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行动践行医者仁心记重庆市先进工作者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青春痘 https://m-mip.39.net/m/mipso_8743253.html

年,SARS病*肆虐,作为呼吸科医生,他冲在了抗击非典的前线。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选择逆行驰援,守护生命。

……

作为一名“白衣战士”,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恪尽职守、勇挑重担,在特殊的战场上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医者本色。他就是重庆市先进工作者、医院副院长谢利海。

谢利海(左)和同事商讨患者治疗方案。摄影:刘亚兰

下乡帮扶用心守护百姓健康

一名*员,一名医者,要有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谢利海被派往武隆县火炉镇沧沟乡卫生院支援医疗卫生工作。

“到那之后,我发现乡镇卫生所的条件远比想象中更艰苦。”谢利海回忆道,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几台简易的医疗设备和竖立在墙边装满简单医疗用品的柜子,几乎就是全部配置。

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谢利海仍然热情地为患者服务。

9月的一个傍晚,一位中年女性用板车拉着自己的丈夫来到卫生院,苦苦哀求医生救救她丈夫。“当时,板车上的男子喝了农药,生命垂危。”谢利海和同事来不及迟疑,迅速将患者抬进简易的抢救室。

洗胃、推阿托品、根据尿量补液……看着眼前有限的设备,谢利海只能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对患者进行抢救。经过3天的救治,患者终于苏醒了,谢利海和同事如释重负,长长吁了一口气。

在卫生院支援期间,谢利海还通过晚上开设“小课堂”,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和珍贵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该院的医生。

根据工作安排,1个月后,谢利海结束了对口支援的任务,回到了自己工作的单位。但距离的变化,没有阻挡他和沧沟乡卫生院医生的交流。如今,谢利海仍时不时地用临床案例与他们分享诊疗经验。

大“疫”面前用责任书写担当

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湖北是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

“我经历过SARS、H7N9等防控工作,又是呼吸专业的医生,支援湖北,我一定要去。”在这场战“疫”中,谢利海临危受命担任万盛支援湖北孝感医疗队队长、专家组成员,冲锋在抗击疫情的临床一线。

熟悉谢利海的人知道,面对这次疫情,他绝对是块“好钢”:业务精、作风硬、经验足。

“医疗队有了他,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这些业内认同是靠谢利海多年经验积累换来的。

彼时,谢利海从事呼吸科诊疗工作已有26年,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学术头衔。“这些头衔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你的学术水平,但这些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才最有价值。”他说。

年2月28日,在支援湖北第8天的一个晚上,谢利海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宾馆,医院呼吸科陶主任打来紧急3床病人邓某病情危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已降至60%左右,命悬一线,需要紧急抢救。谢利海挂断电话,医院。

到医院后,谢利海麻利地穿好隔离防护服,赶到病房时,病人已经昏迷,脸色及四肢明显发绀,CT显示“白肺”。

谢利海立即投入抢救中,调整呼吸机参数、吸痰……正在紧要关头,谢利海戴的N95口罩一侧突然脱落,这时,“战友们”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部聚焦在他的脸上,病房气氛骤然紧张。

“怎么办?出去戴好口罩再回来?还是继续抢救?”面对选择,谢利海脑海中立刻闪出“危急关头,患者的生命大于一切!”于是,谢利海在防护不充分的情况下,继续着吸痰、调整呼吸机参数、俯卧位通气……随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直到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谢利海才终于松了口气,回到宾馆,已是晚上11点。

虽然事后想起来有些许后怕,但一想到自己救治的病人能转危为安,健康出院,谢利海觉得一切都值了。

矢志不渝带领团队技术创新

多年来,谢利海的手机24小时都是开机状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多变,往往这边还没到家,科室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医院处理危急重症患者更是常事。”谢利海说,患者的病情变化就是命令,只要患者需要,医院,及时调整用药,直到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才会离开。

“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已被谢利海视为自己的行医准则。常年来,他几乎没有因私事休过公休假,每年节假日总是带头值班。了解他的人都说:“医院的‘老*牛’,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

年,谢利海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8年来,他带领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在技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率先运用了多种特色技术,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带领科室走上了“快车道”。

万盛曾经是“煤都”,由于煤矿工人长期暴露在粉尘中工作,使得他们成为尘肺病高发人群。谢利海在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提高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我们科的患者多数是哮喘、咳嗽、咳痰等,看似雷同的症状背后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挑战着每一位医生的诊疗思维和临床经验,需要团队凭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创新,找寻研究各种治疗方法。”谢利海说。

为了配合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医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购了先进的诊疗设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也能熟练开展无痛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纤支镜代胸腔镜检查、微创引流胸腔积液积气等高新技术。谢利海和团队成员通过不断了解专业发展新动向,接受新知识,科室先后获得“全国PCCM优秀单位”“市级特色专科”称号。

从医以来,谢利海一直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总结临床经验,完成市区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研究》课题填补了科室的科研空白。

每一个课题的背后,都蕴藏着谢利海无数次的推演、论证,而他也凭借在临床实践上的创新,成为重庆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医院协会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常务委员,同时被评为首届“重庆市优秀基层呼吸医师”。

(稿件原载于年10月18日《万盛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