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绞痛的中医分证论治和常用方药常航
TUhjnbcbe - 2023/8/26 19:31: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1.气虚血瘀证

证候:心胸隐痛或胸闷反复发作,胸痛阵发性加剧,如刺如绞,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舌淡暗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或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例方: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前方益气补虚培元,主治元气亏虚,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者;后方养血活血逐瘀,主治胸中瘀阻,心胸疼痛,伴胸闷心悸者。

常用药:*参、*芪、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生地*、桂枝、甘草。

加减:若兼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可加茯苓、白术、山药以健脾;若胸痛甚者,可加三七粉、丹参以活血化瘀;若心悸重者,可加柏子仁、炒酸枣仁、龙骨、牡蛎安神;若胸闷苔腻者,可加石菖蒲、全瓜蒌以化痰泄浊;五心烦热,汗出甚者加麦冬、五味子、沙参、玉竹养阴清热。若猝然心痛发作,可即予舌下含化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活血化瘀、芳香止痛之品。

2.心阳不足,阴寒内盛证

证候:胸痛紧束感,胸闷气促,喘息咳唾,面色苍白或紫暗灰滞,爪甲青紫,四肢不温。舌紫,苔薄白腻或苔白润,脉沉迟、结代或虚。

治法:温通心阳,开痹宣络。

例方: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两方皆能辛温散寒,助阳通脉。前方重在通阳理气,用于胸痹阴寒证,见胸闷气短者;后方以温经散寒为主,用于血虚寒厥证,见胸痛紧束,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者。

常用药:制附片、桂枝、*参、全瓜蒌、薤白、当归、香附、细辛、炙甘草。

加减:痛引肩背加片姜*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胸闷显著者加厚朴、檀香理气止痛;肢凉难温者加鹿角片以通行督脉;心率显著减慢者重用附片温阳复脉。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

3.气滞血瘀,心脉痹阻证

证候:胸痛急剧如针刺,痛点多固定并涉肩背,止发无常,面色晦滞,唇甲青紫。舌质紫暗多见瘀斑,脉沉涩或弦,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开痹定痛。

例方: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

前方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主治胸中瘀阻,血行不畅,心胸疼痛,痛有定处,伴胸闷心悸者;后方理气活血,主治血瘀气滞型胸痛。

常用药:当归、桃仁、赤芍、红花、柴胡、桔梗、降香、郁金、枳壳、川牛膝、川芎、甘草。

加减:若症无明显热象,可酌配略温之品,如乳香、檀香等,温药易于宣散走窜,有助于宣布药力,行气止痛。胸痛显著,酌入失笑散、制乳香、血竭活血祛瘀,散结止痛;见气虚乏力,加人参以益气;憋气闷窒,多为胸阳不足,痰浊阻滞,合用瓜蒌薤白桂枝汤以通阳散结,祛痰下气;心悸重,加琥珀末、酸枣仁以定悸安神。

4.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尤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心烦口干,大便微结,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例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前方益心气,敛心阴,主治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后方补气养血,宁心安神,主治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症。

常用药:人参、*芪、炙甘草、肉桂、麦冬、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加减:兼见痰浊之象者,加茯苓、白术以健脾化痰;兼有气滞血瘀者,可加川芎、郁金以理气活血止痛;兼见纳呆、失眠等心脾两虚者,加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酸枣仁以健脾宁心,养血安神;汗多加山茱萸、煅牡蛎以敛汗;如动则气促,乃心肾之气已衰,加蛤蚧(研末分冲)、紫石英定喘止嗽。本证使用人参取效好,多选用白参如西洋参、种洋参,或生晒参,最好将人参焙干研末装入胶囊,日服3~5g,即充分利用药材,又便于长时间使用。

5.心肾阴虚证

证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例方:炙甘草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两方均为滋阴养心之剂,前方以养阴复脉为见长,主治气阴两虚,心动悸,脉结代之症;后方以养心安神为主,治疗心肾两虚,阴虚血少者。

常用药:太子参、生地*、生*芪、红枣、阿胶、麦冬、鸡血藤、炙甘草、丹参、三七粉、桂枝。

加减: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汤,清热除烦以养血安神;眩晕心烦不宁,乃虚阳偏亢,去桂枝、人参、*芪,加茺蔚子、女贞子、石决明滋阴潜阳安神之品;胸闷明显加川芎、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若心肾阴虚,兼见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燥咽干,用左归饮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6.痰浊壅塞证

证候:胸痛常呈窒塞感,胸满憋闷,气短,心悸喘促,腹胀纳差,呕恶痰涎,肢体沉重或形体肥胖。舌体肥大,舌暗苔白腻或浊厚腻,脉沉滑或濡缓。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痹。

例方:导痰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前方燥湿豁痰,行气开郁,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后方偏于通阳行气,用于痰阻气滞,胸阳痹阻者。

常用药:胆南星、法半夏、茯苓、枳实、瓜蒌、薤白头、陈皮。

加减:胸痛重加石菖蒲、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腹胀显著加厚朴、炒莱菔子行气消积;痰湿明显,加苍术、白术、车前子健脾化浊;心悸不宁加琥珀末、生牡蛎重镇安神;喘促痰多加用三子养亲汤,以温肺化痰;若痰浊化热,症见舌红,苔*腻,口干苦,合用*连温胆汤加*芩以清热化痰。大便干结加桃仁、大*以通便;痰浊与瘀血往往同时并见,通阳豁痰和活血通络法经常并用,但须根据两者的偏重而有所侧重。

7.心阳不振,痰瘀互结证

证候:胸闷气短,甚则胸痛,遇寒加重,心悸不适或怔忡,失眠,烦躁,面色白,形寒肢冷,体倦懒言。舌淡或淡暗,苔白,脉促或结。治法:通阳益气,化痰祛瘀。

例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涤痰汤加减。前方温通心阳,镇心安神,主治胸闷不舒,心悸,烦躁之症;后方健脾益气,豁痰开窍,主治脾虚失运,痰阻心窍。

常用药: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茯苓、*参、半夏、竹茹、胆南星、三七、丹参。

加减:若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祛瘀止痛;胸部窒闷,络脉痹阻,加沉香、檀香理气止痛;若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可加用酸枣仁、五味子宁心安神;兼见风阳上扰者,酌加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琥珀重镇安神。

8.心肾阳虚证

证候:心悸而痛,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例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前方大补元气,温补心阳,主治阳气暴脱证;后方温肾助阳,补益精气,主治肾阳不足证,如气怯神疲,四肢欠温,小便频数,等等。

常用药:人参、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淫羊藿、补骨脂、当归、陈皮、炙甘草。

加减:若胸痛胸闷甚者,加丹参、红花、延胡索、郁金以行气活血通痹;若畏寒甚者,加桂枝、细辛以通阳散寒;肾阳虚衰,不能治水,水饮上凌心肺,症见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加*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温肾阳而化水;若阳虚欲脱厥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或配合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注射制剂,益气固脱,且起效快,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绞痛的中医分证论治和常用方药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