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24 21:30:00
作者:郝加献一组《唐砖》里的魏征(一)唐太宗与魏征的“君臣佳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可谓一代“明君”,早朝接纳多次大臣魏征的谏言,即使尴尬亦从容纳言,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并将魏征喻为“铜镜”,他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字直成,河北晋州人。唐太宗时拜议谏大夫,以正直敢谏闻名于朝堂。名言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最著名的是名疏之一的《谏太宗十思疏》,提倡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等。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高度评魏征的这篇谏疏,说:“正如汉初的论政之文曾经以秦为鉴,魏征为文论到隋帝之过,也略似贾谊之写《过秦》。用意相同,文风亦颇相似。在贾谊之后,魏征之前,几百年间,几乎不曾有过这样的文章。”唐太宗(二)面对杀身之祸,魏征腰板挺直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主要为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敌太子李建成服务,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又归于他的门下。李世民曾经生气地质问魏征说:“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关系?”面对可能降临的杀身之祸,魏征显出超越常人的气度和姿态,自信的回答:“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那么,他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李世民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精神所征服,马上任命魏征为专门负责给皇上提意见的谏议大夫,后又提升到了宰相的位置上。魏征并没有就此把腰弯下来,却时时犯言直谏,即使唐太宗不自在,也言无不尽。唐太宗赞赏并接受魏征的谏疏,写诏书嘉许他,还将诏书放在案头,以资警惕。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太宗高度褒美魏征,“以人为镜”,“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三)“犯言直谏”是魏征立身的利器,立业的法宝历朝历代,封建臣子对皇帝惟命是从,百依百顺,俯首谄媚,是常态。但是,为什么魏征却独独反其道而行之,以“犯言直谏”而闻名于世呢?反思魏征的犯颜进谏,魏征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既无良好的“出身”,也无过硬的“出处”,五易其主的魏征,如果低眉折腰,摇尾乞怜,真的会难免杀身之祸;“置之死地而后生”,“犯言直谏”成了魏征立身的利器,立业的法宝。死后,其“镜”破碎,碑文被毁,高大形象在唐太宗心中轰然坍塌,也与“直谏”有关:有人作证,魏征谏诤唐太宗的奏章,都自己偷偷地录下副本,交给了史官褚遂良,以求录之国史。此举激怒了唐太宗,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书玉的婚约,还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是后话。郝加献,北京密云人,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