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药秘法黄芪的临床运用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医家喜用之良药。《汤液本草》谓其“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本草求真》称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芪之称”。本文就多年运用*芪之经验概述如下:
  1.益气活血除胸痹*芪补肺气行血脉,善温胸中大气下陷,用治胸阳不振,气血痹阻之胸痹证,常配丹参、赤芍、红花、川芎、葛根等,*芪用量倍于活血化瘀之品,其意在通,既大气一转,其痹乃通,特别是对胸痹证见舌胖嫩边尖齿痕者,尤为特效。曾治权某,女,58岁,患冠心病多年,心悸胸闷,时发剌痛,遇劳累及情绪剌激则发,每发均需住院治疗。查舌淡胖,舌底络脉青粗,脉涩迟,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胸痹病,气虚为因,血瘀为果,治当益气活血,温通心脉,以*芪50g,配丹参、*参、川芎、苏木、降香、桂枝、附片、郁金等,加减服药二月,诸症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继配为丸剂巩固疗效。
  2.补气通络治偏瘫*芪为补气药之最,气行则血行,故能推动瘀血的运行和消散,对中风气虚血滞,类中风瘀阻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本,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常重用*芪配蜈蚣、地龙、水蛭、全蝎、鸡血藤、当归、威灵仙、桃仁、红花等,经治多例,均收良效。
  

3.甘温除热拯肺痨*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本草逢原》称:“能补五脏诸虚……泻阴火,去肺热。”曾治一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患者,男,24岁,半年来一直发热不退,高热无定期,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见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倦怠咳嗽,咳声不畅,食少便溏,机体消瘦,体重比病前下降11kg,舌淡红边尖齿痕。脉细弱而数,遍服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中药百余剂,西药抗痨治疗二月余,发热一直未退,患者及家属已失去治疗信心。余诊后,再三思之,此脉虽细数但无力,机体消瘦但面色苍白,高热为无定时,而非午后潮热,又无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之征象,当属气虚无疑,当忆李克绍教授以*芪退痨热之经验,处以补中益气汤加鳖甲、秦艽,重用*芪50g,服药七剂,体温开始下降,最高在38℃,纳开,患者信心大增,继服十四剂而热退,稍事加减,配合西药抗痨,治疗三个月,胸片示两肺病灶明显吸收,体重恢复。可见*芪退痨热,拯肺痨的功效确实可靠。
  4.健脾固精摄蛋白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大量蛋白尿,一般多认为属肾气虚损,摄精无权,精气外泄,主张以补肾固精为主,余曾治多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日久不消除的患者,用补肾固摄之法,久服少效,而转用在补肾药中加用*芪、*参、莲子肉、升麻等升脾益气助运化而收功满意,可见蛋白尿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升清摄精失常有关,因为五脏之精虽藏于肾,但赖于后天脾气的运化输布和补充,如果脾气健旺,中州得以斡旋,精微物质得以正常敷布,不致流失则蛋白尿减少,故健脾升清以消除蛋白尿的治疗思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5.益气固摄治血证*芪养脏腑而补中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固则血止,故曰血脱益气。《景岳全书》谓:“血脱等证,必当用甘药先补脾胃,以益生发之气,盖甘能生血,甘能养营,但使脾胃气强,则阳升阴长而血自归经”。余多年来,一直以*芪为主,配用人参、炮姜、艾叶、生地、白芨、海蛸、阿胶等随证出入,治疗胃出血、便血、妇人崩中漏下等血证,呈脾胃虚寒气不摄血者,屡收奇功,亦曾有多例尿血病人以补中益气汤重用*芪收功的病案,说明益气止血,功在升固。
  6.安奠两天救滑胎*芪补气升阳而治诸下陷,善治胎漏、胎动、滑胎。张乙畴说:“脾为一身之津梁……养胎全在脾肾,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肾虚则根怯,脾虚则本薄,育胎譬如悬钟于梁,梁软则钟坠,折则坠也”。任主胞脉,胞系于肾,胎孕既成,赖母体之气血蓄聚以养之,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姑妊娠之始终,得先天肾气之充和后天脾胃之旺方可孕育生养。曾治王某,女,28岁,婚后五年,孕四流四,此次孕已二月,近日腰酸不适,为防再次流产而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辨为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拟温补脾肾育胎法:*芪30g,*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熟地12g,山药24g,枸杞12g,续断12g,寄生15g,菟丝子12g,杜仲12g。嘱隔日一剂,分房静养,避免劳累,连服五月,足月顺产一男。
  7.鼓动气血蠲痹痛筋骨脉络之痹疾日久,关节僵硬,肢体浮肿,用搜风祛湿、逐寒通络之品少效者,加*芪配桂枝、当归、白术补气通络,旋转气血,大气一转,邪气自出,痹痛自解。经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偏服温经散寒、祛风胜湿之品见效甚微,改从益气温经通痹之*芪五物汤加当归、白术、附片、秦艽而收效满意。实践证明,对于痹症,运用祛风散寒燥湿之药物来治,新病有效,顽久之症,服用日久,疼痛非但不止,反会加重,只有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二者兼顾,才能提高疗效。
  8.补气行水退浮肿*芪益肺脾,补三焦司气化,运脾气除水湿,培上源利水道,为补气利水之要药,常配防己、茯苓、白术等。如治一风心患者,头面肢体浮肿,以下肢为甚,心动悸,纳呆便溏溲短,舌淡胖苔薄白滑,脉结代,遂用补气利水法,*芪50g,桂枝15g,茯苓30g,白术15g,丹参30g,益母草30g,附片12g,防己12g,水煎服,三剂而溲便利,浮肿稍退,续投二十余剂,病情霍然好转,能参加轻微劳动。余又常以*芪配葶苈治疗肺心病所致的浮肿咳喘心悸,常收良效。

