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三
TUhjnbcbe - 2021/1/27 11:55:00

31.姜醋饮

生姜克,用米醋毫升浸泡之。1周后,过滤取汁饮,每次3毫升,每日3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阳软坚,化瘀开胃。适用于血瘀胸痹心痛,食少胃寒。

本方软坚化瘀,常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胃寒食少者。

32.山茶饮

山楂、茶叶、冰糖各适量。

功用健脾化瘀浊。

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33.大*甘草饮

生大*6克,甘草10克,煎水1日量。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化瘀浊。适应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由于腑气不通,呃逆频作,以致影响进食入睡的顽固呃逆,腑气通,大便下则呃逆止。

34.治疗哮喘惯用方

(1)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12克,甘草、竹叶各10克,薏苡仁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理气化痰,平喘止咳。主治哮喘属痰浊内阻者。

症见痰多白黏,胸满腹胀,纳呆便溏,困倦乏力,脉滑,苔白腻。

加减:

胸满腹胀重加枳壳、厚朴各10克;

腹胀嗳气,纳呆加保和丸;

喘重可酌加炙麻*3~6克。

素体多痰,或脾失健运,水湿停滞化痰,或偏食肥甘生痰之品均可使痰浊内阻,气机失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肺气上逆挟痰而发哮喘,《医学正传》称之“痰火内郁”,治疗以“痰者,除痰化气为主”。

(2)射干麻*汤、小青龙汤加减:射干10克,炙麻*6~10克,杭芍12克,细辛3克,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陈皮、半夏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肺定喘解表。主治哮喘属寒喘者。

症见恶寒身痛无汗,肢冷喜热饮,痰白黏,脉浮数,舌苔薄白。《张氏医通》说“哮证多属寒包热邪,所以遇寒则发,喉中水鸡声”哮喘遇寒发作或加重,易感外邪。加减:痰多加杏仁、款冬花各10克。

(3)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6~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甘草、桔梗、*芩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宣肺定喘。

主治热喘,哮喘遇热而发或加重,易感风热,发热,汗出,痰黏*,喜冷饮,烦躁,脉滑数,苔*腻。

加减:如果痰多加前胡10克,瓜蒌12克。

(4)二仙汤加减仙茅、淫羊藿各15克,补骨脂、当归、牛膝各12克,泽泻、五味子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肾虚哮喘,症见动则气喘,腰酸腰痛,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肢冷乏力,脉沉细,苔白。

加减:

如果肾阳虚重加肉桂6克,炮附子10克;

气短乏力明显加*参12克或*芪15克。温肾纳气。

(5)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芪12克,防风、桂枝各10克,杭白芍12克,甘草、白术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固表。主治肺气虚之哮喘者。症见气短乏力,汗出多,易受外邪侵袭引起哮喘发作,脉细数,苔白。

(6)清热活血汤金银花、连翘、半支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当归、红花、丹参各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活血化瘀。主治哮喘久治不愈有瘀血者。

哮喘由于外邪、痰浊、外感、肺虚、肾虚、脾虚等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而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辨证治疗时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对年老体弱肾虚作喘或过敏哮喘可酌用蛤蚧人参酒(蛤蚧1对,人参30克,白酒克浸泡30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对哮喘痰黏稠不易咳出可用三子养亲汤。对久病哮喘者虚中挟实(兼有外感、痰浊)时可每天服2剂药。如早晨、上午服解表药、祛痰药;下午、晚上服补肾健脾药。对哮喘间歇期可服用河车大造丸,每次2丸,每日2~3次;或用固本咳喘(片),每次3~5片,每日3次。

35.治疗眩晕惯用方

(1)清肝汤(经验方)白薇10~12克,葛根10~15克,菊花l0~12克,钩藤12~20克,生龙骨20~30克,生牡蛎20~30克,*芩10~12克,草决明10~15克,磁石30克。

