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http://m.39.net/pf/bdfyy/中医里面讲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其实这就是在告诉人们,养生之道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易热体质者,当以寒药凉之,易虚体质者,当以补益之药养之。
然而现代人们对于养生知识所知甚少,往往都是一味的跟风滋补,认为只有多多补益方能有益健康,事实上这种思想并不正确。就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言,一般人很少会出现虚证,更多的反而是实热之证,此时若还是一味的热补,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在诸多的中医养生良药之中,我们只有学习了药性,了解的诸药的功效,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才能起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比如这味叫做“葶苈子”的药材,就是一味值得被人们学习并了解的中医良药。中药葶苈子取自植物播娘蒿或者独行菜的种子,它的颜色偏于红*,而且颗粒较为细小就如同金沙一般。但是此物的药用价值却非常好,专能泻肺热而平喘止咳、除湿气而消一身水肿。
在古代的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里面记载到,中药葶苈子其质地润滑而味香,“专泻肺水,肺乃水之上源,故能泻肺且利水除湿”。如今人们根据古人的经验,则认为中药葶苈子乃是味辛且苦之药,其性大寒,入药最能泻肺平喘止咳、除湿利水消肿。
1、中药葶苈子泻肺热而平喘止咳的作用。
葶苈子属于药性大寒之物,故而服之最能清热,而其味辛可散,味苦能降下,入肺经则能起到较好的清解肺热、宣散肺气、降化痰饮的作用。
古人在缓解肺热咳喘、痰饮咳喘,甚至咳喘较为严重而难以坐卧的时间,就单用一味葶苈子即可缓解。但是中医又觉得葶苈子乃是大寒之物,单用难免有伤身之弊,故而使用的时间多会同大枣同用,既能祛邪以止咳,又不至于耗损体内之正气。
现代用葶苈子缓解咳喘之症的时间则多入复方使用,如肺热积聚已久而导致的肺痈、咯血等病,则可以用葶苈子配伍贝母、桔梗、薏米、甘草、生姜等药材同用,其清肺热、排痰脓、止咳喘的作用是较好的。
2、中药葶苈子除湿气而消一身水肿的作用。
中医里面有“肺为水之上源,通调一身水道”的说法,意思就是说肺有管理人体一身水液疏泄排布的作用,若是肺失宣降,则会影响到体内水液的运化,进而导致湿邪内阻,出现水肿之症。
而中药葶苈子入药则能宣发肺气、通达水道,对于水湿停滞之症则有很好的疏解之功。比如古人在缓解一些水湿内停于胸腹引起的脘腹水肿、胀满等情况,就常用葶苈子和椒目、防己等药同用,其效甚佳。
而对于其它常见的体内水湿较重引起的小便不畅、皮肤水肿、胸胁满闷等情况,则还可以用葶苈子和茯苓、大腹皮、厚朴、大*、杏仁等药材同用,其除湿消肿、缓解胀满的作用也是较好的。
而至于葶苈子的入药剂量医者则有不同的说法,葶苈子常规的使用量一般在10g左右,而一些善于运用葶苈子的医者甚至会用到上百克,这当然是需要医者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下药。
此外,对于葶苈子入药是否保需要“包煎”医者的说法也不是很统一。古人之所以认为葶苈子需要包煎是因为此物过于细小,容易粘锅或者混入药液不易分离,但现代研究发现直接煎煮的话其有效成分溶出率更高,而且现代人们的过滤工具也较为精密,所以更建议大家直接将其入药煎煮,喝药的时间只需过滤干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