9.统摄气化疗消渴*芪益气升阳实腠理,既能鼓舞胃津上升,又能统摄下焦气化,故而善治消渴,常配山药、元参、花粉治疗糖尿病,对降低血尿糖有明显疗效,特别是对中气不足、脾阳不振者重用*芪尤为适宜,所谓通闭止渴,贵在气化,余常以上四味药为主,随证加减治疗糖尿病,对控制病情发展收效满意。
  10.托里排脓疗疮疡《本经》谓*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以其补益之力,能自内托长肌肉,则其溃脓自易外出,为久败疮*之良药。曾治一例因车祸所致髌骨粉碎性骨折,前后多次手术,局部继发感染,疮口腐烂流脓,经外科多次处理,运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三月,疮口不愈,患者要求中医治疗,见疮口灰暗不泽,脓汁稀薄,精神不振,舌淡脉细,此真如《外科正宗》所说:“凡疮溃脓之后,五脏亏损,气血大虚,外证虽形似有余,而内脏真实不足,法当纯补”之证是也,拟益气和营,温阳托*:*芪50g,当归15g,鹿角胶12g,银花30g,*参30g,炙山甲10g,肉桂10g,白芷12g,炮姜10g,牛膝12g,连服十五剂,新肉渐生,肉芽鲜红,脓汁减少,精神增,此向安之象,效不更方,再服十五剂而疮面愈合。
  总之,*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常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血痹虚劳,崩漏,脱肛,久痢久泻,中风偏瘫,以及卫表不固之自汗盗汗,正气虚弱之疮疡肿*,风湿水肿等证,为医家常用之良药。

*芪之妙用

清代王清任善用*芪,我师其法,用之得当,确有奇效,试作归纳,介绍如下。

(一)陷者举之重用*芪以升陷,其适应证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等等)、重症肌无力、肌肉萎软、呼吸困难、眩晕等属气虚下陷者。以上诸症皆因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致使脏器提升不起而下垂;或清阳不升,诸阳不能汇于巅顶而眩晕;或宗气不充而难司呼吸出现呼吸困难;或肺气难支,吐故纳新受阻,朝百脉之职难司,四末失养而肌肉萎软无力。胃粘膜下垂者可用四君子汤加*芪30克,再配枳壳3克以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所以要用枳壳反佐,因胃属腑主受纳,胃气以降为顺,虽然粘膜下垂需升,但胃气需降,故重用*芪补气升提以治粘膜下垂,而反佐枳壳以顺应胃气以下降,以促进胃粘膜之复原。治脱肛,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载方:用*芪克、防风9克。此方实出王清任治脱肛之*芪防风汤。王氏方:*芪四两,防风一钱。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芪,*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可见王清任之*芪防风汤实源出于东垣,防风之份量不宜多用。此法治脱肛的确有效。子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加首乌之意,一者在于引经,二者因胞宫冲任所系,全赖阴血所养,气得血养,血得气行,气血充和,冲任得调,所系之胞宫则能复其原位。若能配合针灸,加强冲任之调理,则取效更捷。重症肌无力,治以强肌健力饮,此方为自拟经验方,亦重用*芪为主药。重症肌无力症候较复杂,除眼脸下垂外,可有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四肢无力,重者呼吸困难,大气下陷,危及生命。我认为该病的最大特点是肌肉无力,因脾主肌肉,故此是脾胃气虚之证,并由虚至损,且与五脏相关。治疗上紧抓脾胃虚损这一病理中心环节,重用*芪以补气升陷,同时针对兼夹之证调理五脏,重补脾胃,以运四旁,促病痊愈。

