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危害,因为肾性高血压能否有效地控制血压与预后直接相关,因此,应对肾性高血压引起重视。下面将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的病机、治疗原则。
一、病因病机
高血压大多数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既往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流行的观点是肝阳上亢,其他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但根据上述观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常不尽满意。现大多数临床研究认为,眩晕的病机关键在于升降反作,当升者不升,清窍失养,当降者不降,清窍被扰,以致眩晕,而肝阳上亢、脏腑虚损、痰浊内阻等都是导致升降反作的原因。也就是说,“眩晕”的病机应分为直接病机和间接病机两种,直接病机是升降反作;间接病机是脏腑的虚损和病邪阻滞导致升降反作。
二、辨证治疗
既然“眩晕”的病机有直接病机和间接病机两种,那么治疗应有针对性。对“升降反作”的直接病机,应调其升降。当升不升者,应助其升发,长用药物如升麻、柴胡、葛根、防风、羌活、桔梗等;当降不降者,当助其降下,常用药物如川牛膝、枳实、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钩藤、代赭石、磁石、吴茱萸、旋覆花等。中医学还认为升降相因,即正常的升发有助于下降,正常的下降有于升发,所以,治疗时往往是升降互调,对当升不升者,在助其升发的同时,须少佐降下药;对当降不降者,在助其降下的同时,应少佐升散药。对导致升降反作的病机,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
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目干涩,面色灰*,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喜饮,小便*,大便偏干,舌红苔少或薄*,脉沉细或弦细。
生理状态下,阴位于下而上承,阳位于上而下潜,阴阳交替,水火既济。若肝肾之明亏于下,不能涵养肝阳,则致肝阳上亢而出现眩晕。
滋阴潜阳。
建瓴汤、镇肝熄风汤、加味三甲复脉汤等。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加潜降药(例如川牛膝、磁石、龟板、鳖甲、牡蛎等),同时少佐升发之品(例如葛根等)。
血压升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乏力,纳呆,便溏,或畏寒,舌质暗红有齿痕,苔薄而干,脉弦细或沉细。
此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损及气所致。
益气养阴,平肝潜阳。
参芪地*汤、大补元煎加川牛膝、磁石、龟板、鳖甲等,少佐葛根、防风等。
血压升高,头晕耳鸣,头痛眼花,或头重不清,乏力,便溏纳少,或尿少身肿,舌质淡有齿痕,苔白滑,脉濡细等。
此乃水湿内阻,清阳不升所致。
健脾利湿,益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合五皮饮,加杜仲、川牛膝、防己、车前子等降下之品。
血压升高,头晕耳鸣,伴有水肿,或有头痛,面色黧黑,或有固定疼痛,或舌有麻斑、瘀点等。
此为湿痕互结,阻于体内,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活血利湿,升清降浊。
当归芍药散加川牛膝、车前子、丹参、益母草、防己、葛根、防风、僵蚕等。
三、验方精选举例
下面高血压的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