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品种繁多,其采收季节也各不相同,由于采收的时间性对药材本身的质量、疗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适时合理地采收便成为保证药材质量、产量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一、古代医家对药材采收的论述
由于采收的时间性对药材本身的质量、疗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自古以来我国的医学家和人民群众都强调采药季节的重要性。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x,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元代李元恒《用药法象》也说:“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二、各类药材的不同采收期
(一)、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1、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芪、草乌、*连、*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芩,南沙参、桔梗、苍术、漏芦、三棱、百部、*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2、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例如:
(1)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时。
(2)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
(3)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
(4)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
(5)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例如:
(1)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
(2)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
(3)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
(4)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
(5)红花在夏季花由*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3、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例如:
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诃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4、以叶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叶类中药材品种宜在植株生长最旺、花未开放或花朵盛开时采收,此时植株已经完全长成,光和作用旺盛,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如大青叶、紫苏叶、番泻叶、臭梧桐叶、艾叶等。
5、以全草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全草入药的中药材应在植株生长最旺盛而将要开花前采收。如薄荷、穿心莲、伸筋草、鱼腥草、淫羊藿、仙鹤草、透骨草、马鞭草、藿香、泽兰、半枝莲、白花蛇草、千里光、佩兰、蒲公荚、茵陈、淡竹叶、石斛等。但也有部分品种以开花后秋季采收,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如麻*、细辛、垂盆草、紫花地丁、金钱草、荆芥等。
(二)、采收期对化学成分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除了受遗传因子的调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受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的影响,这其中采收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药材的采收期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适期采收对药材的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都有良好作用。可是目前对野生药材的滥采乱挖,导致资源日益枯竭,以致有些药农为了多采挖野生药材,甚至不分时节或先于采收季节采挖药材,致使药材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的疗效。即使人工栽培的药材,由于缺乏对有效成分含量的跟踪研究,一味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1、采收根、根茎类药材应以秋冬或初春季节,植物地上部分枯萎后比较适宜。因为此时植物处于休眠状态,营养物质消耗少,有效成分积累较高。丹参在第四季收获其丹参酮及次甲丹参醌含量较其他季节收获高2~3倍。石菖蒲挥发油含量在冬季高于夏季。又如牛膝根中甾酮含量在11月15日为最高为0.18%,同期地上部分甾酮含量降到最低为0.01%。
元胡、半夏、贝母等药材地上部分枯萎较早,虽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但是地下部分物质合成积累仍较活跃,正处于增长期,因此宜在初夏或夏季采收。在初夏或夏季采收的白头翁,总皂苷含量为开花前期(8.39%)>开花期(5.78%)>开花后期(4.69%),因此在开花前采收较适,此时产量也高。野生柴胡醇溶性浸出物量随生长期而渐降低,5月份最高,达23.95%,9月份含量最低为16.03%。栽培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虽在开花前期达最高(0.17%),但此时药材疏松,折干率最低,不宜药用。8月中旬后的枯萎期,折干率只稍低于枯萎前期,含量却高4倍以上,综合两因素,以绝对含量计算以8月中旬以后采收为最宜。类似的还有,桔梗以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期间采收最佳。以便得到高产量和高总皂苷含量的药材;福寿草总强心苷含量在萌动期为最高(0.65%),其次在花期(0.49%)及枯萎后期(0.50%),综合产量因素,以枯萎后期采收为佳;*芪传统上以4月底和10月底采收,经测定*芪甲苷含量在4月底和10月底时达最高为0.10%,同期,微量元素Cu、Fe、Zn、Mn、Se也达最高,说明传统的采收期是有科学道理的。萱草根中蒽醌类和大*酸含量在花前期较高;4年生以上细辛的根及根茎中挥发油在4、5、9三个月份中达最高;栽培*芩根在8月末果实期*芩苷含量最高。
2、.叶类药材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
(1)依照传统采收期合理的
①大青叶、艾叶和荷叶等,此时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相应的有效物质合成积累的也多。
②徐州产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在头刀叶时为2.67mg,二刀叶时0.21mg,相差近十倍,生产上应在头刀叶时采收。
③朝鲜淫羊藿在5月份总*酮及几种主要*酮苷类含量均为最高,7月以后明显降低,总*酮含量降至一半以下,淫羊藿苷含量不足最高含量的1/3。
④银杏叶总*酮含量以4月芽期最高达0.89%,其次是10月的绿叶为0.65%。但由于4月的叶产量极低,因此在10月叶落地时采收较合适,这与传统的采收期相符,而且,9、10月份的银杏叶中钙含量最高达4.47%,锌含量接近于零,Cu/Zn比值达最大为,这与银杏叶的功效不无关系。