(二)“升”者平之此处言“升”,血压升高也。高血压一病,肝阳上亢者为多,临床上多使用平肝潜阳、降逆熄风之品,但亦有不然者。我治疗气虚痰浊型之高血压者,则重用*芪合温胆汤以治之。据《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所载日本寺田文次郎等报告:“与其他6种可以注射的降血压制剂比较,证明*芪的作用强大。虽然有的药剂可使血压有持续性下降的作用,但此种药剂大量使用后,可使动物衰弱。”这一结论,从药理研究角度支持了重用*芪可以降压。此外,我赞同以下的论点:血压之所以升高,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个信息,是内脏阴阳失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当然,高血压经久不愈,进一步可引起心脑肾之病变,西医正因为注意高血压对心脑肾病变的影响,故以动脉血压指标作为辨病诊断的根据,作为治疗的对象,而千方百计地寻找降低血压之药品。近年有些学者,从辨证论治的角度,重新评价这个观点。认为血压升高的原始动因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心脑肾为重要。这3个器官血流需求量很大,当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发生血压升高,升高血压对维持上述器官的血液供求量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血压长期升高的严重后果,也主要表现在这3个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既然血压升高的深一层本质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而血压升高本身,又是体内为着克服此种不平衡的代偿反应的努力还不尽善和不成功,于是才有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反映持续存在。血压升高并不纯粹是消极的病因病理破坏,不应当是治疗压制的对象,它被看成是治疗的服务对象和依靠对象。治疗若从帮助改善血流供求关系,帮助血压升高所要去实现的调节反应,因势利导,促其成功,则不需要再有高血压反映的持续激起。这一论点正道出了治气虚型高血压重用*芪,就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改变“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的局面,促使“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缓解而达到降压之效果。这就是重用*芪以降压之机理所在。

对于高血压危象,我常用针刺太冲穴(双),重用泻法,留针三、四十分钟,根据情况1天1~3次治疗,并加服中药,多数取得较满意之疗效。中医治疗中风之针刺疗法,往往就因能疏通经脉,平调气血阴阳而调整血压,收到迅速治疗效果。这亦是上述机理的有力佐证。怎样解释*芪降压与升陷之理?有人会想到中药往往有“双向作用”,故*芪又能升提又能降压。如何掌握升降之机?我的体会是:*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所以得出降压的结果。我治疗低血压症,喜用补中益气汤,方中*芪的份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我喜用*芪合温胆汤,*芪份量必用30克以上。诚然,论方剂补中益气汤除了*芪之外还有柴胡与升麻,可使升提之力倍增;在重用*芪降血压时亦可加潜阳镇坠之品,效果当然更好,但不加镇坠药亦有降压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曾会诊一中风患者,偏瘫失语而血压偏高,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证,处方以补阳还五汤,*芪照方用四两,该院西医生对*芪四两有顾虑,拟加西药降压,晓之以理,照方服药后血压不升反降,乃信服。虽说*芪重用可以降压,有证有据,但*芪仍然是益气升阳之药,这一点不可不加以注意。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亦想用几两*芪以降压,则犯“实实之诫”了!慎之,慎之。由此可见,药理学之研究目前尚未能为我们解答全部之问题,仍须辨证论治。