平肝清热。

主治肝阳亢盛,偏实证者,眩晕头胀头痛,脉弦有力,体壮。

(2)杞菊地*丸加减:菊花、枸杞子、生地、丹皮各10~12克,茯苓10~15克,泽泻10~12克,山茱萸10克,杜仲、女贞子各10~12克,旱莲草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阴平肝。

主治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眩晕者,症见腰酸腰痛、乏力遗精等肾虚症状,舌红、脉弦细。肝阳上亢的眩晕可分为阴虚阳亢与肝阳亢盛两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临床上十分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多属此类,患者眩晕较重。伴有心烦易怒,面红口干,舌苔薄*,舌质红,脉弦细或弦。

(3)小柴胡汤加减:*参、丹参各10~12克,甘草10克,杭白芍10~12克,陈皮、法半夏、苏木、柴胡各10克。

主治眩晕属肝气郁结,多见于更年期,易怒心烦,两胁作胀,伴有头痛,脉弦,苔腻,多兼虚证。

(4)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柴胡、*芩各10~12克,*连6克,川芎、泽泻各10~12克。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热象明显者加金银花、连翘。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平肝泻火。主治肝火眩晕,为实证,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初起等多见,以头晕为主,伴有头痛、头胀、目赤、心烦口干、便秘尿*等,脉弦有力,苔*或*腻。

(5)六味地*汤加减:菊花、生地各10~12克,丹皮10克,泽泻、牛膝各10~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阴补肾。肾虚眩晕多见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低血压,患者体弱,腰酸腰痛,夜尿多,足跟痛,倦怠乏力,脉沉细,苔薄舌红。

(6)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0~15克,桂枝10~12克,甘草、泽泻各10克,山药10~12克,苍术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主治水湿眩晕。此证由于脾虚、水湿不化、阻抑清阳引起,常伴有胸闷乏力、腹胀嗳气、水肿等症,脉滑、苔白腻。

(7)白薇汤加减:*参、白薇、当归各10~12克,甘草10克,丹参、菊花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补气、清头目。主治血虚眩晕,多为失血、产后贫血等引起。症见眩晕、眼花,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脉细、舌淡。

(8)温胆汤加减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12~15克,甘草、枳实、苍术、白术、川芎、泽泻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祛痰。主治痰浊眩晕。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蕴而生热,灼津成痰,阻遏气机,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而为眩晕。

病例1:张某,男,46岁。高血压16年,血压~/毫米汞柱,头痛头眩,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重脚轻,走路虚飘,胸闷,胃脘胀满,脉弦细而缓,舌胀微赤,薄白苔。心肺(-)。

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型),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治以滋阴平肝降逆。

处方:枸杞子、菊花各12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何首乌、生地各15克,山茱萸、茯苓各12克,五味子6克,酸枣仁18克,远志10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连5克,生石决明24克。前方服3剂头晕减轻,可顺利阅读报纸,睡眠有好转,胃脘胀满,脉舌同前。前方去山茱萸、*连,加竹茹6克、*芩炭12克。服6剂,头晕已不明显,再以上方去*芩炭加黑桑葚12克继服。随访1个月病情稳定。本例头重脚轻,失眠多梦,病已16年乃重在补肾,方用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滋阴补肾,茯苓健脾,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瓜蒌宽胸,*连、生石决明清肝降逆,而治之获效。

病例2:郭某,男,59岁。年2月8日初诊。眩晕2天,原发性高血压18年,左侧偏瘫3年。昨天午饭后突然眩晕、恶心、呕吐,不能睁眼,血压/毫米汞柱。用降压药后好转。今日仍有眩晕感,项强,口干渴,畏热,便干。

检查:舌质黯红,苔*腻,脉弦。血压/毫米汞柱。

辨证:肝阳上亢,治当祛风清热平肝。

处方:菊花10克,钩藤、*芩、夏枯草各15克,蝉蜕6克,白薇10克,川芎15克,葛根、桑寄生各20克,半夏10克,牛膝12克,生石膏30克,草决明20克。服上药后眩晕缓解,睡眠好,口干渴减轻,二便调。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血压/90毫米汞柱。

