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柴胡汤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广义的风湿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多种风湿病,其中某些病种至今在临床上仍属难治。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地论述了风湿病的理法方药,如痉湿暍、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病等篇。本文就《金匮要略》中涉及风湿病的辨证论治总结如下:

解表逐湿——麻*加术汤

风湿病早期多感受风寒湿之邪,寒湿在表,痹阻阳气,卫阳被郁,不通则痛。临床多见全身关节疼痛,恶风寒,无汗,腹胀纳差,或大便溏烂,脉浮紧。

本证与痉湿暍病篇麻*加术汤证类似。治以发汗散寒、解表逐寒法。方中白术祛湿,麻*得术发汗而不致过汗,术得麻*能并行表里之湿。适用于风湿病初起,风寒在表者。临床上若风邪偏胜,其痛游走者,可加羌活、防风;若湿邪偏胜可加防己、茯苓、车前子等;若寒邪偏胜可加川乌、刘寄奴。

益气温经,和营通痹——*芪桂枝五物汤

风湿病中的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常可见四肢麻木痹痛,遇冷诱发或加重。肢体痿弱无力,或周身疼痛,舌质淡胖,脉沉弱无力。病机多为气血两虚,气虚血滞,肌肤失养,血虚不能荣养筋脉,故肢体肌肤麻木。

其证候、病机与血痹相似,“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芪益卫行气;桂枝温经通阳,协*芪达表,温通血脉;芍药通血脉,而养阴血;生姜、大枣散风寒、补营血,调和营卫。

方中虽未多用活血通脉药,但因本方证病机之本在于气虚感邪之后而致血行不利,故用补气活血,气行则血行,用*芪以引阴出阳,以达温阳行痹之功。临床若风气盛者,可加防风、川芎、红花、鸡血藤以活血祛风;热重加白花蛇舌草、*芩清热;疼痛较重加三七、姜*活血止痛。

通阳行痹,祛风驱湿,和营止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风湿病中期因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患者脏腑经络素有蓄热,复感风寒湿气,气不得通,久之郁而化热,因此往往并非单纯的寒证或热证,实证或虚证,而是寒热夹杂,虚实共存。

风寒湿外袭,气血不畅,郁久化热,消烁肌肉,导致寒热并存,反复发作,耗气伤阴,损伤脾胃肝肾,正虚邪实,或实中有虚,虚中夹实。仲景对此种寒热虚实之证治言之甚详。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云:“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临床表现为全身关节痛甚,活动不利,局部关节肿胀发热,伴汗出恶风,口渴喜饮,头晕目眩,短气,温温欲吐,舌淡苔白,脉沉细。

方中桂枝、麻*、防风行阳温散寒湿,芍药、知母和阴,白术、附子助阳除湿止痛;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共奏通阳行痹,祛风除湿,和营止痛之效。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曰:“桂枝行阳,母、芍养阴,方中药品颇多,独掣此三味以名方者,以此证明阴阳俱痹也。”

又云:“欲制其寒,则上之郁热已甚,欲治其热,则下之肝肾已痹,故桂枝、芍、知、附寒热辛苦,并而各当也。”临证兼见脾胃不和加茯苓、砂仁;妇女月经不调加益母草、鸡血藤以调经活血;肝肾不足加川续断、桑寄生、干地*、女贞子等;痛甚加田七片、姜*、牛膝活血止痛。

温阳散寒、逐湿通痹——乌头汤

乌头汤出于中风历节病篇,全方可温阳散寒、逐湿通痹,主治寒湿痹痛,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本方证为寒湿之邪侵袭关节,凝滞不去,阻碍气血。

寒之痛、湿之著不移,故见症关节剧痛而不可屈伸。伸不能屈者病在骨,屈不能伸者病在筋,此屈伸不能之方证,说明筋骨俱病。方中乌头辛热温阳驱寒,除湿止痛;麻*辛温散寒,通阳宣痹;芍药、甘草通调经脉,缓急止痛。

*芪温分肉,实腠理,助麻*、乌头温经止痛,又可制麻*辛散太过;白蜜甘缓,以解乌头之*。诸药相伍,使寒湿之邪随汗而解,有祛邪而不伤正之妙。

临床运用于寒甚之痛痹,除关节疼痛外,还需从舌象属寒湿或全身四肢恶寒冰冷的寒象以辨为寒湿内郁,然乌头为大辛大热有*之品,易引起中*,故煎服时间宜长,并适当加大甘草用量或以白蜜制其*,使用药安全。

补阴温阳——肾气丸

肾主骨,肝主筋,藏血。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血脉失养,一方面导致“身体尫羸”、“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等肢体的畸形和功能的受限。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所言:“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汗出,故曰历节。”另一方面容易受到风寒湿之邪的侵袭,外合营卫而痹。肝肾精血的亏虚与风寒湿痰瘀相互影响,早期风寒湿热之邪外合肌肉血脉,久之内舍于肝肾而致筋骨同病,骨损筋挛。

后期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肉筋骨,风寒湿热之邪便胶着难去,加重邪气的滋生。临床多见面色无华,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变形,活动不利,晨起关节僵硬,双下肢浮肿,夜尿频数,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边有齿印,脉细弱。

