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祛湿化湿渗湿利湿燥湿胜湿区别
TUhjnbcbe - 2021/5/9 13:1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www.bdfyy999.com/m/

祛湿:祛除湿邪的总称,包含化湿、渗湿、胜湿、燥湿、利湿五种方法。

湿邪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伤人阳气。湿有外湿、内湿之分,可罹及人体任何部位。外湿者,与季节及久居湿地或淋雨涉水,感受湿邪有关,常见发热恶寒,头重如裹,肢节疼痛,周身困乏;内湿者,多与恣食生冷及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失常有关,常见胸脘痞闷,呕恶泻利,食欲不振或水肿,*疸。然外湿亦可内传脏腑,内湿亦可外达肌肤,且湿邪又易与风、寒、暑、热、温、*等邪纠结,本身又可化热、化寒、化燥,其表现形式错综复杂。故祛湿又可分为化湿、燥湿、利湿、渗湿、胜湿等法。

化湿:用芳香类药物祛除湿邪,适于上焦及脾胃湿邪,芳香入脾。

渗湿:用味淡的药物利湿的方法。

利湿:用利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有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暑利湿、清热利湿、温肾利水等法,适于中下焦湿邪。

燥湿:用苦味药祛除湿邪,适于湿邪上泛,因苦味主降。

胜湿:胜、战胜的意思,阻击、抵抗湿邪的意思。

药物的区别:

化湿

芳香化湿药,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多入膀胱、脾、小肠经。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内湿症,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调所致的脘腹痞满、口淡多涎、呕吐泛酸、大便溏泄、食少体倦、口腻发甜、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于湿痰壅滞,以及湿温、暑温、霍乱、痧胀等症,亦可适当选用,以化除湿浊。芳香化湿药主要用于湿犯中焦,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引起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胸闷脘痞,口甘多涎,便溏,苔腻等症。常用的芳香化湿药有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砂仁壳、白豆蔻、白蔻壳、草豆蔻、草果等。

渗湿

就是淡渗利湿药,性平味淡,具有渗利湿邪作用的药使在里的湿邪从小便排出,利小便而排湿,比如茯苓,滑石,车前草,泽泻,瞿麦、扁蓄等。

利湿

症见小腹胀满、小便浑赤、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舌苔*腻,利湿就是以通利水道。常用药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萆薢、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芯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等。

燥湿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治疗湿热性质的疾病,比如湿疹,过敏性疾病,苦参,*柏,*连,*芩等。

祛湿法辨异及其临床应用

一、化湿法

化湿药多为辛温芳香之品,适用于寒湿、暑湿、湿温病证。

(1)疏表化湿:是治疗湿邪在上焦或在表者。证见恶寒、头重而胀、身热不扬、肢体酸重而软或痛、胸脘痞闷等证。肺主表,气化则湿化,湿祛则热亦退,多选用芳香而轻清走上之品,如香薷、扁豆花、厚朴花、藿香等,方如香薷饮或藿朴夏苓汤。

(2)清热化湿:是治疗湿热阻遏中焦者。证见身热汗出不解、胸闷腹胀、呕恶、大便热臭、小便*赤等。因湿邪蕴阻脾胃,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湿邪下趋则大便溏泻。热重于湿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胃,常选用芳香走中之品,如藿香、佩兰、荷叶梗、白扁豆、砂仁、薄荷梗、石菖蒲。方如王氏连朴饮,但因所选药物多偏温,故亦配伍清热之品。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于脾,常选用扁豆花、茵陈蒿、厚朴花等。

(3)解*化湿:是治疗湿热交蒸,蕴*上壅者。证见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肿尿赤、身困发*等。湿与热合,郁而化*,需化湿以清热,除热以解*,以芳香化湿与清热解*药同施,方如甘露消*丹。脾主湿,且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因此通常所说化湿,多指芳香化湿。作用部位在中焦,用于湿浊内阻,脾胃受困,运化失司之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食少体倦、口甘多涎等,故有芳香醒脾,化湿和中的说法。但在具体应用中,经过配伍,芳香化湿药又可用于上焦肺经病变以及在表之湿邪,所以又常有“芳香宣化”、“芳香宣透”、“芳香透泄”之说法。