上方继服。服药后无头晕,精神睡眠好,大便通畅。无其他不适感。舌质黯边略红,苔薄白,脉弦,血压/86毫米汞柱。

处方:菊花10克,川芎15克,葛根20克,白薇10克,夏枯草15克,草决明、赤芍各20克,*芩12克,牛膝15克,桑寄生20克,生地15克,珍珠母30克。

本例长期血压高,不正规治疗,素体阳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风动则摇,致眩晕,视物旋转感,不能睁眼。肝移热于胃,胃火上炎,口干渴,舌苔*腻为痰热内盛,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给予祛风清热平肝之剂。菊花、*芩、夏枯草、白薇、生石膏清热泻火;钩藤、蝉蜕祛风清热;川芎、葛根活血解肌;半夏、草决明化痰,降逆止呕;桑寄生、牛膝补肾降压。

36.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惯用方

(1)解*活血汤(自拟方)丹参、玄参各12克,金银花、连翘各10~12克,天花粉12克,甘草6~10克,乳香、没药各10克,牛膝、鸡血藤、络石藤各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活血消肿。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疖肿、丹*。症见肢体红肿热痛,且烦热口渴,脉数,苔腻。

(2)阳和汤、四逆汤合活血药:麻*3~10克,肉桂6~10克,白芥子10克,熟地12~15克,甘草10克,鹿角霜、白术、川芎各12克,鸡血藤15克,当归12克,红花1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阳活血。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阳虚受寒,经脉瘀滞不通。症见肢体发凉沉重,遇冷发绀、发白、神疲乏力,不能多行走,重则步履困难。脉细,苔白,舌质黯。

(3)补中益气、十全大补汤合活血药:*参12克,*芪15~2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当归、丹参、红花各12克,鸡血藤1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活血。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见疮口久溃不敛,动则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肢端冷痛,脉沉细,苔薄。以上3方均有活血药,但应根据病情变化,瘀血明显可加用三棱、莪术,尤其是三棱的作用,有“化血为水”的作用,乳香、没药伤胃不宜久用。

病例:李某,男,50岁。年10月初诊。曾在某矿区工作10多年,住地比较潮湿,患者吸烟近20年,年发现右下肢发凉疼痛,走路时为明显,渐渐加剧,下肢肤色发紫,摸不到脉。诊时右下肢肤色紫暗,局部疼痛,发凉,行走困难,伴气短乏力,医院检查治疗,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拟截肢治疗。患者来一试中医治疗,来诊时右下肢色紫有瘀斑,局部肿胀,压痛,尤以走路为甚,右跌阳脉摸不到,寸口脉细,舌质黯,苔腻,辨证为脱疽,治宜清热解*活血。

处方:丹参15克,玄参、天花粉各12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甘草10克,茯苓、当归各12克,没药、乳香各10克,牛膝、鸡血藤各12克。

服上方20剂,下肢肿胀见消,疼痛明显减轻,肤色由紫转红,仍有疼痛,局部发凉,脉舌同前,前方继用,加温阳补气药。

处方:*芪15克,丹参12克,玄参、金银花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茯苓、当归各12克,没药、乳香各10克,牛膝、鸡血藤各12克。又服20剂,疼痛显著减轻,走路较前增多,局部肤色好转,足趾开始转变颜色,跌阳脉仍摸不到,余同前。仍宗前法,前方去玄参,加*参15克,服20剂。服后疼痛基本已除,仅走路多后感觉疼痛,右下肢肤色渐转正常,肿胀已消,跌阳脉已可摸到,但仍很微弱,嘱其继续用前法,回原地继续治疗服药。治疗中随病情变化而治法变化,不可守方不变,如清热解*药不宜久用,见效后则改为益气活血;又如有时益气与温阳同用,故三诊时用*参。患者有下肢肿胀,加用防己*芪汤健脾利湿消肿。(中医五运六气