补益肝肾,调和营卫是后期治疗痹证的关键,是为治本,可用八味肾气丸加减。兼见气血虚加*芪、*参、鸡血藤、何首乌之类;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玉竹等。

纳差脘胀,脾胃健运失职,加四君子汤及鸡内金、砂仁、谷芽以健脾益胃,巩固后天之本,促进气血的生化,常可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病痛,取得“脾健湿邪可去,气旺顽麻自除”的作用。

本文摘自《中国经方名师大讲堂系列丛书·经方临床运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者/陈光星

附:

大师胡希恕用小柴胡汤出神入化,秘诀就这10点

柴胡24克,*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方中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柴胡用为主药,佐以*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用人参、大枣、甘草补胃气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内传少阳,主要是胃气不振于里,气血不足于外也,补中滋液,实此时祛邪的要招,徐灵胎曰:“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即指是也。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热交替出现之谓。胸胁苦满,谓胸胁满闷也。嘿同默,默默不欲饮食,谓昏昏然不欲饮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热,而且欲呕也。或胸中烦而不呕者,邪热较轻,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也。或渴者,邪干于胃也。或腹中痛者,邪干于肠也。或胁下痞硬者,邪干于肝脾也。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者,邪干于心肾也。或不渴,身有微热者,里有水气,身有微热而不往来寒热也。或咳者,邪干于肺也。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症,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症。盖半表半里为诸脏器所在之地,此处有邪则往往诱致某一脏器或某些脏器发病,因有不定的客症出现,依主症用本方则邪解,而主症与客症当俱治也。方后原加减法当是后人所附,故去之。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或中风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以拒邪于外,则退而内守,以是体表血弱气尽,则腠理开,邪因乘之而入于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也。此即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正进邪退,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近于里则发热。邪热郁结于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居腹上,因谓邪髙痛下,上邪下痛,故使呕也。皆以小柴胡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汤。”

注解:太阳病已十多日,脉虽浮但细,津血不足于外也。兹其人困倦嗜卧,知其外已解也,若复胸满胁痛,则柴胡证具,故可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而不细,并无余证者,知病在表,可与麻*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注解:无论伤寒中风,若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但见其主症中的一症,便可与小柴胡汤,不必四症俱备也。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按:热入血室为证多端,若本条之寒热如疟状,发作有时,为小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但慎勿认为小柴胡汤即热入血室之特效方也。

“诸*,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注解:腹痛而呕为柴胡证,症诸*见之,当然以小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注解*:呕而同时发热为少阳柴胡证,故当以小柴胡汤主之。

(带“*”者为编者补文,以下同此)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注解:阳明病,发潮热,但大便溏而小便自可,不宜攻下甚明,尤其是胸胁满不去则柴胡证仍在,故以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身热恶风,太阳证未罢,脖子两侧为颈,后侧为项,颈属少阳,项属太阳,胁下满为少阳柴胡证,手足温而渴属阳明,此为三阳并病,当以小柴胡汤主之。

按:少阳病不可发汗或吐下,故三阳并病从少阳治之,此为定法,依据经验,口舌干而渴者,宜小柴胡汤加石膏,屡试皆验。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妇人产后往往有同时发生的三种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即昏迷),三者大便坚。盖以产后血虚,又多汗出,故易中风,因而病痉;亡血,复汗,又多寒饮,故令郁冒;亡津液,胃中燥,故大便难。

小柴胡汤应用二十法01

小柴胡汤加藿香三味

藿香三味即藿香10g、佩兰10g、砂仁8g(后下),此三味有醒脾开胃、化湿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胆胃不和,湿浊不化,症见脘腹痞满,饮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腻,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多见此证。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02

小柴胡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主治“喘不得卧”之肺痈,具有泻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苈子10—15g,大枣10枚(擘)。两方合用,对控制呼吸道之炎症,如结核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人半枝莲15g、鱼腥草30g更好。

03

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见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由*芪30g、防风10g、白术15g三味组成,主治风邪久留不散,以及卫虚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预防感冒的良药。与小柴胡汤合用,增强了护卫御风的能力,对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常患感冒者,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

04

小柴胡汤加四物汤

即柴胡四物汤,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成,取生地10g、白芍10g、川芎6g、当归10g。原方主治月经期感冒,特别是虚劳日久、时发寒热之女性。又可用于治疗“热人血室”症,经期服用可除寒热,亦不会留滞经血,影响月经之运行。

05

小柴胡汤加止痒三味

止痒三味为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蛇床子15g,具有祛风燥湿、解*止痒的功效。与小柴胡汤合用,对某些“发作有时”的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风疹以及过敏性皮炎等,具有和解表里,调和营卫,祛风胜湿,快速止痒的作用。

06

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为健脾除湿之主方,取茯苓12g、白术6g、桂枝9g、炙甘草6g。两方相合,具有和解表里,健脾渗湿的功效。凡患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以及妇女白带较多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方治疗。白带多者,要加人生薏苡仁、*柏、败酱草等味,以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

