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唐僧用一堆药名写诗表达心情,品读西游记
TUhjnbcbe - 2024/12/23 16:19:00

在《西游记》中,有两处以中药药名入诗词的趣味文字,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有的解读者还因此认为,《西游记》作者应该是一个精通医药之人,甚至就此断定他是某位人物。其实,古代懂得医理药理的学者众多,以此推断作者身份恐怕还难以成立。现在,让我们回归文本,来品读一下这两段“中药诗文”的特别含义。

悟空杀人的场景,被一首药名诗打上“马赛克”在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中,悟空因杀死白骨夫人被唐僧念动紧箍咒,悟空一气之下返回了花果山。他离开花果山已经五百年了,此时花果山一片萧条破败,只因前有二郎神对花果山的扫荡,现有一群猎虎不时来此捕捉猴子。孙悟空一怒之下,对猎户下了杀手,他作起一阵狂风,将猎户全部杀死。大圣作起这大风,将那碎石,乘风乱飞乱舞,可怜把那些千余人马,一个个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诗中出现了很多中药的名称,借其谐音或歧义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乌头:借此药名的意思指乌黑的头颅,即人头。海马:借中药海马,指猎户所骑的马匹。

海马人参:谐音指“人的身躯”。官桂:谐音喻指达官贵人。猎户之中可能也有做官显贵之人,但在大灾之下,身份无论贵贱全都做了鬼。朱砂:地上的沙子被血染红了,自然就是“朱沙(朱砂)”了。

朱砂附子:谐音就是“父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猎户们不论亲疏,一时俱亡。槟榔:谐音就是“兵郎”,指“手持兵器的儿郎”,即众猎户。轻粉:又叫水银粉。《本草纲目》:“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借其歧义,是指猎户尸骸遍野,被狂风吹得都化为齑粉。红娘子:本是一味虫药,学名樗鸡。这里当然是喻指众猎户的老婆,都做了寡妇。

樗鸡(俗名:红娘子)这一次悟空的大开杀戒,是他在拜唐僧皈依佛门之后的一次超级“逆反”行动,不但恢复为原来当妖的状态,甚至变本加厉。悟空杀死猎户后,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许多猎户。”他命令小猴子们:“你们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家洗净血迹,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这时的孙悟空,其凶残程度已经跟西天路上那些妖精没区别了。奇怪的是,描写花果山上这场血雨腥风,作者并没有直接渲染,却用了这样一首取谐音之趣的《西江月》,就仿佛是给血腥暴力的画面打上了一层马赛克。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作者炫弄文笔,还是另有用意?如果你知道词中选取的这些药材有一些共性,那你可能更相信是别有用意。请注意,上面出现的这些药在中药药性上全是大辛大热之药,有些还有一定毒性。

轻粉举例而言:人参、官桂(即肉桂)都属于大辛大热之品,若不对症,服用后往往导致人体火气偏旺。轻粉是汞化物,其主要成分是氯化亚汞,有毒。朱砂,也是含有毒性的药物,需慎用。乌头和附子,是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块根,都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必须经过炮制才能使用,而且用法、用量要严格控制。简言之,这首诗词中出现的药物全都是药性很猛的药。

乌头(附子)这样我们就发现了一层隐晦的含义:悟空之怒,正如同这一系列的猛药,兴起狂风,杀人无数。佛教中有句话:“一念无明起,火烧功德林”。有时也做“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佛教谓“贪嗔痴”是世间三毒,嗔怒之心占据其一。这种嗔怒心也叫“无明”或“无明业火”,是能造就恶业、生苦果的忿恚之心。故有“一点无明火要防,焚烧善法更难当。”之说。(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嗔怒,对于已皈依佛门的孙悟空实在不该,悟空发怒,虽是因唐僧失察而起,但这一怒还是令他在修行路上倒行逆施,走回了作妖的老路。嗔怒心一起,即会化作狂风,杀人于无形,如同猛药摧残着身体。这一情节的深层比喻即是,一旦无明火起,其对自身修行便有着不可估量的破坏作用。

唐僧的内心独白,全在这一副“药方”当中:我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小诗是师父唐三藏的一段内心独白,形容一路西行的辛苦和心情,出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之中。

这首诗的趣味之处在于,用很多中药药名的谐音来表达特别的含义。益智:是指中药益智仁。因为这种药温暖脾肾,可以治疗失眠健忘,故称“益智”。这里用益智仁的谐音“一志”,表示拜佛取经的志向专一,矢志不渝。

益智仁王不留行:这是一种活血消肿药,其谐音恰好对应“唐王李世民送别,不作停留即刻西行”的前文。三棱子:是指中药“荆三棱”的种子。谐音是“仨楞子”,是指孙猴、八戒、沙僧三个愣头青一样尚欠修行的徒子。马兜铃:用中药马兜铃的谐音,暗指马挂銮铃。荆芥:谐音是“经戒”,“求荆芥”意思自然是“求取真经”。茯苓:谐音是“佛灵”,“拜茯苓”就是“拜佛灵”。防己:直接用此药名的两个字,指严修律己,虔诚恭谨之意。竹沥:谐音“竹立”,指像竹子一般傲然而立,永怀凌云的气节。茴香:不是包饺子的茴香,而是中药“小茴香”。不用说,借的是它的谐音,即“回乡”。

小茴香其实,这首小诗并非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它更与故事内容非常贴合。西行之路苦不苦?处处险恶,处处妖魔,当然苦!西行之路乐不乐?步步修行,步步求佛,更是乐!如此的苦乐交加又该怎么表达?恰好比是一副药方,药虽苦却不得不服,只因良药苦口利于病,此时的苦即是将来的乐。如此一看,这首小品诗词是用一种佻达、戏谑的方式,道尽了唐僧苦中求乐、以苦为乐的心态,用得十分允洽。

竹沥更为巧妙的是,诗词中所出现的药物都是一些温柔平和的药物,不论是寒是热,都没有特别激烈峻猛之药。比如竹沥,味甘,微寒,可以解热生津、镇咳止血;小茴香,性温,散腹中寒气。凡此种种。这几乎让人体会到:那西行路上的苦,只是一种淡淡的苦;西行路上的乐,也同样是一种淡淡的乐。以上两篇诗文皆以药名谐音而生趣味,不但拥有形式上的巧妙,更具备文思上的高妙,成就了《西游记》的一个美好细节,令读者回味无穷。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僧用一堆药名写诗表达心情,品读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