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有一句话:“有能力不如有平台”,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谁说的无从考究,这句话对吗?在总结了李唐的两位对比鲜明的帝王命运之后,愚以为应该加以最起码地修饰:“有能力不如有平台,但首先你得有能力”
同样的平台,不一样的人生:唐中宗和唐玄宗
唐中宗和唐玄宗,是李唐一脉反差最大的两个子孙后代。中宗李显的一生,估计李世民泉下有知都想掘地三尺找坑再埋自己一次。
唐中宗李显是幸运的:一出生就在李唐这个大平台上,集天地宠爱于一生相比于唐玄宗李隆基,李显的起点要高太多了:有把唐版图扩至大的父亲李治,有千古一女帝的母亲武曌,政敌?没有,有也被前人收拾殆尽或避世(李唐一脉只剩李显、李旦,而李旦早早就让出太子之位),没有任何功德却有一批死忠李唐的臣民,国家也算风调雨顺;
李显的早期,排在前面的两位兄长,李弘病逝、李贤忤逆母亲也没了,不费吹灰之力坐上了皇位;
李显的中期,在狄仁杰、张柬之等人的辅助下,无风险接手了李唐皇位;
李显的晚期,妻子韦氏操控他,光明正大给他戴绿帽,女儿毫不尊重他,自拟诏书就让李显盖戳,而最后,李显...被毒死了。
李显的一生,有了天时地利,唯独缺了“人和”,事实证明,给一个窝囊之人再大的平台,再多的扶持,其自身也无福消受;
唐玄宗李隆基:同样的平台,不一样的玩法李隆基没有李显的运气,父亲李旦早年就是一个傀儡,母亲被奶奶武曌收拾了,叔叔李显一家还对李隆基一家虎视眈眈,政变成功却还有个姑姑太平公主拦路,自身也不是什么嫡长子...
但是李隆基在李唐这个平台上,玩得却比李显要出色得多--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亲手缔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两人所面对的平台是一样的,可为什么李显在顺风局却换来团灭,而李隆基在逆风局打出了一手好牌?
平台是一个放大镜,放大一个人的优缺点
平台重要吗?对于一个无能之人,大平台就是毒药,加速其衰亡速度;对于有能之人,平台就是放大器,让其登峰造极。
那么,李隆基有哪些能力被“李唐”这个平台放大到了极致?纵观其一生,有三个标志性成就凸显其能力
标志一:君明臣贤怎么样才算君明臣贤?李世民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媚娘有狄仁杰、张柬之;李隆基又该怎么去证明这一点?
唐代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里记载了这样一则佳话:
开元初年,李隆基任命了姚崇当宰相,姚崇拿着一批任命名单给李隆基过目审核。姚崇念了一遍名单,李隆基目视悬梁不作语;姚崇以为他走神了,又念了一遍,李隆基还是目不斜视地盯着悬梁不语;姚崇惶恐地退下了。
姚崇一走,宦官高力士就上前劝谏,大意是“老板,你刚刚就位不能那么跩不理人家?行不行,总得告诉人家一声。”
唐玄宗回答到:“我任姚崇当宰相,有大事他必须要与我商量,小事他自己决定就可以了,任命五品郎官这样的事情都要我亲自插手?”
