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相关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951908.html胡希恕解读《经方》讲座第二部分金匮要略十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支饮胸满者,厚朴大*汤主之。厚朴大*汤方厚朴?一尺大*?六两枳实?四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这个支饮,它是里实,饮不往下,气不下行往上去,支饮本来就往上,它明显胸满,你用上面的方子(泽泻汤、木防己汤)也不行。厚朴、枳实这个药,咱们都说它消胀,它也能消食,也治停食停水,治食、水这种胀满,证属实,大便又不通,你得加大*。所以,这就是小承气汤(1P页),把厚朴、枳实加量。这里有个问题,原方大*的量太重,我们要用可不要这样用。你们看看这个方剂,一剂是两付药,匀两次,古人的一两合现在三钱,你们看六两,三六一两八,一两八除二得九钱,我的天!九钱大*给人吃,那不得泻得稀拉糊涂?!所以古人的这个方剂分量,有些地方恐怕有错误。所以我们用这个方子,厚朴、枳实量再大点没问题,但大*顶多用10克,三钱,一般6克就蛮好,绝对坏不了事。你要照(原方)这个分量用可是成问题的,一次九钱,三九27克太重一些,所以读古人书你不要死于句下。它就这么写的,这是错误的。、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中。这就是逆满得太厉害了,痰饮充斥、压迫肺,这不能用小半夏汤来治疗。而是得祛痰,得用葶苈。古人用的葶苈下水,前面讲的十枣汤,芜花、大戟、甘遂都是下水的药,各个作用还是不一样。葶苈治上面,现在的说法是治肺水,水影响到肺,这时候下水用葶苈,甘遂、大戟、芫花全不行,虽然都是去胸这个部位的水。但是它(亭苈)特别在上,所以在肺痿里也提到了葶苈大枣泻肺汤。“支饮不得息”,不得息者就是呼吸困难,这得赶紧用葶苈大枣泻其肺,泻肺就是泻肺里水、痰了,葶苈也是治水,也不是治旁的,但是它是“不得息”了。这又是不同了。底下讲的小半夏汤是治呕,(这种病症)你若用葶苈大枣泻肺行不行呢?那是不行的。很清楚,准不行!我们辨证,既要辨病是怎么来的,同时就它反应的症候而来适应这个病进行治疗,你看都是“水饮”,水饮反应的证候不同,那就需要根据证候(的不同),选择祛水饮的(精细而非粗略的)方法来用祛水饮的方药。中医就是这样的东西,所以中医又好学又不好学,这个地方(精细辨证)非常细,只有从这下手,在临床上才能更好治病。(编者按:此条文在小半夏汤条文之前,胡希恕先生讲课时,偶有疏漏,等讲了小半夏汤之后,才想起漏讲了本条文,故胡老立刻补讲。编者按《金匮要略》原著顺序进行编辑)、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汤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小半夏汤,就是半夏、生姜两味药。“呕家”,胃停水人要吐,尤其支饮,它往上冲逆,人就要吐,吐出来胃就干了,干了就要渴。所以,呕家本渴。他吐出来水分,水出来了,胃就干了,他就应该渴。“渴者为欲解”,要是渴的话,呕就要好了,这是按一般的停饮呕吐的说法。“今反不渴”,他呕吐之后,也渴,渴完了一会他就不渴了。那就是有支饮,饮随吐随聚,饮从下往上,直上。这种支饮要赶紧吃药,用小半夏汤。你看看这个方子,半夏、生姜都祛饮,咱们说生姜散寒祛饮,半夏是降逆祛饮,也都祛水的。你看因其呕的水饮,用治咳满的法子就不行,(虽然)还都属于水饮(编者按:还需要更精细辩证才可以),可这药(虽治呕但也)还是祛水。所以这一章讲的最细,我们必须得理解到这个地方(编者按:精细辨证而非粗略辨证),这个书才有用,那么我们才能会治病,痰饮是这样,其他病全是这样的,不是逮住个因素就能把病治了。所以这说明中医与西医不一样,西医把病名掌握住,我就能这么治,好不好(另论),当大夫的责任是蛮对的(没有错误);中医不行,有水饮,我治水饮不错吧,(光)不错可不行(不精细也治不好病啊)。如果病症是呕不是咳,那你治那个咳,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有害,所以还得细辨。这得用小半夏汤。所以中医的方药,不是凡是祛水饮的药就能治好水饮之病,不是那个事儿。(依次类推)旁的病都是这样啊。(本章节)这一回讲得特别细。、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丸主之。己椒苈*丸方防己椒目葶苈?(熬)大*?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这就是我们前而讲的“素盛今瘦”那种痰饮,饮这个水呀,都走于肠间,它不生津液而充形体,所以人瘦;同时口舌也干燥,没有津液嘛。那么,水都在肠子里,当然这个人肚子非胀不可。“此肠间有水气”,这指痰饮那一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同是水饮,水饮的部位不同,也不能一样地治疗。(腹满,口舌干燥)它这个在肚子,所以这个方子(己椒苈*丸)有治腹水的机会,如果大便干、腹胀满得厉害(的话),这个方子我都用了,挺好使的。己椒苈*方:防已、椒目、葶苈,全是利尿逐水的药物,伍大*一起,使泻下力量从大便而去。大*不仅利大便也利小便,所以吃大*小便特别*,因它有利小便的作用。这个方子也蛮好,腹水要是实证,无论什么腹水,有用(己椒苈*丸)的机会,一点害处都没有。我净用汤药(而不用丸药),这几个药它是等分的,我们用各10克就行,当然大*可酌量,如果燥结厉害大*10克也可以,不然的话,减其量大*用6克就行。原书上是丸剂,如梧子大,很小了,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一天才吃三丸,可是稍增,逐渐增加。古人以知为度了,也就是大便通利了就不要再加了。丸药是治慢性病,所以它要缓治,我们在临床上要根据病情(而灵活处理),若慢性病用丸药也未尝不可了。底下“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这是胡说了,所以方子后面的加味,都是错的多。口中有津液,怎么还能渴呢?(我理解)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这个药吃了,慢慢地口中有津液,那就是恢复了。“渴者”,指原方啊(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丸主之),不只口舌干渴,再渴加芒硝,(我认为)也用不着,芒硝当然是祛热。我认为这还是后人搞的,“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没法解释,不要它。(编者按:以上内容摘自《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学苑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