TUhjnbcbe - 2021/1/27 11:55:00

31.姜醋饮

生姜克,用米醋毫升浸泡之。1周后,过滤取汁饮,每次3毫升,每日3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阳软坚,化瘀开胃。适用于血瘀胸痹心痛,食少胃寒。

本方软坚化瘀,常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胃寒食少者。

32.山茶饮

山楂、茶叶、冰糖各适量。

功用健脾化瘀浊。

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33.大*甘草饮

生大*6克,甘草10克,煎水1日量。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化瘀浊。适应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由于腑气不通,呃逆频作,以致影响进食入睡的顽固呃逆,腑气通,大便下则呃逆止。

34.治疗哮喘惯用方

(1)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12克,甘草、竹叶各10克,薏苡仁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理气化痰,平喘止咳。主治哮喘属痰浊内阻者。

症见痰多白黏,胸满腹胀,纳呆便溏,困倦乏力,脉滑,苔白腻。

加减:

胸满腹胀重加枳壳、厚朴各10克;

腹胀嗳气,纳呆加保和丸;

喘重可酌加炙麻*3~6克。

素体多痰,或脾失健运,水湿停滞化痰,或偏食肥甘生痰之品均可使痰浊内阻,气机失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肺气上逆挟痰而发哮喘,《医学正传》称之“痰火内郁”,治疗以“痰者,除痰化气为主”。

(2)射干麻*汤、小青龙汤加减:射干10克,炙麻*6~10克,杭芍12克,细辛3克,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陈皮、半夏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肺定喘解表。主治哮喘属寒喘者。

症见恶寒身痛无汗,肢冷喜热饮,痰白黏,脉浮数,舌苔薄白。《张氏医通》说“哮证多属寒包热邪,所以遇寒则发,喉中水鸡声”哮喘遇寒发作或加重,易感外邪。加减:痰多加杏仁、款冬花各10克。

(3)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6~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甘草、桔梗、*芩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宣肺定喘。

主治热喘,哮喘遇热而发或加重,易感风热,发热,汗出,痰黏*,喜冷饮,烦躁,脉滑数,苔*腻。

加减:如果痰多加前胡10克,瓜蒌12克。

(4)二仙汤加减仙茅、淫羊藿各15克,补骨脂、当归、牛膝各12克,泽泻、五味子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肾虚哮喘,症见动则气喘,腰酸腰痛,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肢冷乏力,脉沉细,苔白。

加减:

如果肾阳虚重加肉桂6克,炮附子10克;

气短乏力明显加*参12克或*芪15克。温肾纳气。

(5)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芪12克,防风、桂枝各10克,杭白芍12克,甘草、白术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固表。主治肺气虚之哮喘者。症见气短乏力,汗出多,易受外邪侵袭引起哮喘发作,脉细数,苔白。

(6)清热活血汤金银花、连翘、半支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当归、红花、丹参各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活血化瘀。主治哮喘久治不愈有瘀血者。

哮喘由于外邪、痰浊、外感、肺虚、肾虚、脾虚等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而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辨证治疗时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对年老体弱肾虚作喘或过敏哮喘可酌用蛤蚧人参酒(蛤蚧1对,人参30克,白酒克浸泡30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对哮喘痰黏稠不易咳出可用三子养亲汤。对久病哮喘者虚中挟实(兼有外感、痰浊)时可每天服2剂药。如早晨、上午服解表药、祛痰药;下午、晚上服补肾健脾药。对哮喘间歇期可服用河车大造丸,每次2丸,每日2~3次;或用固本咳喘(片),每次3~5片,每日3次。

35.治疗眩晕惯用方

(1)清肝汤(经验方)白薇10~12克,葛根10~15克,菊花l0~12克,钩藤12~20克,生龙骨20~30克,生牡蛎20~30克,*芩10~12克,草决明10~15克,磁石30克。

