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方研究室学术沙龙三
TUhjnbcbe - 2021/3/16 14:37:00
308激光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30/6291548.html

经方研究室学术沙龙(三)

——张立山教授讲六经辨证的思维方法

年1月21日下午我们举办了第3次经方学术沙龙活动,我们再次荣幸地邀请到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张立山教授,并且从这次活动开始张立山教授将为我们作系列讲座。此次沙龙张教授讲课主题是《六经辨证的思维方法》。以下是本次讲课的笔记,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谈中医辨证方法

中医辨证方法有很多: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

其中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所有其他辨证方法的总纲,八纲辨证其实就是阴阳辨证,阴阳两分法最简洁,所谓“大道至简”,但也最难。

(二)怎么客观看待不同的辨证方法

1、不同辨证方法各有优势

柯韵伯提出“六经钤百病”,理论上六经可以钤百病,但实际操作时可能有点困难。用六经辨证来处理外感病是很简单的,有明显优势,如病人咳嗽,咽干咽痒,口苦,大便干结,直接可辨为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证,如果用脏腑辨证就搞复杂了。但例如一个胸部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六经辨证不可操作,此时应用脏腑辨证或者气血津液辨证可操作性会更好些。

2、不同的患者可以用不同的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是根据症状反应来的(胡冯体系里的),有症状反应可以用六经辨证的就用六经辨证;那没有六经病症状反应的,则需要选择其他辨证方法处理。

3、同一患者也可以用不同辨证方法

比如一个病人在病情急性发作期我们可以用六经辨证处理,到了病情稳定期可以用脏腑辨证来扶正固本。

(三)不同的六经辨证

1、脏腑经络(刘渡舟)

2、六经八纲(胡希恕)(刘志杰、许家栋)

3、三部六病(刘绍武)

……

胡希恕的六经八纲,比较简洁,以阴阳及表里半的病位来分六经,抛开了脏腑经络,从症状直接导出六经八纲,到方剂。

不同的六经辨证只能说各有特色,没有谁对谁错,可以理解为不同学说只是描述了这个理论不同的侧面,好似“盲人摸象”,不同的角度可能有助于我们完善对这个理论的整体认识。

(四)关于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伤寒论》中最多的就是各种症状的描述,然后就是各种脉象,多条提纲证条文都是有脉象的,望诊和闻诊有,但不多。所以,学习伤寒六经辨证可能问诊和脉诊更重要一点。

(1)问诊,可以参考后世的十问歌,比较全面,注意女性必问月经。

要注意六经的独特问诊,就是问六经病的提纲症。如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是太阳病,口苦咽干目眩是少阳病,口干或大便不通要考虑阳明等等。

特殊问诊的信息可确定方证的鉴别与应用,如“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2)脉诊,《伤寒论》中很多条文都有脉象,如提纲中脉浮为太阳,脉弦为少阳,脉微细为少阴。参考脉诊可以定六经、定方证,但不能单独依靠脉诊就能诊病处方。临床上是有医家单凭把脉就给人看病处方的情况,但那不是六经辨证的方法,至少六经辨证是做不到但凭脉论治的,我们还是要重视脉症合参。关于脉的重要性,举例:一个过敏性鼻炎病患者,但从症状看我们随即可想到小青龙汤方,但其脉象沉弱,这时就不是小青龙汤证了,就成了麻*附子细辛汤证。再如《金匮要略》中“咳而脉浮者,厚朴麻*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3)关于望诊,举例:

面色黧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木防己汤主之”。面色黧黑为水气病。

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色青为寒。

肌肤甲错,“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蛰虫丸主之。”肌肤甲错为瘀血。

(4)闻诊,一是耳朵闻,闻声音,特别是呼吸科咳嗽喘病,如“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汤主之”。还有消化科,“呕而肠鸣,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之”,“邪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另外,鼻子闻,闻气味,比如临床上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的呼吸气味。

(五)六经辨证步骤

(1)四诊信息:望闻问切,切还包括切腹,即腹诊。

(2)病位病性(八纲六经)

六经已经包括了病位病性。

另外,经方是有病位的,虽不是死的,但我们要掌握常法,不要过于追求那个灵活的点。

比如半夏厚朴汤,“咽中如有炙脔”,“咽中”这个部位很重要,如果这个痰不在咽,在气管在胃,可能也有效,但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再如当归芍药散,治“妇人腹中诸疾痛“”,病位在腹部,病机在瘀血,如果用于治疗其他地方的瘀血疼痛可能也管用,但效果可能要差些。

拓展仲景方剂可以,但有疗效下降的风险。

(3)痰饮水湿瘀血(辨兼夹)

辨完六经后还要明辨兼夹,不能漏。

(4)处方(辨方证)

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最难的一步,如果辨不对,就功亏一篑。

这一点关键是熟悉条文,尤其是带有方剂的条文。

能症状翻译,要能把病人描述的症状翻译为仲景的语言。

方证鉴别的问题。

(5)辨药证

最后一步,方药的加减变化,涉及药证了。首先参照仲景原文中的药物加减法,再参考《神农本草经》的药证,本经也没有的再参考后世经验。例:咳嗽有瘀血证怎么加减,活血药那么多,怎么选择?,可以用当归,本草经就讲“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所以用当归治瘀血证,又可以治咳,我们就不用丹参、川芎之类活血药,因为它们不能治咳嗽。再比如:日本吉益东洞治疗眼疾用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

药物加减有个原则,宜少不宜多。

(六)经方应用十法

方证相合(抓住主症)主症在原文中

谨守病机(不拘症状)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以病机为依据扩展了应用范围

分部施方(参以病机)病位定方证,比如半夏厚朴汤在咽,当归芍药散在腹

循经处方(病机为本)比如以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经巡行处的疼痛症

斟今酌古(灵活变通)

厘定症候(重新认识)

合用经方(师法仲景)如柴胡桂枝汤,桂枝麻*各半汤

合用时方(化裁更丰)如柴平煎(小柴胡汤、平胃散)

明晰方源(变化无穷)

但师其法(不泥其方)

补充:

1、关于六经辨证中时辰问题,六经欲解时,也是疾病加重的时候。

半夜咳嗽,睡着后在11点12点咳嗽咳醒了,连续几天,这种情况下时辰是有意义的。

下午4点咳嗽发作病加重,申酉时,阳明时,可考虑合用白虎汤。

2、特殊的症状

比如“目如脱状”,“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咳、喘得导致眼睛都胀,病人会说“眼睛胀得要掉出来了”,首先条文要熟,再者不能“熟视无睹”、“充耳不闻”这些独特的症状反应,最后还要能理解病人的表述。

“心悬痛”,是什么方?“心悬痛”是什么感觉?“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有病人描述心里面“滴溜一下”,就是那种感觉叫“心悬痛”,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有效。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研究室学术沙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