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肝脏疾病ldquo肝细胞癌r
TUhjnbcbe - 2021/3/25 16:52:00
肝细胞癌病例1小肝细胞癌

男性,43岁。无明确乙肝病史,体检发现肝占位。

图1小肝细胞癌

MR平扫示肝右叶病灶T1WI为稍低信号,边界欠清(图1A);TWI为稍高信号(图1B)。增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图1C),门脉期病灶信号降低,病灶可见假包膜延迟强化(图1D)。

病例多发结节性肝癌

男性,56岁。肝硬化病史10年,发现AFP显著升高1个月。

图多发结节性肝癌

CT平扫示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影(图A),增强动脉期结节病灶明显强化(图B),门脉期病灶呈低或等密度,部分病灶隐约可见假包膜强化(图C)。

病例3巨块型肝癌

男性,5岁。肝硬化病史5年,发现AFP显著升高1周。

图3巨块型肝癌

MR平扫示肝右叶病灶T1WI为低信号,边界尚清(图3A);TWI为稍高信号(图3B)。增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并可见粗大肿瘤供血血管(图3C),门脉期病灶信号降低,病灶可见假包膜延迟强化(图3D)。SPIO对比剂注射后TWI示病灶呈高信号,主灶旁的子灶清晰可见(图3E)。

病例4浸润性肝癌

男性,55岁。肝硬化病史8年,发现AFP显著升高周。

图4浸润性肝癌

CT平扫示肝右叶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界欠清(图4A),增强动脉期见不规则浸润生长的病灶明显强化(图4B),门脉期病灶为低密度(图4C)。

病例5肝癌合并门脉癌栓

男性,5岁。肝硬化病史15年,B超发现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1天。

图5肝癌合并门脉癌栓

CT增强门脉期可见门脉主干内一侧低密度充盈缺损影(图5A,箭),薄层MIP重建图清晰显示门脉主干偏心性癌栓形成(图5B,箭)。肝内肿瘤病灶图未列出。

病例1~5解析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般在CT/MR平扫为低密度/低信号病灶,病灶中若有出血或脂肪成分,则还会有相应的密度/信号改变,很少钙化,病灶较大时,内部可见坏死区。增强后由于肝动脉血供原因,典型的HCC增强后表现为“快进快出”模式,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的强化。此征象更多见于SHCC。病灶侵及血管时,可有门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甚至出现右心房癌栓。以上病例均符合HCC的典型表现,诊断不难。

主要与肝其他富血供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鉴别:如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胆管细胞癌、血管瘤、转移性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腺瘤等。对不典型病例,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考虑。

超声、CT和MRI对典型病变检出和定性均敏感。但不典型HCC定性诊断时需根据三者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史综合考虑。另外,MR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对不典型HCC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手术病理结果均为HCC。

HCC大体病理可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单个结节≤3cm,或相邻个结节直径之和≤3cm,称为小肝细胞癌;单个结节≤1cm为微小肝细胞癌。我国是肝癌高发国,90%患者合并肝硬化,所以在肝硬化患者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其重要。随着CT、MR的动态增强扫描的普及,SHCC的检出率较前明显提高。典型的HCC增强后表现的“快进快出”模式,和假包膜的延迟强化大肝癌(5cm)由于可合并门脉供血和动静脉瘘等,强化较复杂,但结合形态、境界、轮廓、坏死和肝血管受累等,影像诊断一般不难。此外,还有一种纤维板层样肝癌(fibrolamellarhepatocellularcarcinoma)较少见,多发生于年轻人,无肝硬化基础,左叶居多,病灶往往较大,血供异常丰富,易发生钙化,中心瘢痕为其特征性表现,呈放射状分布,增强扫描瘢痕区无强化,显示清楚,而且病灶内无大片出血坏死。大肝癌常为血行转移,好发肺、脑和骨骼,后腹膜和腹腔淋巴结转移为0%左右,出现胆总管癌栓为0.7%。肝癌偶尔破裂出血,呈急腹症临床表现。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脏疾病ldquo肝细胞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