平肝清热。

主治肝阳亢盛,偏实证者,眩晕头胀头痛,脉弦有力,体壮。

(2)杞菊地*丸加减:菊花、枸杞子、生地、丹皮各10~12克,茯苓10~15克,泽泻10~12克,山茱萸10克,杜仲、女贞子各10~12克,旱莲草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阴平肝。

主治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眩晕者,症见腰酸腰痛、乏力遗精等肾虚症状,舌红、脉弦细。肝阳上亢的眩晕可分为阴虚阳亢与肝阳亢盛两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临床上十分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多属此类,患者眩晕较重。伴有心烦易怒,面红口干,舌苔薄*,舌质红,脉弦细或弦。

(3)小柴胡汤加减:*参、丹参各10~12克,甘草10克,杭白芍10~12克,陈皮、法半夏、苏木、柴胡各10克。

主治眩晕属肝气郁结,多见于更年期,易怒心烦,两胁作胀,伴有头痛,脉弦,苔腻,多兼虚证。

(4)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柴胡、*芩各10~12克,*连6克,川芎、泽泻各10~12克。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热象明显者加金银花、连翘。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平肝泻火。主治肝火眩晕,为实证,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初起等多见,以头晕为主,伴有头痛、头胀、目赤、心烦口干、便秘尿*等,脉弦有力,苔*或*腻。

(5)六味地*汤加减:菊花、生地各10~12克,丹皮10克,泽泻、牛膝各10~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阴补肾。肾虚眩晕多见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低血压,患者体弱,腰酸腰痛,夜尿多,足跟痛,倦怠乏力,脉沉细,苔薄舌红。

(6)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0~15克,桂枝10~12克,甘草、泽泻各10克,山药10~12克,苍术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主治水湿眩晕。此证由于脾虚、水湿不化、阻抑清阳引起,常伴有胸闷乏力、腹胀嗳气、水肿等症,脉滑、苔白腻。

(7)白薇汤加减:*参、白薇、当归各10~12克,甘草10克,丹参、菊花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补气、清头目。主治血虚眩晕,多为失血、产后贫血等引起。症见眩晕、眼花,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脉细、舌淡。

(8)温胆汤加减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12~15克,甘草、枳实、苍术、白术、川芎、泽泻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祛痰。主治痰浊眩晕。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蕴而生热,灼津成痰,阻遏气机,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而为眩晕。

病例1:张某,男,46岁。高血压16年,血压~/毫米汞柱,头痛头眩,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重脚轻,走路虚飘,胸闷,胃脘胀满,脉弦细而缓,舌胀微赤,薄白苔。心肺(-)。

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型),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治以滋阴平肝降逆。

处方:枸杞子、菊花各12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何首乌、生地各15克,山茱萸、茯苓各12克,五味子6克,酸枣仁18克,远志10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连5克,生石决明24克。前方服3剂头晕减轻,可顺利阅读报纸,睡眠有好转,胃脘胀满,脉舌同前。前方去山茱萸、*连,加竹茹6克、*芩炭12克。服6剂,头晕已不明显,再以上方去*芩炭加黑桑葚12克继服。随访1个月病情稳定。本例头重脚轻,失眠多梦,病已16年乃重在补肾,方用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滋阴补肾,茯苓健脾,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瓜蒌宽胸,*连、生石决明清肝降逆,而治之获效。

病例2:郭某,男,59岁。年2月8日初诊。眩晕2天,原发性高血压18年,左侧偏瘫3年。昨天午饭后突然眩晕、恶心、呕吐,不能睁眼,血压/毫米汞柱。用降压药后好转。今日仍有眩晕感,项强,口干渴,畏热,便干。

检查:舌质黯红,苔*腻,脉弦。血压/毫米汞柱。

辨证:肝阳上亢,治当祛风清热平肝。

处方:菊花10克,钩藤、*芩、夏枯草各15克,蝉蜕6克,白薇10克,川芎15克,葛根、桑寄生各20克,半夏10克,牛膝12克,生石膏30克,草决明20克。服上药后眩晕缓解,睡眠好,口干渴减轻,二便调。舌质黯红,苔薄白,脉弦,血压/90毫米汞柱。

