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桂 [复制链接]

1#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454.html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桂枝去桂加苓术汤证之第28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二、太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成氏云: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虽经汗下,为邪气仍在表也。心下满微痛,小便利者,则欲成结胸。今外证未罢,无汗,小便不利,则心下满微痛,为停饮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也。

徐大椿《伤寒类方》云:凡方中有加减法,皆佐使之药,若去其君药,则另立方名,今去桂枝而仍以桂枝为名,所不可解。

《金鉴》云: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

吉益猷《观证辨疑》云:本作去桂,今从《医宗金鉴》去芍药。历观此证,无去桂之理。此因水气结滞,致心下满微痛而头项强痛,不逐心下之水,则不得外发,故服桂枝汤或下之而不解也。今加茯苓术以逐水气,以桂枝散其满,去芍药者,欲令其力专也。凡逐水气之剂,未尝有芍药,以是知其当去矣,

丹波氏云:成注不及去桂之义,但云桂枝汤以解外,则成所注本,无去桂二字欤。若不去桂,而用此方于此证,或有效验。

尾台榕堂《方伎杂志》云: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去桂二字可疑。太阳篇瓜蒂散条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是头痛、项强,本桂枝汤证也。今虽已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不止,是桂枝汤证依然仍在也,何得去桂枝乎。况方剂无去其主药之理,是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此等诸方,其所去加,皆不过臣佐药,可以证焉。后读徐灵胎之说,与余意如合符契,益信鄙见之不愆。且观成无己注,知其所注本,必无去桂二字也。

渊雷案:

此条去桂之义,前贤辩论甚繁,不能备引,综而观之,桂之不当去,诸家无异词。此外有以去桂为去芍药之误者,《金鉴》及小吉益氏等是也。有以心下满微痛为停饮水气者,成氏、小吉益氏等是也。

今考仲景方,凡苓、术并用者,多为逐水之剂,则心下满微痛,为水饮无疑。凡逐水诸方,及汗、吐、下诸方之骏快者,皆不用芍药,则芍药之当去无疑。

逐水方多用桂枝,况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之表证,则桂枝之不当去,亦无疑。

由是言之,此条之证,盖其人素有水饮,因卒病太阳而引起宿疾,水停中焦,致令心下满微痛也。治之以桂枝去芍药加茯苓术汤者,盖临时御变,与喘家加厚朴杏子同意。

水饮者,非饮水过多之谓也。生理上,毛细动脉管常漏出液状成分,以渗润组织,而供其营养,是为淋巴,或名生理的滤出液。此液更吸收组织之代谢产物,自组织腔输入淋巴管,经淋巴总管,而入大静脉,还归血液。有时毛细管之漏出较多,则淋巴管之吸收还流,亦从而亢进,借以维持平衡。若毛细管漏出甚多,淋巴管又不能尽量吸收,则停潴于组织或体腔间。

此等滤出液所停潴,无论在局部,在全身,在内脏,在肌表,西医统称为水肿。其停潴于体腔内脏器间者,即古人所谓水饮矣。水饮亦有得之出淋巴者,因淋巴管破裂,管内还流之淋巴漏出所致。惟淋巴管中之压力,远不及血压之高,故淋巴管破裂之出淋巴,不若血管破裂时出血之多,破裂处亦较易恢复。

水饮在膈下者,停于骨盆之上,西医谓之腹水。《金匮》所谓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者也。在膈上者,因膈膜穹起之故。停于膈上四周,西医谓之胸水,《金匮》所谓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者也。

此条云心下满微痛,则是停于膈上也。若水饮之滤出不多,则渐由组织吸收,仍入于淋巴管及毛细血管,其人安然如无病。今无汗而小便不利,则血中水分必充溢,又曾服桂枝汤,则血运畅盛,毛细管之血压高,其滤出必加多,或经下之,则肠蠕动亢进,淋巴管被挤压,管中压力亦增高。设有破裂之处,淋巴即漏出不已,而水饮不能自愈矣。

山田氏云:此证本非中风桂枝之证,盖伤寒麻*之证,兼停饮者也,称仍无汗者可见矣。而今不取麻*,又用桂枝者,何也?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固虽白术茯苓所得而主,若奋力于发表,则不能专其宣导之功也。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从上文所释,则方名当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中芍药,当作桂枝。煮服法中今去桂枝,当作今去芍药。《脉经》载此条文,术上无白字。

苏颂云:古方云术者,皆白术也。

喜多村《伤寒疏义》云:术分赤白,昉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所谓赤术,即苍术也。盖仲景之时,未曾有苍、白之分。《素问病能论》云:泽泻术各十分。《本草经》亦只称术,不分苍白,此后人所加明矣。

渊雷案:

依近世通例,本方宜用苍术。

《方极》云:桂枝去桂加苓术汤,治桂枝汤证而悸,小便不利,不上冲者。案:吉益氏从药测证,以茯苓主悸,术主小便不利,桂枝主上冲,故云尔,然与本条之证不相对也。

渊雷案:

凡西医所称水肿之病,倘不用手术放水,惟有使组织自吸收之,从小便排出体外,然后其病可愈,此本方之所以用苓术也。《别录》云:术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可知术能使组织吸收液体。术以吸收之,茯苓以利其小便,则水饮除,而心下之满痛愈。一面仍用桂枝汤,治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之表证。去芍药者,不欲扩张内部之血管也,血管扩张而充血,则水饮之漏出不止矣。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