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唐太宗之所以在魏征死后推倒他自己亲手书写的魏征墓碑,是因为在魏征死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点燃了唐太宗早已积压在心中对魏征的不满。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这一对君臣,在历史上留下了明君与忠臣的千古佳话,特别是李世民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更让世人对唐太宗从谏如流、魏征敢于直谏的故事所熟知。
但是,任何事情总是有不被人所知的另一面,从唐太宗在魏征死后,推到他亲手书写的墓碑来看,就暴露出唐太宗与魏征的这一段君臣佳话,其实并不是我们在史书中描绘的那么完美。
唐太宗接受魏征的直谏,有作秀的嫌疑
唐太宗通过发起“玄武门之变”夺取了本不属于他的皇位,在夺权过程中,李世民不但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而且逼迫父亲李渊禅位于他,这个过程不可谓不血腥,通过这种残酷的方法获得的皇位,世人势必对李世民有一些看法和议论。为了改变人们对皇位来得不正的议论,李世民只有通过亲民、勤政等办法来为自己“洗白”。
再一个,魏征原本就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魏征曾担任太子洗马,李建成对他也礼遇甚厚,而且,魏征还曾经向李建成建议“先下手为强”,除掉虎视眈眈的李世民,但由于李建成不忍心下手,最终导致被李世民杀掉。在李建成死后,魏征曾当面对李世民说:“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忠告,绝无今日!”我相信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不可能不对魏征有怨恨。只不过,李世民也是高人,他正是通过表现出对魏征的宽容大度和信任,赢得了世人的赞叹,也赢得了原本支持太子的那股势力,将他自己的敌人变成了支持者。
史书记载,有一次魏征的进谏令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尴尬和愤怒,在朝堂之上,李世民忍着没敢发怒,但回到后宫后,李世民对长孙皇后说:“魏征总是扫我的面子,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唐太宗这种情绪的流露,也暴露出他心中对魏征的直谏并不是真心接受的,只不过是做给人看的,是想给后世留下一代英明帝王的需要。
唐太宗推倒魏征墓碑的“导火索”
贞观十七年(年),魏徵因病去世,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以一品官员的规格将魏征礼葬,并为魏征在墓前立了魏征碑,唐太宗李世民还亲自为为魏征碑撰书,他自己也经常到魏征墓前凭吊赋诗。李世民还下令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四。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唐太宗与魏征君臣感情深厚。
然而,在魏征刚刚去世只有半年,唐太宗李世民就做出了“砸碑悔婚”的事情,原本唐太宗已经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书玉,唐太宗解除了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和导火索就是太子李承乾和吏部尚书侯君集等人试图谋反一事败露,因为魏征在生前曾支持太子李承乾,也曾大力举荐过侯君集。
太子李承乾担心被废,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人图谋不轨,在事情败露后,唐太宗李世民认为魏征生前与这些人关系密切,极有可能也曾参与结党营私。在这时候,曾经被魏征举荐为的褚遂良(知名书法家),向唐太宗举报说魏征曾经将皇帝的奏疏拿给他看,这是一种严重的泄密行为,唐太宗听后对魏征更是心生怨恨,下令将自己亲自书写的魏征碑推倒,并取消了与魏征的儿女婚约。
这件事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唐太宗迁怒与魏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唐太宗曾让魏征监视山东的豪门大族与关陇集团,防备各方势力坐大影响到中央集权,但是魏征却举荐了出身于山东大族的杜正伦,并且举荐了属于关陇集团的侯君集,这样一来,魏征就有了联络和拉拢各方势力的嫌疑,在侯君集等人谋反事败后,唐太宗对魏征生前的行为越想越愤怒,于是采取了报复手段。但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已搞不清楚李世民心中的真实想法了。
李世民是否真的重立了魏征碑?这也是一个谜
史书记载,在唐太宗李世民推倒魏征碑半年以后的贞观十九年(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总共损失战士接近人,战马损失匹,李世民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唐太宗李世民一边反省,一边下令重立了魏征墓碑,到魏徵墓前祭祀,并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魏征的魏国公爵位。
但是,据后世发现的魏征墓碑,碑身残破,而且没有文字,所以有人怀疑,唐太宗当年并没有重立魏征碑,如果他重立了魏征碑,不可能碑上没有文字,但真实情况已经无据可考了。
唐太宗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明君的形象,但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后世看到的历史是不是真实的情况?这些都已经是个谜了。但是,我认为,为了权力能够亲手杀死自己亲兄弟,逼迫自己父亲让位,对自己的子女都无情的唐太宗李世民,对外人、对大臣能够有多少真诚呢?也许唐太宗这位明君的形象,不过是史书描绘的美好画面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