上方继服。服药后无头晕,精神睡眠好,大便通畅。无其他不适感。舌质黯边略红,苔薄白,脉弦,血压/86毫米汞柱。

处方:菊花10克,川芎15克,葛根20克,白薇10克,夏枯草15克,草决明、赤芍各20克,*芩12克,牛膝15克,桑寄生20克,生地15克,珍珠母30克。

本例长期血压高,不正规治疗,素体阳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风动则摇,致眩晕,视物旋转感,不能睁眼。肝移热于胃,胃火上炎,口干渴,舌苔*腻为痰热内盛,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给予祛风清热平肝之剂。菊花、*芩、夏枯草、白薇、生石膏清热泻火;钩藤、蝉蜕祛风清热;川芎、葛根活血解肌;半夏、草决明化痰,降逆止呕;桑寄生、牛膝补肾降压。

36.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惯用方

(1)解*活血汤(自拟方)丹参、玄参各12克,金银花、连翘各10~12克,天花粉12克,甘草6~10克,乳香、没药各10克,牛膝、鸡血藤、络石藤各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活血消肿。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疖肿、丹*。症见肢体红肿热痛,且烦热口渴,脉数,苔腻。

(2)阳和汤、四逆汤合活血药:麻*3~10克,肉桂6~10克,白芥子10克,熟地12~15克,甘草10克,鹿角霜、白术、川芎各12克,鸡血藤15克,当归12克,红花1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阳活血。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阳虚受寒,经脉瘀滞不通。症见肢体发凉沉重,遇冷发绀、发白、神疲乏力,不能多行走,重则步履困难。脉细,苔白,舌质黯。

(3)补中益气、十全大补汤合活血药:*参12克,*芪15~2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当归、丹参、红花各12克,鸡血藤1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活血。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见疮口久溃不敛,动则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肢端冷痛,脉沉细,苔薄。以上3方均有活血药,但应根据病情变化,瘀血明显可加用三棱、莪术,尤其是三棱的作用,有“化血为水”的作用,乳香、没药伤胃不宜久用。

病例:李某,男,50岁。年10月初诊。曾在某矿区工作10多年,住地比较潮湿,患者吸烟近20年,年发现右下肢发凉疼痛,走路时为明显,渐渐加剧,下肢肤色发紫,摸不到脉。诊时右下肢肤色紫暗,局部疼痛,发凉,行走困难,伴气短乏力,医院检查治疗,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拟截肢治疗。患者来一试中医治疗,来诊时右下肢色紫有瘀斑,局部肿胀,压痛,尤以走路为甚,右跌阳脉摸不到,寸口脉细,舌质黯,苔腻,辨证为脱疽,治宜清热解*活血。

处方:丹参15克,玄参、天花粉各12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甘草10克,茯苓、当归各12克,没药、乳香各10克,牛膝、鸡血藤各12克。

服上方20剂,下肢肿胀见消,疼痛明显减轻,肤色由紫转红,仍有疼痛,局部发凉,脉舌同前,前方继用,加温阳补气药。

处方:*芪15克,丹参12克,玄参、金银花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茯苓、当归各12克,没药、乳香各10克,牛膝、鸡血藤各12克。又服20剂,疼痛显著减轻,走路较前增多,局部肤色好转,足趾开始转变颜色,跌阳脉仍摸不到,余同前。仍宗前法,前方去玄参,加*参15克,服20剂。服后疼痛基本已除,仅走路多后感觉疼痛,右下肢肤色渐转正常,肿胀已消,跌阳脉已可摸到,但仍很微弱,嘱其继续用前法,回原地继续治疗服药。治疗中随病情变化而治法变化,不可守方不变,如清热解*药不宜久用,见效后则改为益气活血;又如有时益气与温阳同用,故三诊时用*参。患者有下肢肿胀,加用防己*芪汤健脾利湿消肿。(中医五运六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士魁临床惯用秘验方42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