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松气所生,守五脏真气,健脾胃祛水湿安 [复制链接]

1#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5.html

有句话叫做“文字乃文化传播之本”,而中医文化也是如此,但是古文晦涩难懂,研究文字的人不一定懂中医文化,而对中医文化理解透彻的人有不一定对古文字了解深入,因此我们更需要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来传播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的传播都是“就事论事”、“以点概面”,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都是以单味中草药的形式论述,本人的习惯亦是如此,而今天要说的是有一物长得像豆腐块,古人认为它是“松气所生,守五脏真气”,养生能健脾胃、祛水湿、安心神、固精气、化痰、生头发。

此物就是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在赤松或者马尾松的树根上生长,除此之外,自古至今茯苓还有茯菟、云苓、松腴、松薯、松木薯、松苓等其它叫法。

用茯苓养生的历史十分的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用记载,而首部本草类养生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把它列为“上品”,首先提出“主胸肋气逆,惊邪、恐悸,寒热烦满,咳逆,安魂养神”。

梁代的陶弘景在《别录》中提出用茯苓养生“止消渴,调脏气,伐肾邪,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提出“善安心神”;《日华子本草》提出“开心益智,止善忘”。

宋代开始就十分注重茯苓的祛湿之功,比如《本草衍义》就提出“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的观点;金源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在《启源》一书中明确茯苓“除湿益燥,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李东恒所著的《心法》中更是把茯苓誉为“除湿之圣”,而《苏沈内翰校释》中也说“茯苓自是仙家上品”。如今的中医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探索,总结出用茯苓养生的六个方面益处。

一、用茯苓养生可以利水除湿。

茯苓的特点是“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湿,而且相对比较“平和”,既可以祛邪又可以扶正气,利水除湿而不伤正气,适合不论寒、热、虚、实的各类湿气大的人养生。

如果是脾肾虚寒、水湿内停,从而有周身的水湿多,小便排出不利的亚健康,可用茯苓与白术、猪苓、大腹皮、槟榔搭档养生。

如果是肾中之阳的偏弱,寒气与湿气纠缠而不除,可用茯苓与白术、生姜、附子、白芍搭档以除寒湿;如果水湿泛滥于肌肤之处,周身的皮肤湿气大而肿,可用茯苓与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以及陈皮搭档。

如果是阳的不足从而“气”不能起到很好的额“推动”作用,有四肢的皮肤之肿,可用茯苓与防己、*芪、桂枝以及甘草一起益气通阳。

二、用茯苓养生可以健脾除湿。

上述的茯苓益处主要可以用“利水”两个字形容,因为主要适合水湿停留过多的亚健康,而还有一些人的水湿虽少但停留在脾胃,可以说是“湿气”,而茯苓既能补中气、健脾胃,又能通畅脾胃之气,除脾胃之湿气,是补中益气的常用养生之品。

假如是脾胃的气虚,有容易疲倦、不爱吃饭、大便不成形的亚健康,可用茯苓与*参、白术、甘草搭档;如果脾胃虚弱且气滞,气不顺而胀,可在上述基础上加入陈皮。

如果脾虚气滞,湿气不仅在脾胃,还在肺脏,可能还会出现咳逆而痰多,这一类人养生可用茯苓与人参、白术、半夏以及陈皮;如果是脾胃有寒,可用茯苓与人参、白术、香附、砂仁搭档;如果脾不能运化湿气而水湿较多,可用茯苓与半夏、陈皮、甘草搭档。

三、用茯苓养生可以化痰。

痰是属于水湿的一种,茯苓善于渗水利湿,使水湿不能聚集,从而痰“无所生”,因此适合从根源上清除痰湿,尤其是理论上的“无形之痰”。

比如因痰饮而“眩”、“惊悸”的亚健康可用茯苓与桂枝、白术、甘草搭档让痰不能生成;如果是无形之痰积聚于脾胃,经常的胃气上逆而恶心,可用茯苓与半夏、生姜搭档养生。

四、用茯苓养生可以安心神。

茯苓有益于心脾、能宁心安神,适合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有睡眠不好、容易忘事的亚健康,养生可用茯苓与*芪、当归、远志搭档;如果是心气不足而睡眠不好,心中惊恐不安、躺下后心中不宁的人养生可用茯苓与人参、龙齿、远志搭档。

五、用茯苓养生可以固精气。

茯苓固精气之功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古人常常用到,如《仁斋直指方》中用“白茯苓二钱,米汤调之”,每天喝两次,适合心气虚为根本的梦中之“遗”。

《普济方》中用茯苓、缩砂仁按照二比一的比例打碎成沫,适合“虚滑”而精气不固的人养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茯苓四钱”,适合“丈夫之阳不足”而精气不固的人养生。

六、用茯苓养生可以生头发。

头发掉落的原因多是因为水湿上泛巅顶,侵蚀发根,是发根“腐”而枯落,而茯苓能上行除水湿,并能引导水湿下降,湿气清除则头发自生。茯苓虽然不能直接让头发生长,但可以间接有益于头发的生长。

著名的学者岳美中就善用茯苓的此类益处,把茯苓打碎成很细的粉末状,以开水为引,6克为宜,每天吃两次,坚持用此养生,以发根长出为度,大约两三个月后头发就渐渐长出。

值得一说的是,用茯苓养生除特殊情况外,以10至20克为度。还有就是《启源》中提到“汗多之人用之损元气”,所以经常出汗的人不要用它养生,因为汗多本就流失“津液”,而水湿是多余的津液,津液本就不足何来水湿只说呢。再就是因为虚寒而精气“滑”的人不要用它养生。

古中医文化的文献记载晦涩难懂,只有简单易懂的话语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医文化,比如本文就以最简单直白的文字讲述茯苓的养生益处,以后还一如既往地为大家讲解中医文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