(三)攻可补之张锡纯认为,*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但重用*芪可下死胎,这是我的经验。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病属实证。自宋代以来,妇科方书,下死胎习用平胃散加朴硝。平胃散是健运胃肠湿滞的主方,苍术猛悍为健运主药;厚朴、陈皮加强行气燥湿之力;加朴硝以润下。前人认为,“胃气行则死胎自行,更投朴硝则无不下矣。”明代以后,《景岳全书》提倡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此方以行血为主,兼用车前、牛膝以利下。平胃散着眼于气滞,脱花煎着眼于血瘀。我曾治一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之患者,初用平胃散加芒硝,并配合针灸,后用脱花煎,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再经仔细辨证,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重用*芪克,外加针灸,1剂而死胎产下。开骨散是以宋代龟甲汤加川芎而成,明代又名加味芎归汤,此方重用当归、川芎以行血,龟板潜降,血余炭引经而止血,本方不用攻下药和破血药,故明代以后多用以治产难。清代王清任认为,本方治产难有效有不效,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故主张在开骨散的基础上,重用*芪以补气行气,使本方更臻完善。此例何以用加味开骨散取效?缘患者妊娠8月,胎动消失7天,诊其舌淡嫩,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更兼问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呕吐剧烈,食纳艰难,致使伤津耗气,病虽实而母体虚,本不任攻下,故用平胃散加味和脱花煎无效。傅青主指出:“既知儿死腹中,不能用药以降之,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泻之,亦危道也。盖生产至六七日,其母之气必甚困乏,乌能胜霸道之治,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必须仍补其母,使母之气血旺,而死子自下也。”实践证明。傅氏这一论点是正确的,为下死胎另辟蹊径。傅氏主张用疗儿散治之,我用加味开骨散取效,可算异曲同工。当时龟板缺货未用。此例说明重用*芪可下死胎。这是寓攻于补之法也。

(四)瘫者行之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有瘀者,补阳还五汤是一张特别著名的效方。它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张锡纯虽然批评了王氏对于治疗半身不遂过于强调阳气不足之说,认为萎证有虚仍有实。补阳还五汤用之要得当。但张氏不能不说:“补阳还五汤其汤甚妥善也。”我曾用此方治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属气虚血瘀之偏瘫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恢复五成的,也有恢复八、九成的。曾治一例严重截瘫之女性青年,就诊时已卧床数月,两腿消瘦,自膝下皮包骨头,需人推扶起坐,坐亦不能持久,我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芪初用克,最大量时用至克,服药8个多月,并经艰苦锻炼,已能扶一拐杖缓慢行进,1年后参加工作,2年后能去掉手杖跛行,后结婚生一子。我体会使用补阳还五汤需要注意两点:一者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芪必需重用至克,不宜少于60克方效,其它药量也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五)表虚固之李东垣认为,*芪能补三焦之外又能实卫气。卫气者,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者也。“实卫”就是“固表”。自汗一证,玉屏风散为疗效确切的名方。我体会此方不但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为了方便,常用汤剂,其份量为:*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防风用量少于*芪,白术的量是*芪与防风的量之和(其理见“玉屏风散”),治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若汗出特多者加麻*根10克。治疮疡烂肉,*芪也是一味重要药物,曾会诊一患者,腋下肿瘤摘除之后,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1天要换多次纱布。用补益气血之剂重用*芪30克后渗液减少,不到半月而伤口愈合,此*芪内托之功也。小儿疮疖,逢夏则发,此伏彼起,实不少见,亦甚棘手。一*医小孩,自2岁开始,夏季疖疮发作,用抗生素稍好,稍好又发,反反复复,此伏彼起,至交秋乃愈。如是者3年,乃求助于余,时正6月,小孩满头疖疮。人虽不瘦而面*唇淡,舌胖嫩,苔白,脉细,此正气虚不能抗御病邪所致,拟扶正祛邪标本同治。处方:*芪、皂角刺、青天葵、野菊花、浙贝母、银花、蒲公英各9克,陈皮、白术、甘草各6克,茯苓、绿豆、炙甘草各12克,4剂。疖疮乃不再起。其父翌年1月求治断根,为处预防方:*芪9克,防风、甘草、浙贝各6克,陈皮、白术、蒲公英各12克,嘱其于4月开始,每周2剂。此后疮未再发。

(六)证须审之我虽喜用*芪,但*芪到底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余曾治一肺结核病人,于养阴除痰药中加入*芪9克,1剂额部发热,2剂全面发热,3剂颈面均热,撤去*芪热自消失。又治一中风患者,药后头皮发痒,体温增高,误以为外感,改用辛凉解表之剂,1剂退热,再用*芪90克,又再发热,右上肢活动反而退步,乃知辨证不确当。

细想患者脉虽虚大,但舌苔厚腻而舌质不胖亦无齿印,此证痰瘀比较,痰湿重于血瘀,改用祛痰为主,稍加祛瘀之药,以五爪龙代*芪,证遂向好转。对于使用*芪的指征,我认为舌见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察有否其他气虚之证候,便可考虑使用。至于用量之多寡,则要时时留意证候之变化,切戒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脏腑辨证歌诀产后乳少不要慌,这里有诸方治失眠的这个名方,有个典型脉象抗过敏有两个好方子:二仙饮与六福汤

随喜转发!福慧增长吉祥安康!

动手指转发、点赞收藏和留言都是善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