07

小柴胡汤加二仙汤

二仙汤组成为知母10g、*柏6g、当归10g、巴戟天10g、仙茅10g、仙灵脾10g,主治女子更年期综合征之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证。若女子在更年期患月经周期缩短,时时头晕、眩冒,经期伴有低热者,两方合用,具有清解血热,调节营卫,解郁安神的作用。

08

小柴胡汤加五苓散

俗名“柴苓汤”,出自清代《沈氏尊生书》,由小柴胡汤与五苓散(茯苓9g、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桂枝6g)组成。原方主治阳明经疟疾,后世医家用于普通感冒之小便不利,寒热往来等症。用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之水肿,亦有良好效果。如果加人玉米须、白茅根,效果更好。

09

小柴胡汤加四消饮

四消饮为民间验方,由神曲10g、山楂10g、麦芽15g、鸡内金15g四味组成,加人小柴胡汤中,增强了消食化痰作用,是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夹食夹痰症之良方。

中原名医耿义斋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儿痰饮多由伤食而致,消食是治疗小儿咳痰之大法。此后,余每遇小儿伤风夹食夹痰症,用小柴胡汤合四消饮,多获良效。

10

小柴胡汤加桂枝汤

即《伤寒论》之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桂枝汤(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擘))解除肌表之邪,正如明代卢之颐所说,“小柴胡复桂枝汤各半,凭枢叶开,并力回旋,外入者内出,上下者下上矣。”

此方除常用于感冒之寒热外,还用于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或小儿挤眉弄眼,上课经历不集中等。

11

小柴胡汤加升陷汤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芪15g、知母10g、柴胡6g、升麻6g、桔梗10g五味组成,主治气短不足以息之大气下陷证,常见于大病之后,元气未复,或素体虚弱,尤以肺脾之气虚馁者,与小柴胡汤配伍,对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具有升清降浊、恢复元气、理顺气机之功效。

12

小柴胡汤加二神丸

二神汤,即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出自《普济本事方》,主治脾肾虚寒之食后腹泻,或五更泻,临床上常常见到慢性腹泻病人,中焦又有肝胆郁滞证,如胁肋胀满,或纳呆欲呕,或腹痛隐隐等,但必见舌苔滑腻,脉象弦细者。

13

小柴胡汤加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擘),饴糖30g组成,主治虚劳腹痛。与小柴胡汤合用,适应于肝胃不和,虚劳里急,腹部隐隐作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明显气滞、寒凝者;有血亏之象者,可加人阿胶粉冲服。

14

小柴胡汤加良附丸

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二味(各等分)组成,出自《良方集腋》,主治胃院痛,气滞者加倍香附,寒凝者加倍高良姜。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对于肝郁气滞、寒凝胃府之肝胃不和,所见脘腹疼痛,胁肋胀满,喜温喜按,或痛经者,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郁之效。

15

小柴胡汤加三金汤

三金汤即郁金10g、金钱草10—30g、金铃子10g。三金汤为中医临床家常用的清肝利胆止痛剂,加人小柴胡汤中,主要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属于虚寒证者,不宜用此组合方。

16

小柴胡汤加丹参饮

丹参饮(丹参30g、檀香5g、砂仁5g)出自陈修圆《医学三字经》,主治心腹诸痛,而临床上常见心胃并痛者(或叫胃心综合症),两方合用,临床常见胸脘隐隐作痛,食欲不振,呃逆,心下痞满,常见于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炎或慢性胆囊炎者,具有行气解郁、化瘀止痛之效。

17

小柴胡汤加消瘰丸

消瘰丸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由玄参、贝母、生牡蛎各四两(各g)制成,具有软坚散结、清火解*之效;而瘰疬又多生于少阳经,故取小柴胡汤和消瘰丸,消散少阳之热结,软化少阳之痰核,若加夏枯草一味,清火散结作用更为突出。

18

小柴胡汤加三白散

三白散即白附子6g、白僵蚕10g、白芷10g。三白散具有搜络风、通络脉、止痉挛的功效。与小柴胡汤配伍,用于面神经麻痹初期,面肌痉挛或拘急,或如蚁行,时发时止,或时重时轻,两方合用,具有搜风通络、和解营卫,防止病邪深人的作用。

19

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

有人称“柴归汤”(当归芍药散由当归9g、芍药15g、茯苓6g、白术6g、泽泻18g、川芎18g组成),具有和解营卫,养血祛湿、清热养颜的作用。主要用于女性更年期月经量少,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面色*褐,精神疲惫,性冷淡,或可用于女性乔本氏病(甲状腺炎)等,可以说是女性更年期的保健方药。

20

柴胡温胆汤

由小柴胡汤与*连温胆汤组合而成。*连温胆汤(*连9g、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生甘草9g、生姜6g、竹茹9g、枳实9g)具有清热和胃,降逆止呕,除烦安神之效;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可以使肝胆舒利,脾胃安和,神志安宁。用于肝胆不舒,湿热内扰之证,如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抑郁症,随证加减,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临床医学专集》,作者/毛峥嵘,编辑/李邦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