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听得进逆耳之言,吞得下冲突之见
TUhjnbcbe - 2024/6/7 19:16:00

情绪作为人类情感的重要表达途径,是每个人的天生技能。喜悦、兴奋、愤怒、悲伤等或正面、或负面的情绪是人们心情的晴雨表。

各种人、事、物的刺激和结果导向左右着人们的情绪反应,使得人们极易沉湎在情绪之殇中,引发心绪不宁、失眠、过激反应等负面影响,情绪之殇就像是悬在无数人头顶的一把剑。

因为虚荣心和自尊心的作祟,人们总是对溢美之词充满期待,而同时对忠言逆耳和冲突异见充满抗拒和敌意。

究其本质,大概是溢美之词里包含着对个人优点的赞许和共同观点的确认,是一种获取价值和权威感认同的行径。而冲突和异见,往往伴随着矛盾、伤害和信任缺失,激发心底的自卑之感,甚至是敌对双方的利益之争。

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忠言逆耳和冲突异见成为不受欢迎的一方。

孔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逆耳之言和冲突异见听来一定会引发心理不适,因此如果想突破情绪之殇的限制,打破心理的舒适边界,告别情绪之殇,一定要学会拒绝溢美之词,听得进逆耳之言,吞得下冲突之见,才能发现尚未到达的另一方天地,一则修炼情绪,二则具备大格局,三则积累人生能量。

古代的宦官和内戚当政的年代,其捆绑帝王的核心手段就是恭维和赞美,无论这个帝王是多么昏聩无能和奢靡腐化。

恭维和赞美的目的在获取权利人物的信任和资源、势力的倾斜,从而为自己升官进爵保驾护航。

因此如果现在有人对你突发溢美之词,一定要警惕是否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平台、职位、权利和资源对对方有利。

赞美带来的心理舒适、能力认可和权威征服,很容易让人陷入飘飘然的境地,内心沉溺在兴奋的快感中,而放松了对别人的警惕,这时就难免会犯错并作出错误的决策。

等到后悔时,懊恼、悔恨等情绪之殇蜂拥而来,已为时已晚。

拒绝溢美之词,就是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因别人的赞同和贬低否定自我,不因外界的影响造成的情绪之殇伤害自我,陷入精神内耗。

逆耳之言,就是在自己的认知和视野之外,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

毕竟百密难免一疏,如果能多方听取他人的见解和逆耳之言,即是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堵上自己的疏漏之处。

唐代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和唐太宗善于忠言纳谏有很大的关系。著名谏臣魏征去世时,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听取逆耳之言,就是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正如魏征所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得进逆耳之言,就是可以冲破心理牢笼的囚禁,抽取逆耳之言中的正向益处,集思广益,为我所用。

一个成熟内敛之人,必是格局广阔的智者,也定能合理化解逆耳之言的情绪之殇,正向看待逆耳之言的作用。

毕竟情绪带来的心理不适终会过去,而因逆耳之言多次化解情绪之殇后的成熟内敛才是长久磨炼心智,逆风飞翔的法宝,有此则人生能量增长,无不可克服之逆境。

世界的多样性和个性的多元化,注定冲突和异见存在的必然。

冲突和异见即代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予以鼓励,否则世界将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而冲突之见的化解,代表了彼此妥协和合作的力量。

要想摆脱情绪之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受到矛盾冲击后,情绪的反应和解决的方式是否是正向反馈的。

吞得下冲突之见,即是在思想上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人性的多元化,并可消解冲突和异见带来的矛盾,是大格局、大智慧的标志。

情绪之殇是精神内耗的典型特征,要告别它的负面影响,唯有拒绝溢美之词,听得进逆耳之言,吞得下冲突之见,则情绪稳定,理智冷静,清醒客观,由此作出理性正确的决策和选择,积累人生大能量,成就人生大格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得进逆耳之言,吞得下冲突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