病*灭活疫苗分别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加上此前开展临床试验医院腺病*载体疫苗,目前我国已有3个疫苗进入临床实验。
两款新冠病*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疫情发生之初,科研攻关组就将疫苗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之一,科研攻关组布局了病*的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载体疫苗,减*流感病*载体疫苗五条技术路线。
目前已经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的腺病*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
4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研究所联合申请的新冠病*灭活疫苗,也进入了临床试验。
4月13日,又批准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开展临床试验。
两款新冠病*灭活疫苗成为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灭活疫苗。据了解,灭活疫苗是一种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等优点。
吴远彬介绍说,其他的几条技术路线的疫苗也在加快推进:减*流感病*载体疫苗已经完成疫苗*株的构建和质检方法的建立,正在进行质量工艺研究和质量鉴定,中试生产、动物攻*实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也在同期开展。
重组蛋白疫苗已经完成了*种的构建,正在开展细胞和*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考察、动物攻*实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
核酸疫苗方面,也进入到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阶段,并同步开展临床样品的制备和质量的检定工作。
吴远彬表示,上述技术路线的疫苗预计将于4、5月份陆续申报临床试验。
超10项科研成果纳入诊疗方案在抗疫药物研发方面,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说,疫情发生之后,科研攻关组部署了药物研发与临床救治的相关科研攻关项目,累计部署了27个项目,承担攻医院、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参与机构多达家,其中在武汉一线的有47家。参与科研攻关的科研人员超过人,这些项目涉及到药品和相应的研发技术共34项。
孙燕荣表示,目前抗疫药物研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获得临床批件正在开展临床的药物有4项,形成指导意见或专家共识5项,超过10项成果已被纳入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救治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孙燕荣说,在严谨的体外研究和机制研究基础上,已经快速形成了包括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以及中医药等主打药品的一个基本格局,并且坚持规范、有效的临床研究,快速明确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品,能够早日进入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临床救治提供了解决方案。
此外,在临床治疗新技术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武汉已经完成了超过例的干细胞治疗,从目前结果看,干细胞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良好。截至目前,全国已经采集了超过0份恢复期血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超过了例,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孙燕荣说:“我们还在积极推动自主研发药物的科研攻关工作,加快推进包括中医药,以及可利霉素、汉防己甲素、阿兹夫定等一系列药物在临床方面的研究,希望更快的产出更多的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
“三方”成果转化正在推进中医药在疫情的抗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