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许振东镜子的演义与传奇一个日用品
TUhjnbcbe - 2024/9/9 22:35:00
镜子,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天天都在用,天天都得见的生活必需品。此物产生极早,质地各异,不仅在我国古代的诗文曲赋中常见,即使在古代小说作品中也非常多出,有着各式各样,令人难以忘记的“镜子”故事。一镜子,也常简称作“镜”,古代 与“鉴”“鑑”意义接通。东汉末年刘熙所著训解词义的书《释名》解释:“镜,景也,有光景也。”我国最早的百科词典《广雅》说:“鉴,谓之镜”。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更具体的阐明:“镜,景也。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此以叠韵为训也。镜亦曰鉴。双声字也。从金。竟声,居庆切。古音在十部。”据载,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制成镜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古铜镜。公元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方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高质量的大玻璃镜。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我国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用于日常生活的铜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朝(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玻璃镜开始普及。在我国古代的诗文作品中,很早就能看的“镜”字的使用,且不断出现一些家喻户晓的“镜子”故事。如西汉年间刘向所编定的《战国策》曾有著名的一篇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内说邹忌身材颀长,面貌秀美。某天他穿戴齐整,面对着镜子向妻子问:“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妻答:“当然你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妻子的话,又问他的妾。他的妾依然给了同样的答案。第二天,有客人来,邹忌忍不住又向客人求证,客人的回答仍是同样。一天,徐公来,邹忌仔细端详他,再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感觉相差甚远。随后,他醒悟到:“吾妻说我貌美,是偏爱我;吾妾说我貌美,是怕气恼我;客人说我貌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呀”。齐国的国君齐威王听他讲过自己的感悟,也立刻被警醒, 立即传令奖赏以后敢于当面指出自己错误的人,从此便逐渐完善了自身,令其它诸侯国纷纷臣服。唐时,著名贤君李世民曾对侍臣们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这段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记的故事,都传达着同样的修身理政之道。“镜”在古代诗词及赋中,出现得早而且频繁。如《楚辞》所收东汉王逸所作《九思》诗即有:“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之句。 之后,晋代傅咸撰《镜赋》、南北朝诗人庾信撰《镜诗》,开专门咏镜诗文之先。唐代诗为大观,专咏镜之诗也颇多,如骆宾王、张说各作《咏镜》、沈佺期作《古镜》、贾岛作《方镜》、刘希夷作《览镜》、杜牧作《破镜》等。著名诗人李白的写镜诗甚多,较著名的诗句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甚成雪”等。在词中写镜的名句如唐温庭筠写:“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宋秦观又道:“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均有情有景,颇具趣味。在诗词及赋中,“镜”不只以以意象的形式存在,不少也有很直观的场景与故事性。如北朝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中述到她从军归来,重复女儿身时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实实在在在讲故事。宋人刘克庄 的诗《寄肃翁紫薇》写:“当年临镜学施朱,不信人间有彼姝。瞥见内家眉样别,回看镜里是村姑”;苏轼的《蝶恋花·佳人》下阙道:“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都有鲜明的形象在活动,描绘如画。唐杜牧《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内中说:“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篇内以无数明镜的闪光,来体现阿房宫的富丽豪奢,也和人们所常说的“镜”意象有着很大的不同。当然,“镜”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有着丰富的意象内涵的。如常用“破镜”来象征遭受破坏或挫折的爱情与婚姻,如汉乐府中有一首《古绝句》说:“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这是“破镜”入诗的较早作品,诗内“破镜”既代指月亮,又包含着对幸福重逢的祈盼。上举苏轼的《蝶恋花佳人》词中的“破镜”一语,也有近似寓意。另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作为公正廉明的象征,“明镜”一词也被用得很多,如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中写:“也是天幸,我婆婆忽然呕吐,不要汤吃,让与他老子吃,才吃的几口,便死了。与小妇人并无干涉,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除了此百事不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振东镜子的演义与传奇一个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