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气虚乏力胃胀多半是脾虚,盲目健脾不可 [复制链接]

1#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精微,输布到全身。

一旦脾胃虚弱,不能有效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精微,人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胃胀胃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胸闷气促、四肢无力、面色蜡*暗沉、说话有气无力、懒言少动……

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很多朋友理所当然会说,既然是脾胃气虚,那自然要调脾胃了。健脾补气的中药那么多,什么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中成药,都是健脾益气的药,吃一段时间,症状自然就好了。

我接诊的李先生跟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他在网上详细搜集了资料,一一对应了自己的症状,然后选中了补中益气丸,一坚持就是三个月。

可三个月后,他气虚乏力、胃脘胀痛、胸闷头晕、四肢困重、大便溏泄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并没有得到缓解。来找我看病的时候,还一直在问我原因。

我详细咨询了他的症状,又结合他的舌苔和脉诊,告诉他,原因出在一个小小的细节上,他忽略了自己一个很重要的症状,那就是爱出汗。

中医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气虚不摄”,这是由于脏腑功能虚损,导致固摄气血津液的功能偏弱,所以这汗才会止不住地往外流。补中益气丸虽然能补中益气,但是一边往里补着,一边往外跑着,效果自然不佳。

他的情况,我给他以玉屏风散为基础方,开了白术、*芪、防风、浮小麦、*参、藿香等药物来调理,用药15天左右,症状就有明显的改善。后来他多汗的情况改善后,再让他用补中益气丸巩固后,最终他的不适症状就完全消除再也没有复发过。

从这个病例大家可以看出来,简单的一个健脾补气其实也是有门道的。专业医生通过自己的经验,能很快区分出其中的细节,进而采用针对性的疗法来调理。而缺乏经验的普通人,即便积极调理,但是方法不对也不会有效果。所以有问题,一定要找专业医师咨询。

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脾胃气虚的调理方法。

脾胃气虚,健脾补气这一思路完全没有问题,但还需综合考量。因为调理脾胃气虚,中医常用的方法就有六种:益气升阳法、益气固表法、益气摄血法、益气养血法、益气健脾止泻法和益气固表利水法。

脾气下陷——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

症状:食后腹胀、便意频繁、肛门坠重、小便混浊、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面色少华。

原理:脾气虚则升举无力、内脏无托,故见脘腹坠胀、便意频频或见脱肛、内脏下垂。固摄无权,故久利不止、小便浑浊如米泔。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于头、清窍失养,故见头晕目眩。

方药: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乳糜尿、慢性肝炎子宫脱垂、眼脸下垂等症。

气虚自汗——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症状:不动也会出汗,吃饭时或稍稍运动就大汗淋漓,疲乏无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少气懒言、面色少华。

原理: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

方药:玉屏风散(出自《究原方》),由防风、*芪、白术组成。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体虚导致的自汗均可用该方调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亦可用本方配合治疗。

气虚出血——益气摄血——归脾汤

症状:自汗、遗经、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皮下瘀点或瘀斑、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少华。

原理:脾统血,为生气之源。气有固摄的作用,可以固摄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中,不溢于脉外。当脾气虚,气不摄血就会出现便血、尿血、崩漏、皮下瘀点、瘀斑等症状

方药: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由白术、当归、茯苓、*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组成。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常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症。

气血双亏——益气养血——八珍汤

症状:精神差,乏力,胸闷气短,说话没有力气,头晕目眩,心烦心慌,失眠,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原理:人体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都需要气血的滋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气血双亏可以引起的变化非常广泛,比如头晕眼花、耳鸣、面色萎*、心慌胸闷气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不孕不育等。

方药:八珍汤(出自《瑞竹堂经验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甘草组成。

功效:益气补血。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见上述症状者。

脾虚腹泻——益气健脾止泻——参苓白术散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或寒凉食物,则大便溏稀、次数增加,疲乏无力,肢体倦怠,面色无华。

原理:脾胃受损,导致脾胃虚弱,湿邪困顿于脾从而导致了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出现了腹泻的症状。

方药: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胃肠功能障碍,还有儿童营养不良,以及有上述症状者。

表虚不固——益气固表利水——防己*芪汤

症状: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疲乏无力,肢体倦怠。

原理: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风性开泄,表虚不固,营阴外泄则汗出,卫外不密故恶风;湿性重浊,水湿郁于肌腠,则身体重着,或微有浮肿;内湿郁于肌肉、筋骨,则肢节疼痛。

方药:防己*芪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防己、*芪、甘草、白术组成。

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龙,有健康问题可以给我留言,平时坐诊、授课较忙,回复不及时,敬请谅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