高力士一听,马上就到姚崇那里告知他皇帝的真实想法,姚崇听完之后是“且解且喜”,什么意思呢?就是理解了皇帝的心思,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十分高兴,从此办事就更有主心骨。
简单的一件事情,却凸显了李隆基在管理、用人上的才能: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明确自己更应该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对身边人才能力、作用的了解;这里要说一下宦官高力士,一个太监劝谏,严肃点可以直接论罪处罚,但李隆基没有,反而给高力士解释了缘由,为什么?他深知宦官的作用就是传递“小道消息”。如果他不适时释放信号,一来姚崇可能会想歪了,再者他不说下面的人也会想法设法通过宦官来试探他的意思,与其整天防范近臣,不如让他们坦诚以待。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事情并不少见,但高力士显然不在此列,不但不挑事还经常主动沟通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想法和感情--李隆基给了每个臣子应有的平台,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正向发挥应有的能力。
有了这样的明君贤臣,朝廷、内官还有皇帝这三种自古以来就难于摆平的势力不就和谐了吗?这则小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就因为它反映了玄宗时代这么一个让人缅怀的政治特色。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空气,所以当时不仅有一代英主唐玄宗,还有千古流芳的贤相姚崇、宋璟,甚至还有号称千秋忠义的宦官高力士,整个政坛可谓群星闪耀。这是第一个标志性成就。
标志二:典章制度李隆基的第二个标志性成就是彪炳史册的典章制度,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规则的推行可以是千秋万代的;而如果一份事业如果必须时刻依赖一个人的智慧,那么只能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大业。
罗伯特清琦在他的著作《穷爸爸富爸爸》中提到过:“事业是你不在的时候,它仍可以正常运作不断产生财富的。”,而如果要让一个企业在离开老板仍然能够正常运转,那么除了君明臣贤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制度。
武媚娘和李治败在哪里?就是败在制度上,终其二人一生,整个帝国围着他们两人转:
李治患病后,唯一能依靠的是武媚娘;武媚娘末年只是放手了朝政短短数年,就被下属和儿子给反了;但李隆基不同,即便他后来沉迷于与杨贵妃的你侬我侬荒废朝政,李唐仍然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了一段时间。
唐玄宗时代文治昌明,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典章制度建设,像中国最古老的行政法典《唐六典》、最完备的礼仪规章《大唐开元礼》都是在玄宗时代修成的。
标志三:包容性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就和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水平是一样的,光和自己比只是片面的见解,而横向的对比才能凸显自己的在什么水平。
当时的李唐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就如当下无数人对出国留学趋之若鹜一般,彼时周边国家的学子、商人都汇集到唐朝,云集于长安、洛阳。比较出名的,就是被李白写成诗的晁卿衡,这是一个原名叫阿倍仲麻吕的日本人,来趟留学后考中进士,官至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
第二个维度,则是根据《唐六典》的统计,开元年间,与中国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有70多个,
唐玄宗即位后,广施德政,重视民生,百姓安居乐业,国威远播海外,政治的高度成熟造就了大唐开放包容的名声。
在经济领域,大唐取得的的成绩后世历朝历代都难以企及,通过两个数字来衡量:一个是人口数字,一个是人均粮食占有量。
人口数字:官方统计,唐玄宗统治时李唐的人口是多万,因为有大量人口瞒报漏报的现象,现代学者估计当时的实际人口应该是~万;与当下13亿人口相比,那自然是微不足道了,但与当时的各国相比...直到14世纪,整个欧洲人口总和才达到万!
必须注意的是,在彼时,人是第一生产力!
人均粮食占有量:现代学者胡戟先生测算,唐玄宗时期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大约是斤。
这个数字同样要经过对比--一千多年后的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才重新达到斤,即便经过改革开放的30多年飞速发展,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只有斤。
(年4月发布的《中国粮食白皮书》: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公斤左右,比年的公斤增长了14%,比年新中国成立时的公斤增长了%)
文化领域方面,则是更加显著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我们从小熟知的诗人王维、孟浩然、王之涣、岑参等全都生活在唐玄宗时代,整个诗坛群星璀璨。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另外,很多人知道,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将军叫郭元振,在西北地区屡立战功,威名赫赫。可是,上马杀贼的郭将军下马还能吟一首《春江曲》!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级的需求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相似;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所特有。同时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即需求层次。另外,各种基本需要的出现按照一般是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顺序。
这意味着,在唐玄宗所统治的时期,人民的需求已经到达了尊严需求、自我实现的层次,而不是饱暖思淫欲的荒废,唐玄宗时期的统治,可谓是欣欣向荣。
而这一切,无论是政治领域的风流宏伟、经济领域的风流富贵,还是文化领域的风流儒雅,全部都打上了唐玄宗的烙印。
比平台更重要的,是与之匹配的能力
平台重要吗?平台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拥有再好的平台也不过是碌碌终生;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要遭遇魏征这类人可遇不可求,但以古为镜,照吾当下之明路,却也如铜镜、玻璃镜般人尽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