化湿法主要针对中焦脾胃病变,其次是上焦病变。

二、渗湿法

亦称甘淡渗湿,主要作用于下焦,是选用甘淡药以渗出水湿者。此类药物作用平和,某些药物还具有滋养性,尤宜于体虚或湿邪不甚者,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

利湿法、渗湿法均是使湿邪从小便排出,但利湿药作用强于渗湿药,利湿药易伤阴。

三、利湿法

利湿药多性寒,用于下焦湿热病证,如小便淋沥涩痛、尿赤、或腹泻、口渴不多饮、带下等。前人认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选用车前子、滑石、金钱草、石韦、海金沙等。由于下焦湿邪的表现形式不同,故又常与温阳、滋阴、清暑、清热等法同施。

(1)温阳利湿:是治疗阳气被水湿、寒湿所困者。证见小便不利,心烦口渴、水入则吐等。宜利湿药与通阳药同施,如五苓散。

(2)滋阴利湿:是治疗热伤阴液而小便不利者。证见口干口渴而喜饮,但一般饮而不多,既能生津又能利尿的药如芦根、茅根、西瓜翠衣可以选用,如猪苓汤即能利湿兼滋阴。

(3)清暑利湿:是治疗夏季暑湿证者。暑多挟湿,证见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等。可选用既能解暑,又能利湿之滑石、车前草、茵陈蒿、西瓜翠衣等。

四、燥湿法

燥湿药多具苦味,药性有寒温之别,主要针对中焦脾胃病变。

(1)苦寒燥湿:又称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为患的病证。湿热内蕴可表现为口干口苦、腹胀、大便稀烂热臭、舌苔*腻,可选用*连、*芩、*柏、苦参、龙胆草等。苦寒燥湿药又常与辛开之品同用,因辛开苦降,顺其脾胃升降机能,苦辛并进是分解中焦脾胃湿热的主要方法,所以叶天士说胸脘“若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方如小陷胸汤合半夏泻心汤去参、草、枣。

(2)苦温燥湿:用于寒湿为患病证。寒湿中阻可表现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白腻,可选用橘皮、苍术、厚朴等。脾胃为寒湿所困,升降失司,治疗就应燥湿与散寒同施。苦温燥湿也常与辛开之品同用,方如平胃散。

另外还有二种燥湿方法,一是不具苦味但能祛风者亦能燥湿,即所谓“风胜燥”以治疗湿证,如白芷;二是辛亦能燥湿,即李时珍说云“辛热浮散”以祛寒燥湿,如半夏、草豆蔻、草果。

五、胜湿法

胜湿药多辛温,且多具燥烈之性。用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停留在肌肉、关节、筋骨、经脉之痹证。证见肢体重者,如关节肿痛、肌肤麻木、筋脉挛急等。既能祛湿又能祛风,才称胜湿。痹证多有疼痛,故祛风胜湿止痛合称。胜湿药有偏于走表和偏于走里的区别,偏于走表者作用较强,如羌活、苍术,方如九味羌活汤。偏于走里者作用缓和,如独活、桑寄生,方如独活寄生汤。

胜湿药能祛风,止痹痛,但风湿阻于经络,经久不愈者,常与活血养血药同用,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六、祛湿法的区别

化湿法作用于中上焦,药物多芳香、辛温,使湿邪从表从外而散。渗湿法作用于下焦,药物多甘淡,也是使湿邪从小便排出,但作用平和。利湿法作用于下焦,药物多苦寒,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燥湿法作用于中焦(亦有部分药物作用于上、下焦),药物多苦温或苦寒。胜湿法作用于肢体关节、肌肉、筋骨。

