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导读:今天跟医院中医科的潘雪飞先生一起学习吴鞠通是如何巧用桂枝和桂枝汤的。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对确立温病的辨治贡献卓越。
书中列方以桂枝命名的有9首之多,涉及桂枝的条文约有31处,这与医圣仲景相比,确有创新和发展,尤其对温病学家而言,不带门户之见,难能可贵。
01
崇圣贤首论桂枝汤
吴瑭善于探索和立新,研制新方,倡导新法,且又敬重前贤。《温病条辨》中将《伤寒论》中桂枝汤、五苓散、小建中汤、白虎加桂枝汤、乌梅汤等名方多处引用。
以桂枝汤为例,众多医家对它“敬而远之”,温热病学者更不敢贸然投之,认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医者唯恐担风险,毁名利而舍弃之。
吴瑭开卷第四条即明言:“太阴风温、湿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宗为《温病条辨》第一方,其地位和价值无庸赘言了。
桂枝汤本治太阳中风,《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并且告诫:“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温病条辨》开卷即言此方,正是吴氏熟谙仲景之说,灵活应用经方,从而拓宽了桂枝及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在具体运用中,吴氏谨慎且变通。
如“太阳风温……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云:“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
恶寒一去,即撤辛热之品,改投辛凉之剂。这与病因病理丝丝入扣,无懈可击。
其二,桂枝汤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证。
如第四条补云:“温*、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比例。”
其三,提出了“小和”之法,即桂枝汤内桂枝和芍药分量相等,皆在滋阴利阳,调和营卫。
伤燥如伤寒太阳证者,温病解后脉迟身凉者均可用之。
其四,煎煮之法,服药之规,均须遵仲景之嘱,否则有失桂枝之妙,适得其反,病必不除。
02
化湿邪常配伍桂枝
《温病条辨》在运用化湿药中常配伍桂枝。
除寒湿证外也可用于湿热证,上、中、下三焦之湿邪致病,常可找到桂枝的踪迹。
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能祛寒,寒湿之邪损伤脾阳,症见形寒、不饥、脘中痞满,或见吐利、腹中痛等症,桂枝必不可少。
湿属阴邪,一见辛温之物,犹如阳光普照,阴霾自散。桂枝用量,则当视其病状,各取其意,灵活变通。
如第五十二条“霍乱兼转筋者”,用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汤主治,桂枝竟用了二两,重用桂枝温筋通脉;
然杏仁薏仁汤中,桂枝与杏仁、米仁、川朴,半夏为伍,开上畅中利下,此方以宣气化湿药为主,取桂枝五分温阳化气,通畅三焦决渎之路,与前方相比,或轻或重,处置微妙。
苓姜术桂汤恰似《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孪生兄弟,温运脾胃,宣通阳气,俾寒湿祛而脾阳复。寒湿证用桂枝,理所当然。湿热证投桂枝,方显出温病学者之独特风格。
治*疸,素以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为主方,然吴氏认为,“诸*疸而小便短者”,因湿热流于膀胱,气郁不化所致,可投茵陈五苓散宣通表里之邪。
细研此方,桂枝用量仅为茵陈的1/20,与杏仁薏苡汤中桂枝用量相似。仲景、吴瑭都与叶氏“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说不谋而合,甚为神奇。
03
温通扶弱酌选桂枝
《本草经疏》云:“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利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温病条辨》中桂枝运用频繁,在补虚扶弱、温经散寒、通络定痛、化瘀消癥等方剂中,充分显示其六大主治效用。
素体阳弱,肌腠不固,“温病解后,脉迟身凉如水,冷汗自出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固表复阳。
中阳未复,营卫欠和,见于“饮退则寐,舌滑,食不进者”,取半夏桂枝汤,调营卫,和中阳。
两方乃平和之剂,捍卫阳,立中阳,和脾胃,密腠理,助正而不资邪,温病解后,少少与之,较为适合。
中虚者,用小建中汤,阴阳平调;气血两伤,疟邪久羁者,加味异功汤(人参、当归、肉桂、炙甘草、茯苓、于术、生姜、大枣、广皮)治之,冀其气血相生而劳疟自愈。
“少阴三疟,久而不愈,形寒嗜卧,舌淡脉微,发时不渴,气血两虚,扶阳汤主之。”虽名气血双亏,然阳微更甚,故立此方。桂枝合人参、附子、鹿茸,峻补太阴,鼓舞气血,诸阳药共同抗争,逐疟邪由卫而出。
疟邪久扰,正气渐虚,清阳失运,浊阴窃踞,气闭痰凝,血滞成块,“疟久不解,胁下成块,谓之疟母”,鳖甲煎丸以散瘀消癥。方中配桂枝,散未结之邪,化瘀通阳,一箭双雕。
此外,化癥回生丹、复亨丹、霹雳散中均有肉桂或桂枝,且霹雳散中用桂枝六两,占诸药之首,以治凝寒痼冷积聚。
吴氏善用桂枝,取其解肌、畅络、达阳、祛瘀、消积诸功。或入汤煎,或入丸散,有主有次,甚为巧妙,确给后学以启迪。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淮阴中医》,严冰编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1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