(2)也有研究表明传统采收期并不尽合理的
①北京大兴产罗布麻叶槲皮素含量8月份最高为0.02%,10月份最低为0.01%。可见原先的7、10两月传统采收并不尽合理,应改为7、8月份采集。②桑叶传统以经霜打后采摘。研究表明,霜前叶芸香苷含量比经霜桑叶高。霜前从8~10月芸香苷含量逐渐升高,经霜后的含量骤然下降,自然脱落叶的含量最低。
③丁香叶中主要有效成份含量在11月份最高为2.41%,10月份和9月份依次为2.15%和1.96%,但11月份丁香叶已枯*,且与其它叶难以分清,不能保证药材质量,因此在9、10月采收最为适宜[5]。
3、花类药材多在含苞欲放或开放时采收
因为一般花类开放过久则色泽受到影响,有效成份含量也相应的会减少。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皆在花蕾时采收。而玫瑰花、旋覆花、洋金花则要求在花初开时采收。如槐米、槐花的芦丁含量分别为23.5%和13%。番红花的番红花苷含量在未开大时达最高为.80%(以开花第一天为%),开花第二、三、四天含量逐日减少至11%、17%、25%,产量以第一天最高,综合产量、质量因素,番红花必须做到当天开花的一定要当天采摘。红花则在开花第三天采集最佳。杭白菊以花开放程度70%时采收最佳。此时重量极显著高于50%和%开放程度。挥发油、精氨酸含量等都相对较高。且色泽好、花瓣厚质佳。这提示我们传统的菊花、番红花以花盛开时采收并不十分妥切。
4、果实、种子药材
除较特殊的如覆盆子、青皮、枳实等以未成熟果或幼果采收外,一般以果实充分成熟或完全成熟时采收。例如:
(1)诃子以12月采收为宜。此时没食子酸最高,为27.8%,鞣质含量最高为56.47%,而10月和11月采的鞣质含量分别为49.46%和51.91%。
(2)枳壳在直径35~40cm时采收品质佳,产量提高了4倍。
(3)五味子一般在8月采收。在9月份挥发油、总酸、浸出物,五味子素、百粒重等含量都大于8月份的含量,说明过早采收质量不好。
5、全草类药材药材多在植株生长充分茎叶茂盛时采收
如青篙在花前盛叶期采收,此时青蒿素含量最高。垂盆草的垂盆草苷含量从4月~10月份逐渐升高,从0.1%~0.2%。而春季则无。因此。10月份采收,才能对迁延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荆芥的采收期比正常的来收期提前5~7天,挥发油含量却比正常采收的提高20%。从质量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考虑,多年生中麻*,以种子繁殖在第3年采收为宜。野生和人工栽培的再生中麻*应两年采收一次,且在10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休眠状态时采收,麻*碱含量最高。又如山东种植的*花篙,在花蕾期青蒿素含量最高。
6、其它如皮类、茎木藤类药材
大都遵循传统采收经验,系统研究的不多。厚朴药材含有的厚朴酚含量在凹叶型树种中随树龄增加而变化不大;而在其他品种中.则随树龄的增大而迅速增加,12年后基本稳定.提示我们种植12年以上的厚朴树方可开始采收。又如动物类药材,传统上一般根据生长习性和活动规律来捕捉。如鹿茸在清明后45~60天锯取,过时角质化,不成茸。蛤士蟆于秋末的“冬眠期”捕捉。又如蜈蚣传统在秋季来采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及组织胺含量均高于春季,镇痛作用也较春季强,但秋季捕捉难度大,商品不易干燥、贮藏;春季采收。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矿物类药则随时可采。
三、总结
综上所述,采收药材既要考虑到因品种、产地不同而致采收时日不同,也要考虑到即使同一品种因治疗目的的不同而可能有不同的采收期限。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很多药用植物都有了新的适应症,这与药材内有多种有效成份的存在是分不开的,各个成份可能单独或协同作用于治疗目的。如铁皮石斛,均含有生物碱、多糖和氨基酸等有效成份,对两种石斛不同生长期的产量、有效成份含量及功效进行综合分析。铁皮石斛以清音明日为治疗目的,应在第4年采收,以增强免疫为治疗目的,宜在第1或第3年采收.若兼顾上述两者及产量、则最佳采收期限在第3年秋季。
对于一些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标志性成分并非功能性成分的中药材,除了传统的采收期外,更应运用生物活性鉴定法,通过药理功效试验,界定每种中药材在其各个生长时期的药理功效。同时考虑产量等因素,以生物效价最高时作为该药材的合理采收期,才能确保临床疗效。
总之,每种药材的产地以及土壤、气候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均较大。还要综合考虑有效成份的积累量、药材产量和药理功效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有效成份绝对最大含量或最大生物效价作为采收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古代与现代的用药习惯适时采收才能采到理想的药材。
清热药
凡以清热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症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清热药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清热药主要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腑实热证,湿热泻痢,湿热*疸,温*发斑,痈疮肿*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使用清热药时应辨别热证的虚实。
本类药物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者慎用。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根据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清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清热解*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以清热解*为主要作用。主治各种热*证,如疮痈疔疖、丹*、温*发斑、咽喉肿痛、痄腮、热*下痢及虫蛇咬伤、癌肿、烧烫伤等。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山豆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有豆腥气,味极苦。以味苦者为佳。生用。
苦,寒;有*。归肺、胃经。
清热解*,消肿利咽。
1.火*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
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利咽消肿,为治疗火*蕴结所致乳蛾喉痹、咽喉红肿疼痛的要药。
2.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攻所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疸,肺热咳嗽,痈肿疮*等证。
煎服,3~6g。外用适量.
本品苦寒有*,过量服用易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北豆根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有小*;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祛风止痛。用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泄痢及风湿痹痛。煎服,3~9g。本品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8岁
漫画
云少
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