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每日一药桂桂枝桂心牡桂菌桂
TUhjnbcbe - 2020/10/23 0:11:00

九十二、牡桂

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桂之供药有两种,一曰菌桂,又称小桂,其皮为肉桂,或称筒桂:一曰牡桂,又称大桂,或单称桂,其皮为官桂,其枝为桂枝。

产安南及我国云南两广等地。

味辛甘,性温无*。

桂枝为发表解肌要药。主温经通脉,表虚中风,治手足痛风,伤寒头痛,无汗能发,有汗能止,行肺气,散寒邪,调和营卫,横通肢节。

心痛胁痛胁风,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上品

味甘,辛,大热,有*。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逆,鼻齆(wèng,鼻道阻塞,发音不清),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阳。二月,七八月,十月采皮,阴干。

得人参、麦门冬、甘草、大*、*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治吐逆。

①将胃气与脉外卫气相接续。

②第①项的作用使肾的冲气由肾一胃一肺方向转移,而使冲气平息(苓桂味甘汤)。

③推动脉外卫气,从而使脉中营血得以推进。

④使胃气外达肌部(胃→心下→下膈→肌部)。

⑤使脉外之气、肌气通过腠理外散。

⑥第①③⑤项的作用结果,有助于宣散肺气。

⑦第④项作用的结果,可使下膈的疟邪外达。

胃、心下、膈、胸、肺、心包、心、脉外、脉中、肌部。

(70方)

汤剂:1.乌头桂枝汤、2.温经汤、3.*芪桂枝五物汤、4.*芪建中汤、5.*芪芍药桂枝苦酒汤、6.*芩汤(《外台》)、7.*连汤、8.葛根汤、9.葛根*芩*连汤、10.葛根加半夏汤、11.瓜蒌桂枝汤、12.甘草附子汤、13.枳实薤白桂枝汤、14.桂枝汤、15.桂枝加*芪汤、16.桂枝加葛根汤、17.桂枝加桂汤、1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9.桂枝加芍药汤、20.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21.桂枝加大*汤、22.桂枝加附子汤、2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24.桂枝去芍药汤、25.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26.桂枝甘草汤、27.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千金》)、2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9.桂枝去芍药加麻*附子细辛汤、30.桂枝甘草汤、3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2.桂枝芍药知母汤、33.桂枝生姜枳实汤、34.桂枝二越婢一汤、35.桂枝二麻*一汤、36.桂枝人参汤、37.桂枝茯苓丸、38.桂枝附子汤、39.桂枝麻*各半汤、40.桂苓五味甘草汤、41.厚朴七物汤、42.柴胡桂枝汤、43.柴胡桂枝干姜汤、4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5.小建中汤、46.小青龙汤、47.小青龙加石膏汤、48.炙甘草汤、49.续命汤(《古今录验》)、50.大青龙汤、51.泽漆汤、52.竹叶汤、53.桃核承气汤、54.当归四逆汤、55.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56.当归建中汤(《千金》)、57.半夏散及汤、58.白虎加桂枝汤、59.风引汤、60.茯苓甘草汤、6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6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63.茯苓泽泻汤、64.防己地*汤、65.防己茯苓汤、66.麻*升麻汤、67.麻*汤、68.麻*加术汤、69.木防己汤、70.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

丸剂:1.乌梅丸、2.崔氏八味丸、3.肾气丸、4.竹皮大丸、5.鳖甲煎丸、6.薯蓣丸。

散剂:1.侯氏放、2.五苓散、3.紫石寒食散、4.蜘蛛散、5.天雄散、6.土瓜根散。

在实际处方用药时使用肉桂。

去冷风疼痛。

横行手臂治痛风

去伤风头痛,开肌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

色赤味辛,入心肝助火,但桂枝实因菱泽之利水,方能入水以化气,可以导心火以下交于水,故多用之以降冲逆之气,加入补血药中,因而能温通血脉,桂枝能散四肢,质较坚实,故桂枝能兼走筋骨。味辛又得土之气,故能散血脉肌肉中之风寒。

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

普通三分至钱半。

凡阴虚火炎,温病大热,喉症血症均忌。

桂枝为古今皆用之要药,治疗甚广,与麻*、柴胡、荆芥、防风、生姜、葱白等同用,治风寒束表,与桑枝、附子、牛膝、威灵仙、茯苓、防己等同用,治关节疼痛。与白芥子、厚朴、杏仁、半夏等同用,治上气咳逆。与白芍同用解肌和中,与葛根同用发汗退热,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桂枝了。

拣去杂质。刮去粗皮,刷去灰尘即得。

九十三、菌桂

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好,常如童子。又名肉桂。

产安南及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本高大,皮入药。

味辛甘,性大热,有小*。

肉桂为温补要药,主扶火助阳,温中逐寒,能引火归元,治上热下寒,破沉寒痼冷,疗霍乱转筋,心腹诸痛,疝瘕奔豚。

补命门不足,能益火消阴。

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去荣中风寒,表虚自汗,春夏为禁药,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

木得桂而枯,又能抑肝风而扶脾土,脾虚恶食、湿盛泄污,补劳通经。

补助阳气,驱逐阴邪。

普通三分至一钱。

忌生葱石脂及火炙,凡阴虚内热。液少口干者慎用,食木实或瓜类中*,及闭口蜀椒中*,俱用肉桂煎汁饮之可解。

肉桂——一般生用冲服之,力更大。

禀地二之火,入血分,但仲景取其化气,非是化血。肉桂导心火下交于水,须有附子来振肾阳以蒸动其气,此肉桂之能化气也,因为附子。

拣去杂质,刮去粗皮,刷去灰尘即得。肉桂大辛大温,虽得金味,实为木火之性,故主入心肝血分,能助血之化源,桂皮尤能上行。张仲景之复脉汤,用桂枝。取其入心助火,以化血也。

肉桂比枝味更厚,气更凝聚。乃木之极致,大辛则大温,能益心火,为以木生火之专药,其实是温肝之品。肝为心之母,则补母,心肝皆司血分,故肉桂又为温血之要药,仲景用肾气丸,是接引心肝之火使之下归于肾。

一般桂枝多用于动脉有循环问题,能行阳达表。

桂心主补阳活血,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主九种心痛,腹内冷气痛不可忍,咳逆结气雍塞,脚痹不仁,止下利,杀三虫,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闭,胎衣不下。

主引血化汗化脓,内托痈疽痘疮,治噎膈腹满。

在《神农本草经》?上品及《名医别录?上品》中分别收录在菌桂、牡桂条下,在《名医别录?上品》中并有对桂的描述。在《中药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对肉桂的历史叙述如下:“本品以“牡桂、菌桂”之名载人《神农本草经》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桂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

综上所述,桂、牡桂、肉桂似同一物,因皮之老嫩、厚薄、味之浓淡而引出不同名称。

今据调查,肉桂的幼树皮加工成筒状,称官桂(菌桂)。树皮青*,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据此描述,菌桂与今之官桂或称筒桂当是一物......二者原植物相同。

总之桂枝虽被冠有很多名称,皆为樟科及同类植物的树皮干燥而成,今后用药时,我们更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药桂桂枝桂心牡桂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