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阴阳理论指导下的经方应用原则 [复制链接]

1#

导读:

中药是多样性,部分药物相对特殊,存在气与味的阴阳升降属性不同的情况,遇到比较难以判断升降属性药物的时候我们应把握哪些原则呢?复方一般都有多味药组成,药物组成的气味又往往不尽相同,面对复方的升降又需要哪些考量呢?《仲景阴阳脉法》作者陈建国主任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从寒热温凉四气的角度,温热药物属阳,治疗方向为升,寒凉药物属阴,治疗方向为降,温热药物可以补阳抑阴,寒凉药物可以益阴泻阳。五味同样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耎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总体上说,辛、甘、淡味为阳药,酸、苦、咸为阴药,一般的阳药为升法,阴药为降法。一般针对阳盛可用五味的阴药泄之,阳虚可用五味的阳药补之,阴盛用阳药泄之,阴虚用阴药补之。鉴于单味药既有四气又有五味,且存在气与味的阴阳属性不同,复方中更是经常出现多气味并存,因此判断关于方药升降属性,有两个原则需要注意。1.存在一部分比较难以判断升降属性的药物由于中药的多样性,部分药物相对特殊,存在气与味的阴阳升降属性不同的情况,此时判断药物的阴阳升降属性需要依据两个原则,第一是气与味的多少,第二是药物作用的实际结果。我们以麻*为例具体说明。麻*味苦性温,味苦为阴性降气,温性为阳性升气,那么面对苦而温的麻*,其升降属性看似不好界定。但是,麻*的饮片质地非常轻,属于气厚味薄,也可以说,麻*苦味很轻。但气比较足,动性强,因此,麻*虽然味苦,但仍旧是一个阳药,性升。后世认识麻*这味药,也是依据它动性强而升,所以索性将它归入辛温药物,这种认识虽然不及《神农本草经》的记录准确客观,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后世医家临床应用麻*的体会。另外比较相似的还有柴胡。柴胡虽然味苦,但柴胡的质地也比较疏松,也是气厚味轻而动性强,所以《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有推陈致新之效。因此,苦味的柴胡治疗效果却是升法。后世经过临床实践,也总结出柴胡有“升阳”的功效,这个认识是客观的。2.复方的升降需要整体考量由于复方一般都有多味药组成,而组成的药物气味又往往不尽相同,因此,复方的升降属性考量相对要复杂些。当然,像大**连泻心汤这样(图10)的复方,由于其中所有的药物均为苦寒,因此属于降法无疑。相似的比如小半夏汤,组成的两味药物均为辛味,自然属于升法。而对于组成相对复杂,包含了多种气味药物组成的复方,其总体升降属性的判断,需要把握这样两个原则。图10大**连泻心汤脉证图(阳盛右降)来源:《仲景阴阳脉法》第一,依据君药或药物组成的总体。比如,白虎汤(图11)的君药为生石膏,用量也是最大的一斤,生石膏属于甘寒质重,单味药属于降法,方中剂量第二重者为苦寒的知母,其中即使是有少量甘味的甘草和粳米,仍旧总体属于降法无疑。图11白虎汤脉证图(阳盛右降)来源:《仲景阴阳脉法》再比如防己地*汤(图12),虽然方中的防己、桂枝和防风从单味药来讲都属于升法,但是用量都很少,三者剂量相加也仅有七分,而甘寒性降的生地*的用量却是二斤,因此,防己地*汤属于降法。图12防己地*汤脉证图(阴虚左降)来源:《仲景阴阳脉法》还有五苓散(图13),虽然原文提示:“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说明五苓散方中既有升法又有降法,但是从方药组成看,用量最大的泽泻属于降法,且总体降法药物占据主体,因此,五苓散属于更偏于利小便的降法。图13五苓散脉证图(水饮右降)来源:《仲景阴阳脉法》第二,根据复方的功效判断升降属性大柴胡汤的方药组成有升有降,不容易判断总体的升降属性,但是通过仲景书中提示“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大柴胡汤当然总体属于下法。此外,《伤寒论》第条提示,服用小柴胡汤后会出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小柴胡汤能够起到通上焦、身汗出的效果,自然总体属于升法。第二期仲景阴阳脉法之脉法传承班名额已报满,现可以预报名第三期仲景阴阳脉法之脉法传承班。课程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更新升级。

视频课程

践行仲景提示的脉证合参,实现辨证更加精准的目标

阴阳盛衰、阴阳理论、升降治法、四诊合参。

观其脉证、经方脉诊、脉法操作、临床实战。

《仲景阴阳脉法》作者陈建国主任,从阴阳盛衰统理,以升降立法,以方证脉证定方,以阴阳之法用药,用阴阳脉法贯穿理法方药,进行全面的讲解,带你掌握仲景阴阳脉法。

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