由于湿与水、痰、饮等关系密切,所谓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极,痰、饮为水湿停聚而成,故利尿、逐水、除痰、化饮亦具有祛湿作用。

此外还有除湿、运湿等法,除湿与祛湿同义,运湿是指具健脾而又能祛湿者,多指苍术、白术的作用。

七、祛湿法的应用

各种祛湿法虽作用部位不同,但因药物的功效多样,几种祛湿作用在一药中可同时体现,如厚朴辛苦温,具芳香味,能芳香化湿以畅气机,苦温燥湿以除胀满,故香薷饮、平胃散均用之。又如苍术苦辛温,具芳香味,能化湿以辟秽,燥湿以运脾,胜湿以除痹,李时珍谓“烧苍术以辟邪气”,故平胃散、九味羌活汤、二妙散均用之。此外,如白术燥湿又能利湿,蚕砂能化湿亦能燥湿等,因此化湿、燥湿、利湿、渗湿、胜湿虽作用部位不同,由于药物本身的多种功效又可灵活应用,如藿香正气散能化湿亦能燥湿、利湿,宣痹汤能利湿亦能化湿等,都说明祛湿法虽有区别,但几种法则常同时运用。

湿邪侵袭机体,在上在外者宜表散以汗之或化之;在内在下者,宜苦温或苦寒以燥之,或苦寒以利之,甘淡以渗之。前人认为治疗湿邪“上焦宜化,中焦宜燥,下焦宜利”,就是对治疗湿邪的概括总结。三焦治则虽各有区别,但又不可将人体的某一部位看成孤立的,因此对湿证有时三焦同施,如三仁汤,有时表里兼治,如藿香正气散,有时寒温并用,如二妙散,有时补泻并投,如猪苓汤。

治疗水湿的八种治法

内容导读:化湿、利湿、渗湿、祛湿、除湿、燥湿、收湿、胜湿,是中医治湿的八种方法。

化湿、利湿、渗湿、祛湿、除湿、燥湿、收湿、胜湿,是中医治湿的八种方法。用现代意思来理解有:①化湿~自行吸收;②利湿~通利小便;③渗湿~通过渗透;④祛湿~祛除痰液;⑤除湿~消除炎症;⑥燥湿~抑制分泌;⑦收湿~收敛创面;⑧胜湿~祛风胜湿、抗风湿之意。

1、化湿:化湿是将湿化去,有自行吸收的意思。健脾化湿如白扁豆,芳香化湿如白豆蔻,清热化湿如*连,温阳化湿如炮姜。

2、利湿:利有通利的意思,有较弱的利尿作用。健脾利湿如白术,淡渗利湿如茯苓,清热利湿如茵陈,都有弱的利尿作用。

3、渗湿:渗湿为水湿通过渗透而散的意思,不一定有利尿作用。健脾渗湿如薏苡仁,利水渗湿如猪苓,清热渗湿如地肤子。薏苡仁和地肤子没有利尿作用,猪苓有较弱的利尿作用。

4、燥湿:燥是干燥的意思。苍术是健脾燥湿的代表药,厚朴是破气燥湿的代表药。

中医还有苦寒燥湿如*柏,温阳燥湿如桂枝等。燥湿药都有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

5、收湿:收湿是收敛创面的意思。如乌贼骨外用能收湿生肌,有收敛创面的作用。

6、胜湿:胜有超过、祛除的意思,羌活胜湿汤用解表发汗的方法祛风胜湿,以祛除风湿。

7、祛湿和除湿指祛除风湿。

推荐阅读:

单方祛风湿,效果贼灵中医健脾祛湿第一方四个治疗脾虚的经典中成药治风湿关节炎一次断根阴囊湿疹最简治疗办法1、本号资料来源于网络,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发站内短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2、本号收录的所有偏方、土方、古方、药方、验方等一切涉及治疗的方案仅供研究,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请勿盲目照搬。本号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祛湿化湿渗湿利湿燥湿胜湿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