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门传统文化课,本科生选课要秒抢上观 [复制链接]

1#

康云,复旦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学,对豆科*耆属植物和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有着深入的研究。主讲《药用植物学》《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他还致力于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宣传教育,为复旦师生和校友进行时令养生健康科普。

课堂“百草园”的引路者

《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课堂

在康云老师的通识选修课堂上,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解是家常便饭。来自经济学院的级本科生赵同学表示,康老师总是能够吸引住学生们的目光,“我一开始以为这门课有很多的基础知识,可能会比较深奥难懂。但是上了之后发现,康老师能将中医药学的知识非常生动传神地介绍给大家,不仅在课堂把理论讲得细致形象,而且在实践方面也能得到应用。”

这门《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课程是复旦本科生“最难选课程”之一。康云老师主讲该课程已有十年。十年来,众多学生不仅对康云老师给予广泛好评,更是积极地把课程推荐给更多同学。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之下,选课人数连年攀高,更多院系的同学们走进了《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授课课堂。而康云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也将这门课打造成了“外行友好型”课程。即使偶有涉及药理和中医理论的深奥之处,也能让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们耐下性子,沉浸其间。

不仅在第一课堂上指导学生,康云还热心带教非药学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他担任“虞山本草行”项目的带队老师已有4年,该项目从药学院专业必修课程《药用植物学》的野外采药实践活动演化而来,主要面向全校非药学专业的学生。有别于专业课程的带教要求,康云在项目中需要兼顾不同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是药学院的学生,我就会问这是什么纲、什么科的植物,它的特征是什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但是这样对零基础的学生就行不通。所以我需要重新备课,尽量用不同的方式讲解。”

带学生做“田野调查”

康云老师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这个项目,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中医药学的兴趣,甚至“冲动”。曾经有一位非医科专业的学生参加完项目后表示要转到药学院来学习。康云在肯定之余,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帮他仔细分析了自身特点和药学院的培养实际,劝他一定深思熟虑后再做选择。“老师不仅要能把学生引入门,有时候也要帮他关上门,修一门课和学一个专业是两回事。”

中医“百草园”的探寻者

在进入复旦工作之前,康云一直从事植物分类学的研究,直到入职药学院后,他才开始接触医药知识。《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这门课程开设于十四年前,开课之初,康云只是课程的助教,但他在每堂课上都认真旁听学习。在他看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医理论便无法将药物背后的原理讲明白、讲透彻。康云认为当时的自己还不能解答学生关于“活血化瘀”“清热解*”等原理性问题,所以决定要在长期积淀之后再走上讲台。

指导学生针灸足三里穴位

转折发生在康云的一次生病之后。他患上了葡萄膜炎,住院治疗期间一直需要注射激素,身体受到了较大损伤,症状也反反复复。机缘巧合,康云参加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一名老中医举办的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知识,并且将其应用到自身疾病的治疗上来,取得显著疗效。这也坚定了他在中医药领域持续耕耘的决心。

从此之后,康云仿佛被“打通任督二脉”,踏上了一条中医知识系统化学习与讲授的道路。从专业课的教学到“打通任督二脉”,康云花了七年,这期间他不断积累中医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神奇。

“希望传统医学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传统医学能够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康云坦言。

文化“百草园”的传播者

听闻康云老师所开课程的“高人气”,本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年暑假前夕,医学宣传部的老师找到康云,邀请他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主笔“复旦上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