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一种病理现象,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认识有很大差别。
现代医学:痰是呼吸道异常分泌物,有痰即有病,及时清除即可。
传统中医:痰是一篇大文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中医说“痰”,主要有5个方面:
从种类看,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见之于颜色和形状,白、腻、黄、黏、带血丝等;无形之痰危害重,上可至头,下可到脚,外留于皮肤,内存于五脏六腑和脉络。
从分型看,有5种:热痰、寒痰、湿痰、燥痰、风痰,通过舌诊、脉诊、痰的颜色形状、咳嗽表现、二便情况等综合判断。
从来源看,离不开三个:肺——贮痰之器,脾——生痰之源,肾——生痰之本,调理多见于从肺脾肾入手,辨证施治。
从评价看,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症生于怪痰、怪病责于痰、痰迷心窍等,轻可见咳、闷、惊、悸、痛等情形,重可至眩晕、中风、瘰疬、癫狂等。
从治法看,有针灸、推拿、药物、敷贴等方式,有化痰法、涤痰法、除痰法、豁痰法等常用招数。寒痰要温,湿痰要化,燥痰要润,热痰要清,风痰要消,同时注意消炎、正本清源。
中医治痰,是一场考试,从不同方面入手,能看出不同的功力。
1、最多见的,治肺痰
只要是中医,都会考虑清肺痰,从气机出入升降着手,主要辩证于肺气失宣、气道受阻、水道失调,致三焦气化失司,痰液大量出现。
而且还有固定的药方:寒痰用三拗汤,湿痰用二陈汤,热痰和燥痰分两种:外感是桑菊饮、杏苏饮,内伤用化痰汤、沙参麦冬汤,风痰用涤痰汤,痰多咳嗽用金水六君煎、清肺饮,等等。
同时,可能还配各种川贝、枇杷、竹沥等口服液,止咳镇咳。
这个治肺的方法见效快,但略显粗糙,治疗见效不难,但过几天可能出现反复,中老年人表现更为明显。
2、最明白的,治脾痰
比治肺进了一步,考虑脾是生痰之源,脾阳虚气化无力、湿困阻滞,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凝聚成痰液。
主要方剂有:表证+内湿,用五苓散,水热互结+邪热伤阴,用猪苓汤、茯苓丸,风湿郁表+表虚不固,用防己黄芪汤,脾阳虚+水湿内停,用实脾散,等等。
这个方法可止脾痰,也可清肺痰,比较管用,所以前进了一步。
3、最深刻的,治肾痰
脾阳虚多生痰,脾阳是受肾阳管着的,肾阳不足,则脾阳不旺,出现虚症就生痰生湿,肾阳要靠温补,阳气渐生,肾阳足,那么脾、肺的痰,就会慢慢消除。
肾阳所致的痰,一般是难症、重症,如积液、水肿、血压或代谢异常,累积比较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药方有:肾阳不足用肾气丸,肾阳虚引起脾阳虚,用真武汤,肾阳虚、脾阳虚、肺气虚,用理痰汤、苏子降气汤等。
这个方法可升肾阳,化肾痰,但可能见效不快——短期内还有咳、痰、喘的问题,但慢慢身体会全面稳固,明显感觉比以前好很多,体现了中医治本精髓。
见痰治肺、见痰治脾、见痰治肾,分别属于不同的治疗层次,有不同的治疗思路,也可评价治疗的水准,但根本还是要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